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3243035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Word版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浙南名校联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考生须知:1本试题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1(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我国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北京时间2023年5月30日9时31分发射升空,9月21日(农历八月初七)下午15时45分,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飞船于2023年10月31日返回。完成

2、下面小题。1.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和其围绕飞行的中心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银河系D. 河外星系2. 航天员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的当天傍晚,浙江学生观测到的月相是( )A. B. C. D. 3.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时,从距地面50千米高度起,向下穿越的地球大气层气温变化为( )A. 上升下降上升B. 上升下降C. 下降上升下降D. 下降上升【答案】1. A 2. C 3. D【解析】【1题详解】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围绕飞行的中心天体是地球,处于地月系,地月系属于太阳系,太阳系属于银河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并列,所以所处的最低一级天

3、体系统是地月系,故选A。【2题详解】航天员开讲“天宫课堂”第四课为农历八月初七,月相为上弦月,上弦月时,弓弦在东侧,弓背朝西弯曲。午时,月球升起,但是不可见。日落时月球在最高处(上中天),月落时太阳在最低处(下中天),也就是午夜时分。因此月亮在上半夜可见,图中为上弦月,C正确。为满月,为渐盈凸月,为新月蛾眉月。故选C。【3题详解】从距地面50千米高度起,向下穿越的地球大气层依次是平流层、对流层。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向下穿越的地球大气层气温变化为下降上升,故选D。【点睛】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中间层(

4、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热层(中间层顶之上),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4. 人类利用的下列能源中,来源于太阳辐射的是( )柴草煮饭 风力发电 战斗机燃料 地热能发电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柴草是由太阳能转化而来的生物能;风能是间接形式的太阳能;战斗机燃料多为航空煤油,由石油提炼而来,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地热能的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故选A。科学家预测,未来人类可能从地球迁移到相邻的“第二行星家园”(如下图所示)。“第二行星家园”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质量约为地球的十分之一,有大气层。完成下面小题。5. “第二行星家园”属于( )

5、地内行星 地外行星 类地行星 远日行星A. B. C. D. 6. 若“第二行星家园”成为生命宜居的星球,则需具备( )充足水分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A. B. C. D. 【答案】5. D 6. A【解析】【5题详解】“第二行星家园”紧邻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外侧,应为火星,属于地外行星和类地行星,正确,故选D。【6题详解】需要具备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以及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 ,从而有利于生命的生存和繁衍,正确;与自转和公转方向关系不大,错。故选A。【点睛】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

6、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科学家根据研究数据认为:最近的太阳活动低峰年将出现在20242026年间。下图为太阳活动的一张照片。完成下面小题。7. 图中H处斑点区域的太阳活动为( )A. 黑子B. 耀斑C. 日珥D. 太阳风8. 当太阳活动进入低峰年,则( )A. 磁暴和太阳风格外强烈B. 地球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C. 全球农业生产倾向于增产D. 南北极地区极光现象增加【答案】7. A 8. B【解析】【7题详解】图中H处斑点区域是光球层上亮度相对较暗的区域,应为太阳黑子,A正确。太阳耀斑是色球层表面忽

7、然出现的大而亮的斑块,B错误;日珥是在色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剧烈太阳活动现象,喷射的气体呈弧状,C错误;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地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D错误。故选A。【8题详解】当太阳活动进入低峰年,太阳活动相对较少,磁暴和太阳风减弱,A错。地球上天气变化与太阳活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太阳活动相对较少时,地球上天气变化相对平稳,B正确。根据统计发现,太阳活动峰值年份,全球农业生产倾向于增产,C错。当太阳活动进入低峰年,太阳活动相对较少,南北极地区极光现象减少,D错。故选B。【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活动发射的电磁波会干扰地球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讯;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使

8、地球出现“磁暴”现象;同时,高能带电粒子冲进两极地区,与那里的高空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极光;另外,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灾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与太阳活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9. 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约为( )A. 510千米B. 17千米C. 27千米D. 3941千米10. 下列关于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由上往下通过古登堡面纵波速度增加B. 圈层和圈层组共同组成岩石圈C. 由上往下通过莫霍界面横波速度增加D. 圈层物质全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答案】9. B 10. C【解析】【9题详解】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

