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1932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7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全国通用真题分类汇编4 古代诗歌阅读(解析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4 古代诗歌阅读一、(陕西省部分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好事近朱敦儒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美人慵剪上元灯,弹泪倚瑶瑟。却卜紫姑香火,问辽东消息。【注】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在宋代是个盛大的节日,民间有吃圆子(汤圆,取阖家团圆之意)观彩灯、祭紫姑等习俗。紫姑,相传为唐武则天时寿阳刺史李景之妾,为大妇所嫉,正月十五日夜,被害死于厕间,上天悯之,命为厕神。旧时民间每于元宵夜图画其形以祭,并扶乩卜问祸福。辽东,古郡名,故址在今辽宁省东南部。这个词在前代诗歌中常见,此处借指遥远的边地。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2、的一项是()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词摹写了元夜怀人的情景,别见韵致。B“楼外柳丝黄湿”一句中,“黄”写出了柳条的嫩稚。C上片状景,由近而远,由外而内,笔笔勾连,丝丝入扣。D女子慵懒剪灯,却有意问卜,写出了女子的关注之所在。2本首词表达了闺中女子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C 2“春雨”如尘,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寒碧”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表达了女子孤凄落寞的情感。“慵剪上元灯”,不是身心慵懒,而是情绪不佳。“弹泪倚瑶瑟”,表达了她欲鼓瑟以抒怀而不能的幽怨和无奈之情。“问辽东消息”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词内容和赏析诗词语言、形象和手

3、法的能力。C.“由近而远”错误,上片由“春雨”进而“楼外柳丝”,最后“透窗纱”,写景的顺序应该是由远及近。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词情感的能力。诗词上片写景,“春雨细如尘,楼外柳丝黄湿”描写春雨绵绵密密,像尘雾一般,灰蒙蒙的,刚刚泛出鹅黄色的柳梢给雨打湿,水淋淋的。春雨如同尘雾,柳丝已被打湿,给人以凄迷低黯之感;“风约绣帘斜去,透窗纱寒碧”描写阵阵轻寒,更使那碧色的窗纱涂上感伤的色调,寒气直浸入心底其中“寒碧”是以景写情的重笔,环境的凄冷更衬托出女主人公内心的孤凄落寞。诗词下片写人,“慵剪上元灯”中一个“慵”字写出女主人公因为情绪不佳,因此无心剪裁上元节的灯;“弹泪倚瑶瑟”用动作和细节描写

4、,写女主人公想要鼓瑟以舒怨怀,然而亦不可能,好只倚瑟弹泪了。表达了她想要抒发幽怀而不得的无奈之情。“问辽东消息”交代了前文女主人公种种表现的原因,无心剪灯,有意问卜,只是因为关心思念亲人,因此百无聊赖,因此倚瑟弹泪。表达了对亲人的关心和思念之情。二、(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注】此词是词人在建炎三年(1129年)避金兵流寓湖南、湖北一带逢端午感怀今昔而作。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5、一项是()A开篇两句写词人在端午节高咏楚辞,既有对屈原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B词人由眼前的榴花联想到昔时鲜红的舞裙,突出了昔日宴饮的热闹与词人的意气风发。C上阕末句“满帘风”衬托出客人不知亡国恨而一味高歌的快意,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悲愤。D“试浇桥下水”与苏轼“一尊还酹江月”句,写了相同的行为,但寄寓的情感却不相同。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词人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C 2直抒胸臆,“万事一身伤老矣”一句写出词人心忧万事却孑然一身、垂垂老矣的境况,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借景抒情,“戎葵凝策”用拟人手法,表达了对自己落魄处境的自嘲;用典抒情,“湘中”用屈原典故,词人用酒凭吊屈原,表达自

6、己的爱国情怀。【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高歌”的是词人自己,不是客人;“无人知此意”是没有人理解自己,而不是“客人不知亡国恨”。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词的下阕,基调更为深沉。“万事一身伤老矣”,这一声长叹,包涵了作者对家国离乱、个人身世的感慨之情。写出词人心忧万事却孑然一身、垂垂老矣的境况,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感慨;“戎葵凝笑墙东”句,是借蜀葵向太阳的属性来表达自己始终如一的爱国思想,也暗含对自己落魄处境的自嘲;“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面对湘江作者祭酒的虔诚,加上这杯中之酒肯定会流到汨罗江的联想,因而滔滔江水之中,融合了词人心灵深处

