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5296607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8.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咏松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孤松柳宗元孤松停翠盖,托根临广路。不以险自防,遂为明所误。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注】唐宪宗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结束十年的贬谪生活,离开永州贬所返回京城,途经商山时见到遭受摧残又受保护的孤松,有感而作此诗。明,松树油脂多,古代被用作照明。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孤松所处的环境,“翠盖”形象地描写出其枝叶青翠,状如车盖。B颔联以孤松的不幸遭遇告诫人们要有自我防范意识,应该时刻提高警惕。C颈联写受到伤害的孤松期望遇到好心人,期望周围被加上篱笆而得到保护。D“半心存”“承雨露”表明孤松

2、还有顽强的生命力,将会接受雨露的滋润。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抒发情感?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说明。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画松元稹张璪画古松,往往得神骨。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流传画师辈,奇态尽埋没。纤枝无萧洒,顽干空突兀。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注张璪:唐代画家,工画树石山水。戛:敲击。流传:流俗,平庸。烟霄质:指松树高凌云霄烟霞的气质。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璪画中的古松翠绿的树枝和盘曲的枯干形态各异,神韵不一,但都能体现松树的风骨。B诗人由张璪的画联想到世俗画师,认为他们的画埋没了松树的气度,继而引出下文的感慨。C

3、诗歌三、四两句和七、八两句相呼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了张璪画松的独特之处。D最后两句收束全篇诗意,以去淅阳山看松结尾,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4本诗通过谈画松,体现了诗人怎样的绘画主张?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南轩松李白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5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轩有孤松”里的“孤松”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里的“孤松”象征的品格不同。B南轩松通过写阴凉处生出的深绿青苔,侧面衬

4、托了松树的高大浓密和年岁之长。C小松里的“出”形象写出了小松由小转大的变化,“出”是未来“凌云”的先兆。D咏物诗往往托物言志,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不满足于眼前现状,勇于追求的精神。6同样是写松,小松与南轩松的生长环境不同,由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子侄书院双松曹唐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晚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注】取次:任意,随便。十八年:用“丁固梦”典。三国志吴志孙皓传:“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7下列

5、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种植松树,花费不多,却使书院凉爽似秋,首联表达了对此举的赞许之情。B双松能遮雨蔽日,犹带旧时晚烟,“藏”“惹”二字,增添了景物的情味。C松风过枕,松月临窗,子侄在书院的闲情雅致借助景物描写一下跃然纸上。D此诗题咏书院双松,虽说尽用虚笔,但却讲究视听等角度,描写细腻生动。8有人评论此诗“咏松以致属望之意”。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子侄怎样的“属望之意”,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回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孤松吟酬浑赞善卢纶深山荒松枝,雪压半离披。朱门青松树,万叶承清露。露重色逾鲜,吟风似远泉。天寒香自发,日丽影常圆。阴郊一夜雪,榆柳皆枯折。回首望君家,翠盖满琼

6、花。捧君青松曲,自顾同衰木。曲罢不相亲,深山头白人。【注】赞善:官名,即赞善大夫,在太子官中掌侍从、讲授。卢纶: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家境贫寒,仕途不顺。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两句交代孤松生长在深山荒野,有时还被大雪压断枝条。B第三、四两句描写孤松汲取了清露的营养,枝繁叶茂,掩映着朱门。C第五至八句是说无论露重天寒还是清风丽日,孤松都能保持本性。D第十二句运用比喻手法,把松上白雪喻为满枝“琼花”,生动形象。10有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在以“孤松”自况。请说说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题小松李商隐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桃

7、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注释】李商隐:唐代诗人,少年早慧,品行高洁,有才华,有抱负。后不幸被卷入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他一生坎坷不平,襟怀未展,壮志未酬。方资:正可用作。柱石功:栋梁之材的功用。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题咏的是一株枝叶未茂的小松,因此诗人以“细”状其叶,以“轻”状其荫,突出小松的秀美。B这首诗善用对比,如以桃李春日之盛来衬托小松的寂寞,突出小松的“孤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C颈联“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是说小松一年中经历多次枯荣变化难以长成栋梁之材

8、。D“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写西园车马客争驰看花,怎奈荣华百态,转首成空,发人深省。12题小松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小松的形象来象征某种精神、品格。下列诗文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姜夔扬州慢)B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其十二)C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D予独爱莲之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13诗人通过小松的形象寄托了哪些思想感情?请联系具体诗句加以分析。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小松杜荀鹤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乙】韩山书院新栽小

