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75560186 上传时间:2023-12-29 格式:PPTX 页数:15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 课件 心理健康江苏版八年级(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健康 八年级(全一册)第十四课 内动力,我们的发动机求知的目的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S:我们到底为什么学习呢?T:那就要寻找你内在的动力啊。心海拾贝心海拾贝孟轲立志孟轲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画,很工整。不久,他就觉得学习太辛苦,于是就逃学,到山坡上的树林里去玩。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哭着说:“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2、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终成大思想家,被人尊称为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O孟柯后来能成为大思想家的动力来自何处呢?_心灵探索心灵探索学习动机是指向学习活动的动机类型,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在原因。学习动机和学习活动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间接的促进或者抑制关系,它是人们顺利进行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持性条件。因此,学习动机又被称为学习动力。学习动机激发可分为外部学习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学习动机激发着眼于创设各种外部条件(如获得奖赏、父母称赞、老师表扬或取得好成绩等)激发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激发着眼于内部各种心理

3、因素(如好奇心、求知欲、兴趣、自尊和自信等)激发学习动机。O学习动机有强弱之分,假如1分最低,10分最高。你给自己打多少分?为什么?_心海导航心海导航孩子们为什么不吵了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让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金就越多。然后,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金。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金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金。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他们了。孩子们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觉得“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

4、就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从动机角度出发,说说孩子们为什么不吵了?_人们本来会在内在动机的激励下进行某种活动,但有了外部强化的经验之后就可能发生变化,若没有外部奖赏了就不再进行这项活动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德西效应。活动:角色扮演A同学非常不喜欢读书,经常不做作业,上课容易打瞌睡,成绩很差。A同学的班主任非常着急,想对他进行开导。要求:根据以上情节,邀请两位同学分别扮演A同学和他的老师,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演。你在扮演A同学、老师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什么?_O你对A同学有怎样的建议?_小小辩论会有些同学在学习中找不到动力,认识不到目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价值,我们可以通过小小辩论会

5、的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正方观点:我们现在学习的知识都是有价值的。反方观点:我们现在学习的很多知识都没有价值。在辩论之前,先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准备。O写下你赞同的辩论观点:_O写出支持你所赞同的辩论观点的论据:_O与和你有同样观点的同学继续讨论,写下支持你们观点的新论据。_开始辩论。辩论结束后,写下你辩论前后的想法。O辩论前的想法:_O辩论后的想法:_心灵牧场心灵牧场找准自己和木桩的距离成就动机,是指人们追求自认为有重要意义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它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具有重要意义。麦克利兰将成就动机分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他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实验对象是5岁儿童,被试任务

6、是用绳圈去套一个木桩,可自由选择站立的位置,并且让被试者预测自己能够套中的数量。结果发现:追求成功的儿童选择了距离木桩适中的位置,避免失败的儿童选择了距离木桩非常近或者距离木桩非常远的地方。麦克利兰将此解释为:追求成功、动机高的被试者更倾向于选择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成功率大约为50%,此时动机水平最高,因此会选择距离适中的位置,这一点在不同年龄人群和任务中具有一致性。而避免失败动机高的被试者在选择时会尽量避免失败和可能带来的负面情绪,以维护自尊,所以他们会选择非常近的位置以确保高成功率,或者选择非常远的位置,因为任何人在那里都几乎不可能成功,成功率极低,从而将自我形象与失败隔离开来。心心语驿站语驿站O我的收获:_O我的行动:_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动力才能坚持进步。-雷锋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俄维格别林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