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64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专练-唐宋八大家作品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原性韩愈性也者,与生俱生也,性之品有三。曰:“何也?”曰:“性之品有上、中、下三。上焉者,善焉而已矣;中焉者,可导而上下也;下焉者,恶焉而已矣。孟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荀子之言性曰:人之性恶。扬子之言性曰:人之性善恶混。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叔鱼之生也,其母视之,知其必以贿死。杨食我之生也,叔向之母闻其号也,知必灭其宗。人之性果善乎?后稷之生也,其母无灾,其始匍匐也,则岐岐然、嶷嶷然。文王之在母也,母不忧,既生也,傅不勤,既学也,师不烦。人之性果恶乎?尧之朱、舜之均

2、,习非不善也,而卒为奸。瞽瞍之舜、鲧之禹,习非不恶也,而卒为圣。人之性善恶果混乎?故曰:三子之言性也,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选自韩昌黎文集,有删改)性说王安石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是以与孔子也。韩子之言性也,吾不有取焉。曰:“然则孔子所谓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惟上智与下愚不移,何说也?”曰:“习于善而已矣,所谓上智者;习于恶而已矣,所谓下愚者。一习于善,一习于恶,所谓中人者。上智也,下愚也,中人也,其卒也命之而已矣。有人于此,未始为不善也,谓之上智可也;其卒也去而为不善,然后谓之中人可也。有人于此,未始为善也,谓之下愚可也,其卒也去而为善,然

3、后谓之中人可也。惟其不移,然后谓之上智,惟其不移,然后谓之下愚,皆于其卒也命之,夫非生而不可移也。”曰:“然则尧之朱、舜之均、簪瞍之舜、鲧之禹、后稷、叔鱼之事,后所引者,皆不可信邪?”曰:“尧之朱、舜之均,固吾所谓习于恶而已者;瞽瞍之舜、鲧之禹,固吾所谓习于善而已者。后稷之诗以异云,而吾之所论者常也。叔鱼之事,徒闻之左丘明,丘明固不可信也。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此两人者,其成人也,孔子朝夕与之居,以言貌取之而失。彼其始生也,妇人者以声与貌定,而卒得之。妇人者独有过孔子者邪?”(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有删改)【注】岐岐然、嶷嶷(n)然:都形容聪颖早慧。后稷之诗:诗经大雅生民里写到了后稷出

4、生时的情景。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以言取人孔子失之宰我以貌失之子羽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即推究本源;“说”,即对义理的阐释。古代有很多以此为名的论说文,如原毁原道马说师说。B“性善”,是战国时期孟子提出的人性论,他认为人皆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就是仁义礼智的萌芽。C韩愈和王安石都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他们与柳宗元、“三苏”、欧阳修、曾巩都倡导“古文运动”,被合称“唐宋八大家”。D“中人”,文中意为中等的寻常人,也可指宦官、宫女,贾谊过秦论中“才能不及中人”的“中人”

5、是第一个用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认为孟子、荀子、扬雄的观点都提到人性的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看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遗漏另外两方面。B韩愈列举了尧、舜、瞽瞍、鲧四人之子的事迹作为论据,旨在论证后天养成的习性能够影响人天性善恶这一观点。C叔鱼刚出生,他的母亲就断定他一定会为财而死;杨食我刚出生,叔向母亲听闻啼哭,就断定会因他而灭掉宗族。D王安石认为,一个人从未做过不好之事,就可以被称为上智者,当他转而去做不好之事时,就成为了所谓的中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是以与孔子也。韩子之言性也,吾不有取焉。(2)其成人也,孔子朝夕与之居,以言貌取之

6、而失。5韩愈和王安石在人性观点上的根本不同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二)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

7、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齐安:古郡名,即黄

8、州,今湖北黄冈。陂陁(ptu):不平坦。幅巾:以幅巾束首6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B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C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D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汉代流行的文体,汉代时分为“

9、汉赋”、“文赋”,它们都要求句式工整,不太注重押韵,赤壁赋是文赋。B浮图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或佛塔。C唐宋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其中三苏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D精舍最初是指儒家讲学的学社,也指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本文指第二种含义。8下列对以上两段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一以散句为主,整句较少;选文二写景语言简洁精炼,写人刻画细致,形象生动传神。B选文一以江水、明月引出对万物变异及人生哲理的议论;选文二写了苏辙和苏轼逍遥山水的美好回忆,表达了深厚的兄弟情。C两段选文都有点到景物

