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75771750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突破】诗歌鉴赏 专题05评析鉴赏-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诗评知识点思维导图审读诗评,明确答,明确答题要求要求活活动一一所谓诗评题,也称为“前人评点赏析”,就是在一首诗歌的后面列出后人对这首诗的评价,然后要求考生根据评价谈论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命题者在诗歌材料的后面给出一些诗评家的观点或评论,有的观点或评论属于宏观的文艺观点或诗论,有的则直接对该诗词作出具体的阐释,然后要求考生结合具体诗作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类试题难度较大,考查的范围也较广,它往往涉及诗词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几个方面。答好诗评题,前提是审准题,具体说就是审读诗评的含意,进而明确答题要求。大多诗评是摘引古人名家诗话,它们大都言简义丰,故对诗评要咬文嚼字,从中把握准它们评论的角

2、度、内容与范围。试以题干“后人评价此诗情文兼至,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请简要分析”为例具体说明:该题干中的诗评是“情文兼至”,虽说仅四字,但评论的内涵相当丰富,表现在:评论角度:情(感情)、文(表达形式),且“文”内亦有诸多小角度,如表达技巧、文字(语言)等。评论特点(内容):至(极、好),指表达效果极好。评论范围:此诗(全诗)。据此,可得出其答题要求:分别从感情与表达两个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尤其注意不仅要答出“情”“文”的内涵,还要答出其表达效果。请根据上面的示例分析下面题干中的诗评,明确答题要求。1.前人评论此诗,认为“落句怨愤极矣”,请结合诗歌内容对该观点进行分析。(1)评论角度:_(2)

3、评论特点:_(3)评论范围:_感情(怨愤)极其怨愤落句(尾联)2.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此诗后四句:“其与前之数句似断实连,寓意深微。”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1)评论角度:角度:_角度:_(2)评论特点:角度:“”“”二字角度:“”“”二字(3)评论范围:_思路(情脉)寓意(深层情感)断连深微后四句3.清代李重华贞一斋诗说云:“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此诗即有这一特点,请结合全诗赏析。(1)评论角度:_(2)评论特点:“不必凿凿指事实”的意思是_(3)评论范围:_咏史诗(题材特点)可以咏史,但不一定具体地叙写史实全诗4.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1)评论角度:角度:_角度:_角度:_辞(语言)意(情感)读者效果(2)评论特点:角度:_角度:_角度:_(3)评论范围:_辞浅(语言浅显)意哀(哀情)极为扣人心扉(打动读者)全诗以本以本为本,精准分析本,精准分析活动二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春题湖上注唐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白居易原在长安任中书舍人。面对国事日荒、民生益困的社会现实,屡屡上书言事而不被采纳;眼见时局日危,朋党倾轧加剧,便自求外任,来到杭州。这首诗是诗人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

5、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早稻抽穗,新蒲新发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六句写景,突出了西湖景色之秀美;后两句写情,突出了一个“恋”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B.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如此美景让诗人留恋。C.这首诗善用比喻,如颈联写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 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贴切又新颖。D.“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 女劳动之美映衬春日的西湖之美。解析:“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春日的西湖之美”错。这一句是比喻,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少女身上的裙带,并非实写“少女的劳作之美”

6、。2.有人评价此诗:“以不舍意作结,而曰一半勾留,言外正有余情。”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答案尾联“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写西湖美景如画,是诗人不舍得离开杭州的原因之一。“言外余情”则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与其回到京城朋党倾轧的官场,不如在杭州任上做点实事。解析:解答此题,要审清题干。诗人因何“不舍”,为何又说“一半勾留”?从诗歌内容来看,西湖美景正是诗人“不舍”的原因之一。“言外余情”又是什么?则要结合注释,知人论世。由注释可知,白居易到杭州是因为“国事日荒、民生益困”而“自求外任”,所以他留恋杭州的另一原因自然是不愿回到朋党倾轧的官场,想要在杭州任上再为百姓做点实事。二、阅读下面这首诗,

7、完成后面任务。喜雨宋曾巩偶徇一官偷禄计,便怀千里长人忧。桑间举箔蚕初茧,陇上挥镰麦已秋。更喜风雷生北极,顿驱云雨出灵湫。从今菽粟非虚祷,会见瓯窭果满篝。注长人:居上位者,做百姓官长。瓯窭(u j):狭小的高地。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百姓生计天降甘霖,好雨适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诗人说自己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 官场的忧虑之情。B.颔联写农人中有的编织竹匾以供蚕结茧,有的挥镰收麦,字里行间透 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C.颈联的“更”字,表明诗人对农人忙于农活儿是喜悦的,对响雷下雨 更觉喜上加喜。D.尾联的“祷”字,透露出

