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上传人:26****ao 文档编号:371492923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诵读5.《扬州慢》(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扬州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姜夔及其词风。2、培养学生自行阅读鉴赏中国古代作品的能力,体会作品的意境和内涵。3、体会作者蕴涵在作品中的抚今追昔的哀思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抓词眼“空城”,分析景物“清冷”特点,体味“黍离之悲”感情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吟咏了二十四桥的美景,几百年后,又有一位文人路过此地,化用了这一名句,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宋诗人姜夔的名作扬州慢。二、作者简介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人。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漂泊江

2、湖,依人作客,却绝不谄媚逢迎侯门。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词作多咏物纪游,但也暗寓国家分裂、江河变异之慨。由于讲究音律和锤炼字句,其作品精工典雅,意蕴谐婉,但也有用典过多、词意幽晦等特点。著有白石道人诗集 三、背景简介扬州,在隋唐、北宋间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古代诗人曾用“春风十里扬州路”“十里长街市井连”等诗句来描绘它的繁华。但是南宋时金兵两次侵犯扬州,扬州城变得破败不堪,15年后,词人来到这里,目睹了扬州之景,感慨今昔,写下这首词。 四、解题姜夔作词,常自谱曲而不用现成曲调,所以词牌词题是统一的。扬州慢既是词调(词牌)又是题目,与词的内容密切相关,后来只被用作词谱,就与词的内容无关了。这是一

3、首慢词。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一般都比较长。五、学习小序: 在词中有何作用?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写作的缘由(予怀怆然、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怆然、悲: 词的感情基调是悲切、伤感、深沉的。六、诵读、 听朗诵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淳熙(x) 初霁(j) 荠(j)麦 怆(chung)然 自度(d)其曲 黍(sh)离 窥(ku)江 戍角(shjio) 豆蔻(ku)(2)语速慢,较舒缓;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思考:自己诵读及听名家朗诵的同时,词中是如何表现这悲切伤感之情的?

4、 七、整体感知上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上阕: 空 (景) 下阕: 惊 (情)八、合作探究词人是如何通过这破败之景来表现自己的满怀怆然的?所见:荠麦青青: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营造了扬州怎样的景象?(凄凉,荒芜)首先从视觉给我们带来强烈的冲击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废池乔木为无情之物怎会“厌言”呢?用了拟人修辞。(废池、乔木是金兵劫掠时的目击者,受害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它们“犹厌言兵”,更何况当地的人民呢。)起到了点缀,衬托的作用,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对扬州人民的痛苦表示同情。冷

5、月无声:月亮本就“无声”,也无所谓冷暖。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词人移情于物,以“冷月无声”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萧条,寂寥,冷清,落寞,表现扬州城的残破衰落,抒发作者悲哀之情。“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如何表达出悲伤的情感的?红药徒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谁也无

6、心去观赏它。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感伤而已。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采用了虚拟之法: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还是无人欣赏。流露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无限伤痛之情。所听:清角吹寒:暮色降临后,军营中传出阵阵凄厉的号角声,在空城的上空回荡(满目疮痍,军号凄厉,不由人不生感慨)。通感(触觉写听觉)“寒”字下得很妙,寒意本来是天气给人的触觉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以黄昏清角吹寒打破了空城的死寂,进一步渲染了凄清、沉寂、悲凉的氛围,从而点明扬州已成空城一座,景中寓情,情景交融,表

7、达了词人的“怆然”之情。小结:现在的扬州城破败、荒凉、萧条。用上阕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 “空城”因而,今日的扬州令姜夔不禁悲从中来(予怀怆然、感慨今昔),扬州城自古就是如此吗?不是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文中哪些句子能有所体现)“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等。写出了昔日扬州繁华热闹景象名都(佳处)词人写昔日的扬州与今日的扬州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对比一“名都”,一“空城”,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对扬州昔盛今衰的感伤。 (2)用典、虚实结合眼前的空城之景是作者看到的,而“名都”则是作者通过化用的诗句联想到的,

8、这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虚实结合(一虚一实,虚实相济)。词人不仅化用杜牧的诗句,让我们可以想见扬州昔日的繁华,甚至在下阕中,他还想象唐朝的杜牧穿越时空、来到了扬州。杜牧来到今日的扬州会是什么感受?“惊”为什么而“惊”?因“空”而“惊”,惊“十里扬州”竟然变得“荠麦青青”。“惊”扬州昔日繁华,今日萧条,昔盛今衰、古今变化之大。(不说自己,偏说别人,杜牧尚且如此,我何以堪?)在设想杜牧“重到须惊”“难赋深情”的情况下,以杜牧之惊,从侧面衬托出劫后扬州的荒凉破败。侧面描写今昔截然不同,是什么导致的呢?战争。“自胡马窥江去后”这是金兵南侵造成的,流露出对战争的厌倦,对国家的伤痛(祖国山河破碎、百姓生活困苦而极其沉痛)之情。这种情感我们也可用序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黍离之悲”所谓“黍离之悲”,即作品中寄慨很深的家国之悲。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尾句写桥边的红药还是一年一度的盛开着鲜艳的花朵,这样美丽的景象却无人欣赏。此处以乐景衬哀情,移情入景,反问的语调蕴含着词人内心无比的悲怆与无奈。九、总结全文综观全词,作者以今昔对比的手法写景抒情,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有虚有实,从而突出了劫后扬州的荒凉,伤今怀古,抒发了“黍离”之悲。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