9、的分界面,莫霍界面的平均深度即为地球地壳(包括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地球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故选B。【10题详解】由上往下通过古登堡面时,纵波速度减小,横波突然消失,A错。圈层为地壳,圈层为地幔,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不包括全部的地幔,B错。由上往下通过莫霍界面时,横波和纵波的速度均增加,C正确。圈层为地核,只有外核的物质呈液态或熔融状态,D错。故选C。【点睛】地震波的特点: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传播速度快,能在固态、液态、气态三态中传播;当横波和纵波传至莫霍界面以下时,其波速均显著上升;当横波和纵波传至古登堡界面时,横波突然消失,纵波

10、波速突然下降。下图为地质时期的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 恐龙繁盛时期全球气候特点是( )A. 暖干B. 暖湿C. 冷干D. 冷湿12. 图中甲时期( )A. 形成铁矿重要时代B. 海平面大幅度下降C.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D. 大陆冰川面积减小【答案】11. A 12. B【解析】【11题详解】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中生代全球气候特点是暖干,A正确,BCD错误,故选A。【12题详解】图中甲处于新生代第四纪,形成铁矿重要时代为太古代,A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迅速发展,C错误;气候总体偏冷,海平面下降,大陆冰川面积增多,B正确,D错误。故选B。【点睛】中生代动物界是爬行

11、动物的时代,也称为恐龙时代;植物界裸子植物繁盛。下图为4幅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3. 图中属于风成地貌景观的是( )A. B. C. D. 14. 图中景观按其成因为( )A. 冰川地貌B. 喀斯特溶蚀地貌C. 风成地貌D. 喀斯特沉积地貌【答案】13. C 14. B【解析】【13题详解】是海蚀崖、海蚀柱等,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为冲积扇,为河流堆积地貌;是风蚀蘑菇,为风力侵蚀地貌;是峰林,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故选C。【14题详解】景观是峰林,为地表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地貌,B正确。与冰川地貌和风成地貌无关,AC错。峰林为地表喀斯特地貌,是喀斯特溶蚀地貌

12、,而不是喀斯特沉积地貌(典型的喀斯特沉积地貌如石笋、石钟乳、石柱等),D错。故选B。【点睛】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地上喀斯特地貌有:孤峰、峰林、峰丛、洼地、丘陵、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地下暗河、溶洞等。 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是蛇曲形河流最多的区域之一,图为该草原上某处河曲形河段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15. 该处草原上蛇曲形河流分布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 流水下切强烈B. 植被覆盖率高C. 河流落差较小D. 气候较干旱16. 蛇曲形河道的演化顺序一般是( )A. 甲丙乙丁B.

13、 乙甲丙丁C. 丁甲丙乙D. 丁丙甲乙【答案】15. C 16. D【解析】【15题详解】蛇曲形河流的形成主要与河流的侧切关系较大,流水下切强烈多形成深切河谷(V形谷),A错。该河流地貌的形成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B错。内蒙古高原地区地势坦荡,河流落差较小,侧蚀作用较强,易形成蛇曲形河流,C正确。如果考虑气候干旱,则水量较小,侵蚀能力较弱,河流侵蚀地貌发育缓慢,不能很好解释该处草原上蛇曲形河流分布较多,排除D。故选C。【16题详解】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

14、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结合图中河道弯曲形态以及牛轭湖的位置可知,丁图中尚无牛轭湖,形成最早,排除AB;甲丙两幅图右侧河段发生裁弯取直,已形成牛轭湖,但相比于丙,甲图左侧河段也开始发生裁弯取直(但该处尚未形成牛轭湖),而丙图左侧河段相同位置尚未发生裁弯取直现象,由此可知,甲河段形成比丙河段晚;乙形成最晚。所以河道的演化顺序为丁丙甲乙,C错,D正确。故选D。【点睛】牛轭湖形成过程:当河床坡度降低时,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岸,凸岸凹岸形成;河水不断冲刷与侵蚀河岸,河曲随之不断的发展;河曲愈来愈弯;河水冲刷与侵蚀最弯曲的河岸,河流遂截弯取直;河水从截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原有被废弃的河曲成了牛轭湖。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的受热过程。完成下面小题。17. 图中属于长波辐射的是( )A. B. C. D. 18. 若某地出现雾霾天气,使大气能见度下降,是因为( )A. 增强B. 增强C. 减弱D. 减弱【答案】17. B 18. B【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为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