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39559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6.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试题及答案九(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陕西省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精选试题及答案九一单选题(共60题)1、青少年期一般指()岁。A.612B.1118C.618D.1020【答案】 B2、根据下面资料,回答题 A.unusualB.absurdC.emotionalD.original【答案】 C3、学习环境管理策略是属于学习策略的()策略。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答案】 D4、根据下面资料,回答A.gone completely lost nowadaysB.been weakened graduallyC.been taken back in Obama s dayD.come to

2、 a turning point【答案】 D5、根据下面资料,回答A.findB.decideC.believeD.feel【答案】 D6、 为了要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桌子上放着巧克力”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记忆策略的运用。A.注意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答案】 C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至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结合。A.每周B.每月C.每学期D.每年【答案】 C8、从胎儿到成熟期,全身大多数器官经历两次突增高峰:第一次在胎儿期;第二次在青春发育初期,且女孩

3、比男孩约早两年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期,身高长长约为()CM。A.20-25B.10-15C.5-7D.2-3【答案】 C9、表示完全不同意思的一项是()。A.这个算添头,白送。B.这个算白送,添头!C.添头!这个算白送。D.白送这个算添头【答案】 D10、陶渊明最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是()。A.田园诗B.咏怀诗C.咏史诗D.行役诗【答案】 A11、A young man was getting ready to graduate from college, for many months he had admired a beautiful sports car in a dealers show

4、room, and 21 his father could well afford it, he told him that was all he wantedA.wordsB.informationC.dateD.card【答案】 A12、歌曲大江东去的曲作者是()。A.萧友梅B.刘天华C.青主D.黄自【答案】 C13、收留夜不归宿的未成年人的,应当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同意,或者( )小之内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A.十二B.十八C.二十四D.二十【答案】 C14、下列训练方法中,最利于提高运动员应变能力和实战能力的是()A.重复训练法B.循环训练法C.竞赛训练法D.变换训练法【

5、答案】 C15、下面是对论语左传国语战国策四部历史著作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写的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B.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C.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国语则是一部侧重于记言的语录体史书。D.战国策是一部经西汉刘向整理的战国时代的国别史。【答案】 C16、班主任陈老师根据教学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类,并为三类学生分别建立综合成长档案,陈老师的做法()。A.不恰当,忽视学生的主动发展B.恰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C.不恰当,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D.恰当,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答案】 B17、反对“

6、壶与杯”的教育理论,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主张的心理学家是( )。A.罗杰斯B.马斯洛C.维特罗克D.杜威【答案】 A18、If_ for the job, youll be informed soon.A.to acceptB.acceptC.acceptingD.accepted【答案】 D19、学生力克难题后产生自豪感,这种体验是()。A.应激B.美感C.道德感D.理智感【答案】 D20、吴门派画家中,由职业,的画家是( )。A.唐寅B.文征明C.仇英D.沈周【答案】 C21、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是由()的特点所决定的。A.劳动内容B.劳动方式C.劳动手段D.劳动对象【答案】 D22、学生

7、林某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怀疑是他的同桌拿了。于是,班主任就把林某的同桌叫到办公室,对其进行搜身。班主任的做法侵犯了学生的 _ 。A.人格尊严权B.人身自由权C.隐私权D.名誉权【答案】 B2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服教育法B.情境陶治法C.实践锻炼法D.榜样示范法【答案】 B24、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病毒防范方法是非常必要的,()。A.备课计算机网络B.定期备份重要数据C.随时升级防病毒软件D.经常用防病毒软件杀毒【答案】 A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正确的一项是()(3分)A.溯(shu)游 空旷(kung) 伫(ch) 立 拾(sh)级而上B.

8、挟(xi)持 诓(kung)骗 畸(j)形 棱(lng)角分明C.字帖(ti) 揩(ki)油 缄(jin)默 言简意赅(gi)D.可(k)汗 船舷(xun) 愤懑(mn) 吹毛求疵(z)【答案】 C26、下面加点词的读法不同的一项是()。A.小壁虎的尾巴不见了B.白云生处有人家C.这小东西躲起来了D.问题已经明白了【答案】 B27、某校发生了一起盗窃案,公安局抓获了四名犯罪嫌疑人甲、乙、丙、丁,审问他们时:A.甲B.乙C.丙D.丁【答案】 A28、自然常识课上,教师通过做水的加温和降温实验,让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这种教学方法是()。A.讲授法B.发现法C.演示法D.谈话法【答案】 C29

9、、班级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 )。A.班主任B.目标和规范C.学生人数D.班干部【答案】 B30、教师制作课件字不宜太小,这是运用感知觉规律的_。A.差异律B.活动律C.强度律D.组合律【答案】 C31、根据下面资料,回答A.gone completely lost nowadaysB.been weakened graduallyC.been taken back in Obama s dayD.come to a turning point【答案】 D32、能够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并最终实现预定目的,体现的意志品质是()。A.坚韧性B.自觉性C.自制力D.果断性【答案】 A33、歌德传写

10、道:“这个人,平常非常温柔忍耐的,竞有时愤怒至于咬牙跺脚。他能闲静。又能活泼,愉快时犹如登天,苦闷时如坠地狱。他有坚强的自信,他又常有自若的怀疑他能自觉为超人,去毁灭一个世界,但又觉得懦弱无能,不能移动道途中一块小石。”这段话描写主人公的( )。A.能力特点B.气质特点C.性格特点D.兴趣特点【答案】 C34、高层宿舍楼发生火灾后,被困人员应该()。A.向上逃跑B.向室外抛扔重物,引起响声求救,并等待救援C.迅速跳楼或进电梯,避免被火灼伤D.迅速用水淋湿被子、毯子堵住门、窗缝隙,防烟堵火或者向室外抛扔枕头等软物,房间用手电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答案】 D35、The little girl

11、 kept her eyes _on the dolls for quite some time.A.fixingB.fixedC.to fixD.to be fixed【答案】 B36、培养学生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主要是培养(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行为D.道德意识【答案】 C37、服装是所有象征符号里最传统的一种,它几乎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步,最开始用来划分阶级,随着个体的存在被强调,它就具有了彰显个性的功能。尊重个性是现代道德准则里最受人珍视的部分,它起源于传统农业集舍向现代工业城市发展的过渡期,按照社会学创始人涂尔干的观点,这是“对个体的宗教崇拜”。接下来100年的社会变革,

12、让个人逐渐从集体规训中脱颖而出,离婚变得越来越没有障碍,单身人口越来越庞大,人们在不同城市和地区搬来搬去,也很少有人终身在一个公司工作。德国社会学家乌尔利希贝克与伊丽莎白贝克盖尔茨写道:“在人类历史上,个人第一次成为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单位。”A.尊重个性是现代道德准则里最受人珍视的部分B.服装具有彰显个性的功能C.个人从集体规训中脱颖而出,个人第一次成为社会再生产的基础单位D.服装体现对个体的宗教崇拜【答案】 B38、根据“目标手段相互依赖理论”,只有与自己有关的他人采取某种手段实现 目标时,个体的目标和手段才能实现,这样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A.合作关系B.竞争关系C.冲突关系D.互助关系【答案】 A39、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目的是( )A.预防犯罪B.预防变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