9、松丘逢甲出林鳞鬣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注释】杜荀鹤(846904),唐朝诗人,他出身寒微,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中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丘逢甲(18641912),光绪进士,官工部主事。写此诗时任韩山书院主讲,致力于国民教育。鳞鬣:龙鳞和龙须,这里代称松树。14以上两首诗题材相同,均为。15对以上两首诗歌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第一句的“刺”字显示小松蓬勃的生命力,第二句的“出”字写出小松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B甲诗三、四句的“凌云”含义不同,前者指未长成的小松,后者指长成后的松树。C乙诗第二句隐含着诗人热切期望能尽快培养出支撑大厦的栋

10、梁之材的教育理想。D乙诗第三、四句转入议论,艺术地表现了诗人自身人格的塑造,也透露出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16请从写法上,比较甲乙两首诗歌的异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种松宋荦一片青葱色,移来历万峰。数枝初伴鹤,孤干已犹龙。日瘦阴还薄,风多响自重。岁寒堪寄傲,何必大夫封【注】?【注】大夫封: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禅泰山,遇暴风雨,避雨松树下,封松树为“五大夫”。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简要介绍了松树的特点只要在山坡上种下一棵松树,几年以后,整座山都是郁郁葱葱的。B颔联描写的是长成之后的松树,其中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松树枝干的遒劲。C颈

11、联“日瘦”“风多”等描写点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恶劣:阳光微弱、阴云迫近、大风疾吹。D松树历来为人敬仰,本诗中作者也从松树的自然本性中受到启发,寄托了自己的情操。18这首诗的尾联富有艺术魅力,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C2主要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孤松自喻,感慨孤松的遭遇,总结了经验教训;以“松”逢“仁惠意”“藩篱护”来写自身,表明诗人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重新奋起;“半心存”“承雨露”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期望遇到好心人,期望周围被加上篱笆而得到保护”错误。应是“孤松遇到了好心人,周围被加

12、上篱笆而得到保护”。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以及思想感情的能力。这是一首咏物寄怀之作,诗人以孤松自喻,通过对孤松遭遇的记叙,总结了参加革新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了自己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有朝一日重新奋起的决心和志向。“幸逢仁惠意,重此藩篱护”,幸运的遭逢仁慈的恩惠,围上篱笆而得到屏障。柳宗元结束十年的贬谪生活,离开永州贬所返回京城,途经商山时见到遭受摧残又受保护的孤松而感慨,以“逢仁惠意”“藩篱护”来写自身,表明诗人并不灰心丧气,而是期待着重新奋起。“犹有半心存,时将承雨露”,半爿树干还依然存活,时时会承受雨露滋养。“半心存”“承雨露”,说自己虽饱经磨难但生机仍在,正时刻准备承

13、接雨露的滋润。表现了诗人坚强不屈、矢志不渝的精神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人生态度。3D4抓住事物特征,绘出事物神骨。三、四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九、十句指出平庸的画师格调不高,修养不够,难以画出松树的气质。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最后两句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传达出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错,“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意思是画师去淅阳山看真物,体现出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原诗中没有“观再好的画作也不如看真松的感受”的意思。故选D。4本题

14、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涵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三、四句“翠帚扫春风,枯龙戛寒月”意思是:(张璪画的古松画的很好)枝叶茂盛看起来就像是翠色的笤帚在春风中扫动(或者是翠色的笤帚扫起了一阵春风),苍松的枝干盘曲如龙,仿佛在轻轻地敲打天上的那轮寒月。其中,“翠帚”形容松树枝叶之颜色与形状。“枯龙”形容松树枝干如龙之躯干,松树之皮如龙之鳞。据此分析出,这两句写出张璪抓住了松枝的“奇态”,凸显出松树的神韵。九、十句“乃悟埃尘心,难状烟霄质”,“埃尘心”指“流传画师辈”的平庸低下的思想品格、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烟霞质”,指张璪画松“得神骨”,具奇姿的画艺。有着“埃尘心”的画师,自然难以画出“烟霞质”的松画来。即画家只有思想修养和艺术修养平庸低下,就难以描状出烟霞凌霄的自然美景。据此分析出,元稹诗的言外之意便是主张提高思想境界,加强艺术素养。“我去淅阳山,深山看真物”中“深山看真物”,传达出画师应善于观察体悟,从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据此分析出,诗人主张绘画要深入生活,善于观察体悟。5A6小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深草”“蓬蒿”间,被埋没,不被人赏识。诗人借此表达了出身寒微的人在成才过程中的勇于进取精神,并批判世人以出身论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南轩松里的松树,生长在清风吹拂,“古苔”“秋烟”环绕的美好景物间,十分惬意。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潇洒自得、高洁的情怀。【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