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5947082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PDF 页数:66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化学》真题及答案(6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化学学科(初中)真题 1.【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是()。A.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 B.了解二氧化碳的自然界循环过程 C.通过实验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 D.感受化学对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A、B 两项属于“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c 项属于“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2.【单项选择题】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A.活动表现评价 B.纸笔测验 C.档案袋评价 D.终结性评价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档案袋是指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起来的,可以反映学生的努力情

2、况、进步情况、学习成就等一系列的学习作品的汇集。它展示了学生某一段时间内、某一领域内的技能的发展。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评价建议中关于档案袋评价的描述为“建立学习档案是要求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活动表现评价要求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与活动成果。3.【单项选择题】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方面的知识属于()。A.化学事实性知识 B.化学理论性知识 C.化学技能性知识 D.化学情意类知识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化学事实性知识是指与物质的性质密切相关,反映物质的存在、制法、

3、保存和用途等多方面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有机化合物知识,它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物质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属于化学事实性知识。4.【单项选择题】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中的 CAl 指的是()。A.计算机辅助学习 B.计算机辅助教学 C.计算机辅助管理 D.计算机辅助设计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idedInstruction,简称 CAI)是指在计算机辅助下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是以对话方式与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教学训练的方法与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CoinputerAidedDesign,简称 CAD)是利用计算机及其图形设

4、备帮助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管理(ComputerAidedManageIllent简称 CAM)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能高速、准确、大量地处理数据的能力,帮助管理人员处理各项业务工作。5.【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一级主题的是()。A.自然界的水 B.质量守恒定律 C.金属和金属材料 D.科学探究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内容包括 5 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 f 单元)构成。5 个一级主题分别是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6.【单项选择题】

5、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A.动机 B.成绩 C.考试 D.行为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动机是个体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推动、引导、支配学生化学学习行为的内部力量是动机。7.【单项选择题】随着电子的发现,人类开始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A.拉瓦锡 B.道尔顿 C.阿伏加德罗 D.汤姆生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阿伏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汤姆生最早发现了电子。8.【单项选择题】下列四种物质氧化性最强的是(

6、)。A.氯化铁 B.高锰酸钾 C.氯气 D.二氧化硫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四种物质氧化性的大小顺序:高锰酸钾氯气氯化铁二氧化硫。9.【单项选择题】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策略指导创造良好教学环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角色。A.合作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反思者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帮助学生学习和成长。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提高学习策略指导,创造良好教学环境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体现了教师的促进者的角色。10.【单项选择题】建立在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

7、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A.支架式教学 B.情境式教学 C.探究式教学 D.启发式教学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属于化学情境,因此建立在真实、有感染力的化学事件或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是情境式教学。11.【单项选择题】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A.教学 B.课程 C.考试 D.教师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12.【单项选择题】下列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A.初步学会 B.初步形成 C.认识 D.判断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初步形成”属于体验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认识”和

8、“判断”属于认知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故本题选 A。13.【单项选择题】中学化学教学的难点与重点的关系是()。A.难点一定是重点 B.难点一定不是重点 C.难点是固定不变的重点是变化的 D.难点不一定是重点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一般固定不变;教学难点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要点,与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情况有关,一般是变化的。尽管有时候重点与难点是统一的但是重点不一定是难点,难点也不一定是重点。故本题选 D。14.【单项选择题】常温下,取下列固体 l09 分别与 909 水充分混合,所得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A.氧化钙 B.过氧化

9、钠 C.氯化钠 D.无水硫酸铜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受溶解度影响。常温下,氧化钙溶于水生成微溶的氢氧化钙,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 15.【单项选择题】关于教学目标的描述错误的是()。A.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 B.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 C.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D.教学目标是进行教学评价的依据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或最终行为。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预期。也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起设计指导作用,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照。教学目标为教学评价提供标准和依据。故本题选 C。16.【单项选择题】

10、有关科学探究的表述正确的是()。A.由学生独立完成 B.探究教学要按照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依次开展教学活动 C.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 D.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科学探究一般是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为了认识客观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实验、试制等一系列的活动。它既是学习内容又是学习方式,所以科学探究不一定要在教室或实验室完成。科学探究的八个要素可以根据探究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按照任意顺序进行;科学探究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17.【单项选择题】下列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的是()。A.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1、B.氢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C.溶液酸碱性试验 D.酸、碱的化学性质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规定的基础学生实验有: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燃烧的条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溶液酸碱性的检验;酸、碱的化学性质。故本题选 B。18.【单项选择题】充满氖气的灯会发出红光,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氖与灯管内壁发生化学反应 B.氖获得电子转变为红色物质 C.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以光的形式释放能量 D.电子由基态向激发态跃迁吸收红光以外的光线 正确答案 C【答案解

12、析】电子由基态获得能量跃迁到激发态,从激发态跃迁到较低的能级,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一定波长的光对应一定的颜色。充满氖气的灯发出红光是伴随电子跃迁产生的现象。有光发出,说明有能量的释放电子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但过程中并无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9.【单项选择题】在中学化学教学中下列最应引起重视的是()。A.化学基本观念形成 B.化学基础知识记忆 C.化学实验技能训练 D.化学计算能力的掌握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化学基本观念就是中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通过对化学基础知识或化学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所形成的能够反映化学本质特征的总观性认识。它是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所形成地从化学视角认

13、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即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的化学基本观念,是中学化学教学的第一目标。因此最应引起重视的是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20.【单项选择题】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被广泛使用,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 B.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成员 C.不影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 D.选择比较难的化学问题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成员。在合作学习中既存在组内合作也存在组问竞争,不影响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合作学习不宜选择比较难的化学问题不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

14、效果,应根据“最近发展区”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21.【简答题】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具有基于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设计知识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教学情境的功能。(6 分)(2)简述可采用哪些形式创设教学情境。(6 分)【答案解析】(1)激发学习情感;促进知识迁移;发展探究能力;培养合作意识;提升合作素养。(2)

15、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境;设置化学问题,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化学史和科技成果创设教学情境;从化学与社会、生活的结合点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学生的认知矛盾创设教学情境。22.【简答题】阅读下列素材,回答有关问题。素材 1 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却无法得到科学验证,但被人接受。素材 21774 年拉瓦锡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质量守恒定律。1791 年化学家里希特通过大量的酸碱中和实验,提出了当量定律的雏形。1799 年普罗斯提出了所谓的定组成定律。后来许多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提出了倍比定律。素材 3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借鉴前人的思想和研究成果,道尔顿提出

16、了他的原子学说:元素的最终组成称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和再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本性不变。(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是相同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则相反。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其最基本的特征(此点乃道尔顿原子论的核心)。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其质量为所含各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同一种复杂原子,其形状、质量及性质也必然相同。根据上述素材回答下列问题:(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有哪些?(3分)(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比古希腊的原子论更具有科学说服力的原因是什么?(3 分)(3)从上述素材概括近代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特征。(3 分)(4)有人赞赏道尔顿“似乎是用他的手开始实验,却是用他的头脑来结束实验”。你如何理解这句话?(4 分)。【答案解析】(1)从素材中可以看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的基础主要有:古希腊哲学家留基伯和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提出的原子理论,拉瓦锡提出的质量守恒定律,里希特提出的当量定律,普罗斯提出的定组成定律,以及后面的倍比定律。前人的这些理论和实验都为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奠定了基础。(2)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