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

上传人:布鲁****店 文档编号:37594707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PDF 页数:69 大小: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2022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真题及答案(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5 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语文学科(初中)真题 1.【单项选择题】以下关于伤仲永板书设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简明扼要 B.重点突出 C.思路清晰 D.灵活多样 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板书设计。教学板书,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课堂教学的直观辅助手段。板书不仅能简明扼要地反映本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展示教师讲授的流程,还能体现教师上课的重点,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利于记录和记忆,便于课下巩固和复习。题目中的板书系统地梳理了伤仲永一文的主要内容,A、B、C 表述均为此板书的优点,而 D 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板书设计类型多样,但本文属于综合式。所以

2、答案选择 D 选项。2.【单项选择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倡导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下列关于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阐述,不恰当的是()。A.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B.播放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减少讲解课文的时间 C.观看由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用多媒体营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在实际教学中若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但是在运用中,应时刻注意课件的开放性、灵活性和科学性,遵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

3、出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能够贯彻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先进理念和原则。B 选项,不能用影视作品代替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以播放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为由而减少课文讲解时间,违背语文新课程理念。所以答案选择 B 选项。3.【单项选择题】命制初中学生语文学业水平测试工具,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测试内容要与教学目的对应 B.测试难度要在同一层次上 C.测试要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重点 D.测试题不必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文测试的设计。语文测试是语文教学评价的一部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

4、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B 选项不符合评价的诊断、甄别、选拔等方面的功能;C 选项的说法太绝对;D 选项不能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所以答案选择 A 选项。4.【单项选择题】阅读下面教学论文(节选),按照要求答题。文言作品的教学应从作品解读鉴赏的角度去设计。而不应局限在疏通字词、传授文言知识把文言作品鉴赏课上成古汉语知识课。文言作品的精髓蕴藏于貌似艰涩的字面背后,语言本身只是作品情感、思想、文化的载体。可惜的是,现在的文言文 教学,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这只相当于为领略险峰的无限风光铺平了道路。遗憾的是,不少师生在历尽千辛万苦

5、,铺砌完山路之后,就转身下了山,与近在咫尺的旖旎风光失之交臂。因为他们又要赶紧修下一条山路就这样,修了一辈子路,他们几乎从来没有领略过险峰的无限风光。文言知识固然重要但不是教学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舍大取小、舍本逐末。试想,文言精品浩如烟海,能够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篇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其价值怎几个词法、句式了得?只经过“浅层处理”的名篇佳作,就像韩愈马说中的千里马,“才美不外见”,“骈死于槽枥之间”。对该教学论文的分析,正确的是()。A.文言文教学需要系统讲授文言文词法句法知识 B.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于文言精品浩如烟海 C.文言文鉴赏应以疏通字词和梳理文言知识为基础 D.文言文学习的最终目标是积

6、累文言字词和文言知识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通过对题干文章内容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文言文教学要兼顾字词、句法这些基础知识以及深藏的作品内涵,且作品的内涵应为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故 C 项表述客观正确。A 项,关于“文言文教学”,论文只提及“大多只停留在疏通字词、翻译句子的层面”的现状并未指明要系统讲授,故 A 项不选。B 项,论文并未提及“文言文教学难点”,其所说“文言精品浩如炯海”意在强调作品中的情感、思想、文化等较于词法、句式的价值之大。故 B项不选。D 项根据论文论述重点来看,文言文学习应立足于作品解读鉴赏与内涵品评。故 D 项不选。本题正确答

7、案当选 C 选项。5.【单项选择题】阅读下面的教学反思(节选),按照要求答题。讲评课不能没有相应的训练,学生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后,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到下一次测试时,这一类问题又出现了。趁热打铁讲评之后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提高讲评课效率的不二法门。比如,大家比较头疼的现代文阅读这一次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讲了如何解答,下一次测试学生还是答不好。我想,假如老师能够针对本堂课内容,选择类似的文本,设计类似的问题加以训练,效果应该好得多。依此类推,一个个考点地过关,肯定要比所讲与所练不相关更有效果。同时讲评课的所有内容是为了解决学生的问题而展开的,必须讲究实用和有效。一节课下来课堂的内容充实有效,有的

