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3243248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环大罗山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 Word版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温州环大罗山联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3年5月23日月球和金星在夜空“相遇”,形成“金星伴月”的奇观。下图为我国某地天文爱好者拍摄的金星伴月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金星伴月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不包括下列哪类

2、天体( )A. 矮行星B. 彗星C. 行星际物质D. 星云2. 图示的金星伴月奇观最可能出现的时间段和方位是( )A. 初五上半夜的西边夜空B. 初八上半夜的西边夜空C. 二十二下半夜的东边夜空D. 二十七下半夜的东边夜空【答案】1. D 2. A【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星围绕太阳转,且与地球的体积、质量相似,为类地行星;月球围绕地球转,为卫星,故金星伴月所属的最低级别天体系统是太阳系。太阳系包括矮行星、彗星、行星系物质等天体,ABC与题意不符。星云是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构成的,是恒星诞生的中心,星云不属于太阳系,D符合题意。故选D。【2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月相呈弯弯的镰刀

3、形状,亮面朝西,应为上半月的峨眉月,农历初五前后出现在上半夜的西边天空,A正确。初八前后的月相为上弦月,B错误;二十二前后的月相为下弦月,C错误;二十七前后的月相为下半月峨眉月,出现在下半夜东边天空,亮面朝东,D错误。故选A。【点睛】月相变化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月相变化跟月球不发光有关,跟太阳照射有关,跟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有关。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其更替周期是29.53天,约为一个月。顺序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下图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我国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大致( )A. 沿海多内陆少B. 南方多北方少

4、C. 西北部多东南少D. 中间少四周多4. 我国长江中游地区太阳能资源相对贫乏,其原因正确的是( )A. 晴天少,降水较多B.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C. 海拔较低,空气稀薄D. 全年日照时间短【答案】3. C 4. A【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沿海太阳辐射总量较少,内陆太阳辐射总量更多,A错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东南较西北少,B错误,C正确;青藏高原是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区域,四川盆地是太阳辐射最贫乏的区域,没有呈现中间少四周多的特点,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我国长江中游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晴天少,造成太阳能资源相对贫乏,A正确;长江中游地区纬度较低,B错误;海拔高对应空气稀薄,

5、C错误;长江中游地区全年日照时间并不短,D错误。故选A。【点睛】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纬度位置(影响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天气状况(阴晴状况)、海拔高低(影响大气透明度)、日照长短、其它因素(如坡向、物体遮挡等)。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5. 图示地貌属于A. 冲积扇B. 河流沿岸平原C. 河边滩地D. 河口三角洲6. 图中沿ABC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A. 黏土、砾石、粉砂B. 粉砂、黏土、砾石C. 砾石、粉砂、黏土D. 砾石、黏土、粉砂【答案】5. A 6. C【解析】【5题详解】图中所示地貌分布在山麓地带呈扇形分布,地貌类型属于冲积扇,A对。河流沿岸冲积平原、河边滩地分布大致与河

6、岸平行,不位于出山口,BC错。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D错。故选A。【6题详解】河水流出山口后,因河道变宽,流速降低,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泥沙在出山口处沉积,形成山麓冲积扇。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从扇顶到冲积扇末端,沉积物颗粒逐渐变小。一般来说,A位于冲积扇的顶部,流速快,颗粒大先沉积下来;C位于冲积扇的边缘,流速变慢,物颗较小后沉积,所以图中沿ABC方向物质按照颗粒物大小的分布规律是颗粒物由大到小排列,砾石粒径最大,黏土最小,C正确。故选C。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下

7、面小题。7. 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 古生代三叶虫B. 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C. 中生代恐龙D. 新生代第四纪人类8. 该煤层形成古地理环境是( )A. 温热的草原地区B. 暖湿的森林地区C. 温暖广阔的浅海D. 干旱的陆地环境【答案】7. C 8. B【解析】【7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煤层中含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繁盛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尤其是恐龙,所以也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C正确;古生代早于中生代,有低等植物(如蕨类)出现,并没有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A错误;新生代晚于中生代,出现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但此时裸子植物少,成煤植物

8、以被子植物为主,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由材料“粗大的树干”可知,该煤层形成时植被生长良好,森林茂密,当时可能是温暖湿热的森林地区,B正确;干冷的陆地、温暖的浅海、湿热的草原均不利于森林的生长,ACD错误。故选B。【点睛】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简史可归纳如下:时间变化: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动物演变: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前寒武纪)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中期:鱼类时代,后期: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植物变化:前寒武纪: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陆地蕨类植物时代中生代:裸子植物时代新生代:被子植物时代。9. 下图为“我国

9、典型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下列地形区中,最可能广泛分布图示地貌的是( )A. 塔里木盆地B. 青藏高原C. 长江中下游平原D. 云贵高原【答案】A【解析】【详解】读图可知,该地貌为风蚀城堡,为风力侵蚀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A正确;青藏高原冻土广布,风蚀城堡地貌不典型,B错误;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云贵高原均位于湿润地区,风力地貌不典型,CD错误。故选A。海蚀凹槽是指基岩海岸下部的岩石在遭受海水侵蚀后形成的凹槽。芬迪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图1为海蚀柱的形成过程,图2为芬迪湾好望角海蚀柱分布(ae为陆地到海洋)示意图。据