10、,但选文一侧重议论说理,江和月是其议论的载体;选文二则是将江和山等美景与人的情趣融合为一。D两段选文都表达了作者乐观超脱的精神状态,但选文一将人放置于宇宙和历史中去思考,表现出作者超然于俗的态度;选文二则认为自己只要“无愧于中,无责于外”也能获得快乐。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参考答案:1DJL2C3B4(1)我因此是赞成孔子的。韩愈讨论的人性,我有不认可的地方。(2)他们长大成人,孔子每日每夜和他们居住,用言语和外貌来评判人却犯错。5韩愈:后天不能影响改变人性。王安石:后天可以影

11、响改变人性。【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用言语来看人,孔子看错了宰我,用外貌来看人,孔子看错了子羽。“取人”是动宾结构,“以言”是状语,“人”后面断开;“孔子失之宰我”是“孔子失之(于)宰我”的省略,“孔子”是主语,“使之”是谓语宾语,“宰我”是后置状语,“宰我”后断开;“以貌”对应前面的“以言”,省略了“取人”,可单独断开。故DJL处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C.“韩愈是北宋文学家”错,韩愈是唐代人。D.正确。“才能不及中人”的“中人”是中等的寻常人。句意:才能比不上一般人。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旨在论证

12、后天养成的习性能够影响人天性善恶这一观点”错,原文“人之性果善乎?”“人之性果恶乎?”“人之性善恶果混乎?”,可见韩愈认为后天不能影响天性善恶。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是以”,因此;“与”,赞成;“取”,赞同、认可;“吾是以与孔子也”,判断句。(2)“成人”,动词,长大成人;“朝夕”,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取”,评判,评定;“而”,却。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文章观点的能力。韩愈认为“夫始善而进恶,与始恶而进善,与始也混而今也善恶,皆举其中而遗其上下者也,得其一而失其二者也”,列举叔鱼、杨食我、后稷、尧之朱、舜之均、瞽瞍之舜、鲧之禹进行论证,证明后天不能影响改

13、变人性。王安石则认为“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吾是以与孔子也”,“皆于其卒也命之,夫非生而不可移也”,并以尧之朱、舜之均、簪瞍之舜、鲧之禹、后稷、叔鱼以及孔子的例子进行论证,证明后天可以影响改变人性。参考译文:原性韩愈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性的品级有三种。有人问:“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说:“人性的品级有上品、中品、下品三种。上品人性,就是纯粹的善罢了;中品人性,可引导它变为上品或下品;下品人性,纯粹的恶罢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汉代扬雄提出性善恶相混论。那些认为人性最初善良后来变为邪恶的说法,和认为人性最初邪恶后来变为善良的说法,以及认为人性开始善恶混杂后来分辨出善良和邪恶的说

14、法,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叔鱼刚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看见他的面貌,就知道他将来必定因为财物而死。杨食我出生的时候,叔向的母亲听见他的哭号,就知道一定会因为他而灭掉宗族。人的本性果真是善良的吗?后稷出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没有遭遇灾殃。后稷刚会爬行的时候,就表现出聪颖早慧的倾向。周文王在母亲怀孕期间不曾让母亲担忧;出生后,不让王傅操劳;从师学习,不惹先生烦恼。人的本性果真是邪恶的吗?尧的儿子朱、舜的儿子均,学习的环境不是不好,然而最终变成恶人。瞽瞍的儿子舜、鲧的儿子禹,学习的环境不是不坏,然而最终成为圣人。人的本性果真是善恶相混杂吗?所以说这三个人谈论人

15、性,都是提到中品却遗漏了上下二品,得到其中的一个方面却失掉另外两个方面。”性说王安石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我因此是赞成孔子的。韩愈讨论的人性,我有不认可的地方。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孔子所说的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惟上智与下愚不移,这又怎么说呢?”我说:“积久养成的习性是善罢了,就是所谓的上智者;积久养成的习性是恶罢了,就是所谓的下愚者。一时积久习善,一时积久习恶,就是所谓的中人者。上智者,下愚者,中人,都是因他们最终(选择的行为)来命名称呼他罢了。有人从来没有做过不好的事情,可以被称之为上智者,他最终违背之前的习性,去做不好的事情,这样之后可以称之为中人。有人从来没有做过好事,可以称为下愚者,他最终违背之前的习性去做好事,这样之后可以称他为中人。只有一直不改变,这样之后才可称他为上智者,只有一直不改变,这样之后才可称他为下愚者,都是因他们最终(选择的行为)来命名称呼他,并非生来就不可改变的。”又问:“既然这样,那么尧的儿子朱、舜的儿子均、瞽瞍的儿子舜、鲧的儿子禹、后稷、叔鱼这些人的事情,后世引用的故事,都不可相信吗?”我说:“尧的儿子朱、舜的儿子均,本来就是我所说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