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离骚》导学案1(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优****源 文档编号:371564011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离骚》导学案1(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离骚》导学案1(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秋季备课系列:《离骚》导学案1(苏教版必修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离骚导学案编制人:汪春华 审核人: 审批人:教学课时建议:3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主要作品及离骚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2、反复诵读,合作探究,赏析本诗对比、比兴手法的运用。3、激情投入,全力以赴,感受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学法指导】1、初读课文,标记出不能读准字音的字词和理解不了的词句。2、利用工具书,疏通标记的字词句。3、对照课文下面的注释,再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意。4、借助“教材助读”,了解“骚体诗”的主要特点,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揣摩文中表现手法的妙处。【使用说明】1、按照“学法指导”初步完成对课文的预习。2、明确学习目标(多

2、看几遍“学习目标”),完成“教材助读”的阅读和对本文的内容的整体把握。3、不借助任何外力,独立书面完成“预习自测”。4、将预习过程存在的问题填写在“我的疑问”处。【预习案】I、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 屈平(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有巨大成就的诗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1953年,屈原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屈原的全部作品都收入西汉末年刘向所编的楚辞一书。2、了解背景 屈原出身贵族家庭,曾受到楚怀王的信任,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屈原虽忠事楚怀王,

3、但却屡遭排挤,并被流放汉北。怀王死后又因项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江南,最终投汨罗江而死。本诗写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后。3、文体知识1、离骚是“楚辞”名篇,屈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是一篇自叙性的抒情诗。它结构宏伟,语言优美,构思奇特,辞采绚丽,被称为诗家的绝唱。离骚与诗经的国风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2、楚辞:指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时所使用的一种诗歌样式,是诗经之后的一种新诗体,屈原的离骚是代表作,因此后人又称之为骚体。骚体诗在形式上打破了诗经那种以四言为主的体制,多用“兮”字经助语势,富有抒情万分和浪漫色彩。作品带有想象

4、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4、整体感知1、诵读指导 楚辞以六、七言为主,兼及四、五、八、九言,并多用楚地口语“兮”字。朗读时,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好它的节奏特点。如: 长太息/ 以/ 掩涕兮,哀/ 民生/ 之/ 多艰。余/ 虽好修姱/ 以/ 革几 羁兮,謇/ 朝谇 /而/夕替。模仿上面所举诗句节奏,朗读课文。2、细细品味文中大量“兮”字,其作用是什么?3、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请概括下列句子表现了屈原怎样的品质。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宁

5、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II、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謇( )朝谇( ) 而夕替 又申之以揽茝( ) 忳( )郁邑余侘( )傺( ) 兮 溘( ) 死 忍尤而攘( )诟( ) 芰( ) 荷2、根据拼音写汉字。 j 绊 众女疾余之 mi 兮 zh 鸟 杂ru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长太息以掩涕兮( ) (2)謇朝谇( )而夕替( ) (3)虽九死其犹未悔( ) (4)谣诼谓余以善淫( ) (5)偭规矩而改错( ) (6)竞周容以为度( ) (7)宁溘死以流亡兮( ) (8)忍尤而攘诟( ) (9)伏清白以死直兮( ) (10)悔

6、相道之不察兮( ) (11)及行迷之未远( ) (12)高余冠之岌岌兮( )4、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偭规矩而改错( ) (2)忳郁邑余侘傺兮( ) (3)何方圜之能周兮( ) (4)进不入以离尤兮( ) (5)芳菲菲其弥章( )5、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怨灵修之浩荡兮( ) (2)固时俗之工巧兮( ) (3)偭规矩而改错( ) (4)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5)宁溘死以流亡兮( )【我的疑惑】 。III、信息链接一、屈原名句 (1)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举世皆浊我独清,

7、众人皆醉我独醒。二、“离骚”的理解1、“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列传(司马迁) 离骚就是屈原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是屈原面临个人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2、“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离骚赞序(班固)3、“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王逸)三、端午的由来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

8、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四、对联欣赏1、在汨罗江屈原祠悬挂的哀挽联,述说着这段历史: 哀郢矢孤忠,三百篇中,独宗变雅开新格;怀沙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滩声似旧时。2、在长沙岳麓山的三闾大夫祠中,悼念屈原的一副楹联,情感更浓烈,意境更深刻,在纪念屈原的对联中堪称上品: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联中引用了许多典故:楚辞中把“香草”喻作贤臣。“三户地”指楚国,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呵壁”出自王逸的天问序:“屈原放逐,忧心愁翠因书其壁,呵而问之,以泄愤懑。”“九歌”是屈原的作品,文中充满思念与哀伤之情,是屈

9、原被放逐后忧愤心境与爱国思想的寄托。3、武昌东湖有座“行吟阁”,其名取史记中“屈原至于江滨,披发行吟泽畔”之意。阁中有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的题联: 旨远辞高,同风雅并举;行廉志洁,与日月争光。【探究案】I、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文章比较突出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II、质颖探究质疑解疑、合作探究探究点1、精句赏析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提示: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提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境?请写出一个你认为精彩的句子并作赏析:精句: 。赏析: 。探究点2、提炼概括1

10、、屈原一生“虽好修姱以革几 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些原因?2、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试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探究点3、鉴赏评价离骚虽以抒情为主,也不入乏生动的比喻,从文中找出一二处并谈谈这些诗句对营造意境的作用。III、当堂检测有效训练,反馈矫正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偭规矩而改错( ) 謇( )朝谇( )而夕替 忳( )郁邑余侘( )傺( )兮 制芰( )荷以为衣 高余冠之岌岌(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高,加高。长,加长。“高”和“长”这里都作动词。 B、“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泽,光泽。昭质

11、,光明纯洁的本质。亏,亏损。 C、“回联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联,秦以前一般都可用于自称。复路,回原路。之,这里无意义。 D、“别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虽,即使。惩,惩罚。3、填空。 (1)楚辞是由 (朝代) (姓名)所辑录的 、 及后人仿写的作品,因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为“楚辞”。 (2)长太息以掩涕兮, 。 (3)亦余心之所善兮, 。 (4) ,长余佩之陆离。 ,唯昭质其犹示亏。有错必改: 。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课堂小结:离骚是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在思想和艺术上具有相当大的魅力,令无数文人学者倾倒。节选部分表现了他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