10、此完成下面小题。10. 海蚀柱的形成顺序从先到后为( )A. B. C. D. 11. e海蚀柱不存在海蚀凹槽的原因是( )A. 受海水侵蚀严重,基部之上石柱坍塌B. 海蚀柱基部较低,出露海平面较少C. 终年被海水淹没,受海水侵蚀作用弱D. 海蚀柱基部光滑,海浪摩擦力较小【答案】10. D 11. A【解析】10题详解】基岩海岸受到海水的侵蚀作用,薄弱地带被侵蚀、冲刷形成海蚀穴,即图。随着海蚀作用的持续,海蚀穴不断扩大,形成海蚀拱桥,即图。持续的海蚀作用,使悬空的岩石崩塌,海岸后退,海蚀穴两侧被分离,形成孤立的海蚀柱,即图。随着海蚀作用进一步加强,海蚀柱也被侵蚀,体积变小,同时,海岸岩石循环重

11、复新一轮的海蚀穴形成过程,即图。综上所述,四幅图从先到后排列顺序是,D正确,ABC错误。故选D。【11题详解】e海蚀柱深入海洋的位置最远,因此受海水侵蚀最强烈,海蚀凹槽形成的时间也应最早;但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海蚀凹槽逐渐变深,最终切穿海蚀柱,导致基部之上的海蚀柱坍塌,导致不存在海蚀凹槽,A正确;根据材料,海湾附近有大片的海蚀柱群,因此其出露海平面会较多,B错误;读图可知,e海蚀柱在平均高潮位之下,说明其在低潮位时可以出露于海面之上,C错误;由于该地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地区,因此海浪的冲刷侵蚀较强,而海浪摩擦力较小会导致e海蚀柱海蚀作用较小,使凹槽存在,与题意已知条件相反,D错误。故选A。【

12、点睛】海蚀凹槽景观是沿着海平面发育于海蚀平台(阶地)上向陆地凹入的线状凹槽构成的景观。 它的水平延伸方向与海岸线一致,在垂直剖面上一般为指向陆地的平卧V字形,海蚀凹槽最深的部位为平均海平面位置,而上下的转折部分为高潮面和低潮面的位置。地球的演化包含着矿产形成和生物演化,据地质勘探和考古发现,美国西部山脉蕴藏着丰富的金属矿.我国发现的恐龙化石基本出现在古地质湖盆或者沼泽湿地。读部分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12. 恐龙生存时代的气候特征( )A. 冷、湿B. 冷、干C. 暖、湿D. 暖、干13. 美国西部高大山脉含有丰富的金属矿产,它主要形成在( )A. 太古宙火山喷发频繁时期B. 古生

13、代北美大陆的雏形形成时期C. 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时期D. 新生代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时期【答案】12. D 13. C【解析】【12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生存时代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中生代全球平均降水较少,平均温度较高,因此恐龙生存时代的气候特征为暖、干,D正确,ABC错误,故选D。【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生代中、晚期,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向现代的大陆漂移。各板块的漂移加速,在具有俯冲带的洋、陆壳的接触带上俯冲、挤压,导致著名的燕山运动(或称太平洋运动) ,形成规模宏大的环太平洋岩浆岩带、地体增生带和多种内生金属、非金属矿带。因此美国西部高大山脉含有丰富的

14、金属矿产,它主要形成在中生代环太平洋地带地壳运动剧烈时期,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由于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在中生代三叠纪晚期开始解体,各大陆向现代的大陆漂移。冰川运动时(冰进),冰川包裹或推着碎屑一同前进。当冰川部分消融后(冰退),消失冰体中的碎屑就地沉积。最前端的推移物称为终碛,原冰体底部的包裹物称为底碛。后退碛是由于冰川在后退的过程中,发生局部的短暂停留而产生的冰碛物。冰川每消融一部分,这部分冰川体所包裹的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当冰川完全消失后,就会形成一系列环状的沉积地貌。下图为某一时刻某地区大陆冰川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4. 冰川消失后,对图示冰川消融区域的地貌特征表述最为贴

15、切的是( )A. 崎岖不平B. 波状起伏C. 平坦开阔D. 山高谷深15. 图示地区目前大规模冰进、冰退次数是( )A. 一次冰进,一次冰退B. 一次冰进,两次冰退C. 两次冰进,一次冰退D. 两次冰进,两次冰退【答案】14. B 15. B【解析】【14题详解】读图可知,冰川消融后,图示地区有地势相对较高的终碛和后退碛,终碛和后退碛之间有地势相对较低的底碛物,地貌会呈波状起伏的特征,B正确;冰川消融区域没有表现出崎岖不平、平坦开阔、山高谷深等地貌特征,ACD错误。故选B。【15题详解】由材料可知,冰进时最前端的推移物称为终碛;冰退时形成后退碛。图示区域有一条终碛,两条后退碛,说明经历了一次冰进,两次冰退,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石的破坏作用叫做冰川侵蚀作用。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冰川槽谷(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冰川堆积形成的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均匀,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如冰碛垄(堤)等,分布于冰川留存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