8、诗人对农业丰收的渴盼,“非虚”一词是说 他的愿望终将实现。解析:“偶然处置了一个窃取朝廷俸禄的官员,便生出对官场的忧虑之情”错。“徇”是“谋求”之义,“偷禄”是尸位素餐之义,是诗人的自谦之辞,说自己偶然求得一官,便心忧百姓生计。2.清初文学家褚人获评价此诗:“忧喜之间,尽见儒者情怀。”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诗人之忧,是忧百姓生计。诗人刚一做官便心忧天下百姓的生计,这种“忧”正是儒家积极入世、自觉担当的情怀。诗人之喜,是丰收之喜。蚕结茧,麦已熟,丰收在望,好雨适时而至,可助菽粟生长,让诗人欣喜不已。这种“喜”正是儒家“富民”“足民”“制民之产”思想的体现。诗人忧以天下,乐以天下,始终

9、心系苍生,以民为本,尽显儒者情怀。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任务。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清林则徐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注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后感慨万千,写下此诗。严关: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地区的交通要道。下面是本诗的思路导图,请结合文本填出空缺内容。天山耸立,瀚海苍茫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嘉峪关高达百尺,巍峨耸立,隔断了天之东西,地理位置非常 险要。B.颔联写高飞的楼阁,似与葱茏直立的秦树连结,城墙绵亘,似乎

10、压低 了陇上层云。C.第六句描写的景色与“瀚海阑干百丈冰”相似,意在写大漠苍茫,条 件艰苦。D.尾联用“崤函之固”来作比,以崤函如同一颗小泥丸来衬托嘉峪关的 雄伟、险奇。解析:“意在写大漠苍茫,条件艰苦”错。第六句“瀚海苍茫入望迷”是以大漠苍茫衬托嘉峪关的雄奇壮美,不是写“条件艰苦”。2.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林则徐“遣戍伊犁,出嘉峪关诗,风格高壮,读之令人唾壶击碎”。请结合全诗,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些方面。答案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或:景色雄奇壮观。嘉峪关高与天接,楼阁凌空欲飞遥接秦树,长城城垣压低云烟,天山陡峭耸立,戈壁辽阔

11、无边,一派形胜雄奇之景)。情感格调高昂慷慨。诗人虽是万里谪戍伊犁,但本诗情感却毫无低沉悲观之意,而是洋溢着对雄关峥嵘壮观景色的赞美和对国运的忧思。用语雄健豪放。“百尺”“万里”写空间之高广,“千古”写时间之弘远;“斜压陇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张手法;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在审准诗评内涵及其答题要求后,剩下的就是以文本为根本进行精准分析。(1)读懂作品意思,把握思想内容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是做诗评题的根本。读懂作品的字面意思,领会作品的内涵是进行古诗鉴赏的首要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没有这一步,我们的二次鉴赏就是空中楼阁。对作品的理解,我们

12、可以从作品的标题、作品的注释、作者的身份、作品的意象、作品的用典、作品的议论抒情句等手段入手,这些都是我们快速理解诗词内容的重要方法。方法点拨(2)结合相关诗句或内容,分析阐释诗评内容务必要概括诗评所涉及的角度层次(表达技巧、思想感情、语言风格、诗歌风格等),分别结合相关有效的诗句展开分析,而不是翻译,要与诗评保持一致。(2022新高考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魏了翁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人日。16.16.词人在下阕

13、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直击高考参参考考答答案案(1)人人应应当当执执着着地地追追求求幸幸福福和和美美好好;(2)“人人”的的实实践践和和追追求求对对于于生生活活幸幸福福至至关关重重要要,勉勉励励人人们们追追求求不不息息生生生生不不止止;(3)要要懂懂得得长长幼幼之之序序,懂懂得得天天理理人人伦等做人的道理。伦等做人的道理。解析:解析:词的末三句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

14、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作者由首先,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情苦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

15、生活的执着追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村村”三句,以及下片三句,以及下片“翁前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两句,写的是农村“人人日日”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这一天的热闹景象,是作者“觅觅”春所见。春所见。“祈麦祈蚕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

16、,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这项活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活动,这一组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行”、“坐坐”、“耕织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三个词,点明了三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