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沪教版第四册)

上传人:优****源 文档编号:37156709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钟山记》教案(沪教版第四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石钟山记》教案(沪教版第四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钟山记》教案(沪教版第四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石钟山记|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 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不轻信前人学说,有疑必察的精神和强调时间、反对主观臆断的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与苏轼相关的文学常识。 2、读准句读。翻译全文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苏轼其人 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翻译全文。 教学要点:1、了解苏轼其人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读一篇苏轼的游记散文石钟山记。(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家和写作背景 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文豪级的作家,我们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苏轼其人。 1、苏轼简介:(阅读创新课时训练第14

2、3页的内容,边读边完成如下摘记:苏轼的基本资料;苏轼文学成就的具体表现。读完进行交流、明确) 基本资料: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有苏东坡集和东坡乐府传世。 文学成就:散文“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又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诗歌开宋代诗歌新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豪放词派创始人,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北宋“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 2、写作背景: 本文是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移任汝州团练副使时,送他的长子苏迈赴任经过九江湖口,游览石钟山后写的一篇游记。

3、三、指导学生自读课文(一读) 1、提出要求: 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遇到疑问可同座交流、讨论。 轻声朗读课文,注意句内停顿。 2、齐声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及时正音、指导句内停顿。 下列句中的停顿必须注意: 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然/是说也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舟回/至两山间 四、再读课文(二读) 1、提出要求: 结合“课文思路剖析”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句内停顿,争取读出语气。 2、齐声朗读课文。检查再读效果,及时指出缺点。 3、讨论问题,检查学生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 本文的主旨句是什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谁在探究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时候,犯了臆断的错误?(李渤) 作者对他是什么态度?(嘲笑) 对郦道元是什么态度?(惋惜) 作者对于自己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由来有何感触?(得意、骄傲)从何处可以看出他的得意与骄傲?(“笑谓迈曰”、“而笑李渤之陋也”中的两“笑”) 他为什么有这种得意与骄傲?(1、众人皆错我独对2、“终士大夫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我独于月夜绝壁之下探寻原因。) 五、齐声朗读课文。(三读) 六、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1、2两段,试着进行翻译,标注出有疑难的地方。 七、教学回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