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734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3、4课导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 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一、 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资产阶级共和制度(1) 成立南京临时政府时间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国旗采用五色旗为国旗纪年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2)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为防止袁世凯独裁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 北洋政府时期政党政治背景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

2、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开始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转折1913年,“宋教仁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失败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后,下令解散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影响1915年,袁世凯走上帝制之路,但不久被迫取消帝制。中国陷入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3、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训政”、“宪政”“训政”开始1928年表现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

3、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宪政”开始1948年,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二、 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背景到1930年夏,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作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措施中国共

4、产党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作用这些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其成功实践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经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举措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在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用巩固了新兴的人民政权,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理论探索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

5、论基础。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初步确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正式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规定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曲折发展1957年后,由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

6、十年中,该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和挫折。恢复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的政党制度(1) 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2) 历程确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标志着正式确立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

7、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完善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 确定目标:2013年10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 发展完善: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3) 基本特点:突出强

8、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既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又借鉴了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 意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一、 中国古代重要变法和改革春秋战国商鞅变法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兼并战争频繁;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

9、产力,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阶级:新兴地主阶层壮大,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思想:法家学说为各国的变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目的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从一个西部边陲弱国一跃成为虎视群雄的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鲜卑族建立北魏政权,统一北方。 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措施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影响有效的巩固了北魏政权

10、,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方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北宋王安石变法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哪,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宋仁宗庆历年间,范仲淹进行改革,但新法仅推行了一年多就因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而失败。目的富国强兵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变法具体内容详见全品听课手册P26影响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

11、,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明朝张居正改革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572年,明神宗继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措施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张居正死后,变法内容只保留一条鞭法)二、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戊戌变法背景政治:甲午战后,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成为当时最迫切的需求。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西方近代思想传播和维新思想影响实践: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时间1898年6月开始内容光绪帝颁布一系

12、列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失败原因由于守旧势力仍很强大,而维新派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组织,又把希望寄托于并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清末新政(1901-1911)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拓展: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机构;编练新军;倡导创办工商企业,颁布了一系列工商业规章和奖励实业办法;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兴办

13、学堂,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学校制度。(纲要上P108)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时间(1956年)背景: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作用: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新生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2)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3)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4)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5)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