8、可以当堂检测,有的则可以放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检测,这就是高效的讲评课。对该教学反思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讲评后及时训练可以减少问题重复出现 B.讲评后的训练应注意材料和问题的相关性 C.讲评课的后续原则更强调在课后进行训练 D.讲评后当堂训练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实施。C 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说讲评课更强调课后训练,而强调的是对讲评课的练习要有选择,根据课堂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效果,选择当堂检测或是在后面的教学活动中检测。所以答案选择 C 选项。6.【教学设计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下题。咏月诗三首原文把酒问月李白青天

9、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夜杜甫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课后练习一、诵读,背诵这三首诗。二、你最喜欢这三首诗中的哪些诗句

10、?三、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诗句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意蕴?2思乡思亲的诗句有哪些?哪句最动人?3写出孤独感的有哪些?其中最动人的你认为是哪一句,为什么?四、诗中写月色之美的是否都跟人有关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否都是并不单独写月色之美的?为什么?单元介绍本单元标题为“叩问月亮”,咏月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另外还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王维的鸟鸣涧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 48 人。课时安排一课

11、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选择三首诗中的一首,写出一段赏析文字,不少于 200 字。【答案解析】示例(1)李白把酒问月赏析这是一首应友人之请而作的咏月抒怀诗。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前两句以倒装句式统摄全篇,以疑问句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困惑,极具气势。诗人停杯沉思,仰苍发问实际上是对自身生命价值的思索和探寻。“停杯”二字生动地表现出他的神往与迷惑糅杂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现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紧接着诗人以“飞镜”为譬,以“丹阙”“绿烟

12、”为衬,将皎洁的月光写得妩媚动人光彩夺目:“但见”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晓没来慨叹时光流逝之速。“嫦娥”两句驰骋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发问,是诗人的第二次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实际是在说“今人不见古时人”;“今月曾经照古人”意味着“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万古如一,而人类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可贵的生命倏忽即逝。我们应当珍惜今生的点滴光阴。结句虽暗含及时行乐之意,但它的基调仍然是积极向上的,展现了诗人旷达自适的宽广胸怀。示例(2)李白月下独酌赏析开篇第一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开题明意,指出自己的“独”。也正是在这种极度苦闷下,渴望能有一知己对酌倾诉,才能够产生“举杯

13、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浪漫主义想法。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示例(3)杜甫月夜赏析这首诗以月夜为题,抒写夫妻怀念的至情,反映了乱离时代的相思之苦。全诗语浅情深,曲折含蓄,章法紧密。而不失流畅清丽,丝毫不见为律诗束缚的痕迹诗歌的首联和颔联互为因果关系。首联写出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么也“

14、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颈联是诗人想象妻子在福州望月思恋自己,“湿”“寒”二字突出了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在家辛苦的思念,表达了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而尾联的言外之意是:希望结束天下乱离的悲哀,期待有一个四海升平的安定社会。7.【教学设计题】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完成下题。咏月诗三首原文把酒问月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月下独

15、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夜杜甫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课后练习一、诵读,背诵这三首诗。二、你最喜欢这三首诗中的哪些诗句?三、回答下列问题:1哪些诗句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意蕴?2思乡思亲的诗句有哪些?哪句最动人?3写出孤独感的有哪些?其中最动人的你认为是哪一句,为什么?四、诗中写月色之美的是否都跟人有关系?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否都是并不单独写月色之美的?为什么?单元介绍本单元标题为“

16、叩问月亮”,咏月诗三首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另外还有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中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和王维的鸟鸣涧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诵读古代诗词,注重积累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 48 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能照抄材料)。【答案解析】(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诗中的意象,并能说明其所蕴含的意义;能依据诗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感受诗作的意境。能有感情地朗读诗篇。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诗歌意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谈谈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及人生哲理给自己带来的感悟。(2)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遵循三维目标的要求,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出发,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在具体的目标中,有诗歌基础知识的掌握,也有诗歌鉴赏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教师资格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