7、的感情。从高歌其辞赋到酹酒江水,深深地显示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其强烈的怀旧心情和爱国情感,已付托于这“试浇”的动作及“桥下水,今夕到湘中”的遐想之中。三、(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郑司仓入蜀卢照邻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送君秋水曲,酌酒对清风。【注】潘年三十外:潘岳秋兴赋序中“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白发)”,卢照邻写本诗时已三十五岁,故称。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8、,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一、二句点明送别地点及对象,用“离人”一词照应标题,引出三、四句的离愁别恨。B诗歌五、六句实写郑司仓早晚奔走在蜀道的情景,山路高耸云霄,陇云排阵,水路夜景凄清。C末两句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秋风,心中感到一片茫然,失意之感油然而生。D诗歌围绕离别构思,脉络清晰,虚实相间,意境凄清,风格趋向悲凉、凄苦,读来格外感人。2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的抒情方式。【答案】1B 2直抒胸臆。三、四句“别意”不停,“离忧”无穷无尽,直接抒发了相聚恨短的别离之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中间四句描写了陇云排阵,水路凄清,路途遥远,征马疲病,天气恶劣,鸿雁难飞的景致,其

9、中寄寓了诗人对朋友别后赶路的担心和关心。用典抒情。九、十句诗人借用潘岳的典故,感慨自己在外宦游多年,不被朝廷重用,抒发了仕途不顺的悲慨。【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实写”错,“陇云”两句为虚写,设想郑司仓跋山涉水早晚奔走蜀道的情景,前句写山路的高耸,后句写水路的凄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直抒胸臆。三、四句“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离别的情绪还没有停止,离愁自然无穷无尽。点明离愁,抒发了相聚恨短的离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五、六句写山路高耸云霄,陇云排阵,水路夜景凄清;七、八句写路途遥远,征马疲病,天气恶劣,大雁

10、都要停下来等待日出霜消再飞,突出行路的艰难,寄寓了诗人对朋友别后赶路的担心和关切。用典抒情。九、十句“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潘岳三十多岁在外宦游,我奔走在千里之外的蜀道上。诗人化用潘岳的典故,感慨自己在外宦游,但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宦途不顺的悲慨。四、(新疆乌鲁木齐市十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古风(其六)李白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注】代、燕:泛指古代北方边地。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句。

11、龙庭:匈奴单于祭天地鬼神之所。这里泛指匈奴之地。虎鹖:虎,指虎衣,鹖,指鹖冠,皆古代武将衣冠。李飞将:指汉代抗击匈奴的名将李广。1下列对这首诗相关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雁门关已为边塞之地,龙庭则更在此关之北。由“别”到“戍”,说明离家越来越远;“昔”别“今”戍,见出戍守时间之长久。B“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虎鹖”里生满虮虱,表明将士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松懈;“旌旃”是指挥作战的旗帜,“心魂逐旌旃”表明将士渴望尽快结束战斗。C“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苦战”一词将战争过程虚笔带过,给人想象空间;两句诗突出世道的不公,虽纯为客观叙写,但不满之情、

12、讽刺之意尽在不言之中。D“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以屡立战功而终无封赏的李广为喻,表达对守边将土的深切同情和惋惜;“谁怜”二字以反诘语气,表达了诗人那难以遏制的激愤。2诗歌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1B 2运用起兴(或用典)手法,借鸟兽思恋故土表现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基调。将戍边将士与代马、越禽对比。鸟兽尚且思、恋故土,而将士却不得不远戍边疆,忠心苦战,但战功不赏,忠诚难以彰显,突出了将士的无奈、痛苦,表达出作者对戍边将士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表明将士对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松懈”“表明将士渴望尽快结束战

13、斗”有误,根据原文“虮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可知,战士们的头盔和甲胄都生满了虮虱,心魂天天逐着战旗前进。这句诗描写了作战环境的“苦”,表达了作者对将士辛苦征战的同情。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联系注释,化用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的句意,借鸟、兽的乡土之恋,表明了依恋故土是一种固有情感,表达了征人离家戍边的痛苦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悲凉基调。同时,这句诗将戍边战士与“代马”“越禽”进行对比,根据注释可知,“代马”“越禽”都有思乡之意,但在诗句中戍边的将士们却“不思越”“不恋燕”,他们只能苦战,“苦战功不赏,忠诚难可宣”,苦战没有功赏,忠诚之心还被质

14、疑,这样的境遇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苦楚与无奈之意,这两句的客观叙写,其中的不满之心、讽刺之意,已在不言之中,表达了作者对将士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嘲讽。五、(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二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注】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三年(818)中秋夜,时白居易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已被贬为江州司马,居于浔阳。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同样是在八月十五的明月之夜,去年诗人在皇家街园曲江杏园边赏月,今

15、年就被贬到江州,境遇改变,令人感慨。B颈联“西北望乡”“东南见月”浸透着诗人的孤寂和凄苦,“何处是”“几回圆”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孤苦之情。C“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表现出诗人历经磨难之后极其复杂的心理状态,耐人寻味。D全诗慨叹物是人非。今昔殊异,表达了诗人谪居生活的愁闷,其感情基调与琵琶行一脉相承。2. 本诗中“月”这一意象,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 A 2. 以眼前之月渲染凄清的气氛,烘托孤苦的情怀;以眼前之月寄托相思之情,抒发思乡之苦;将昔年赏中秋之月的愉悦与今年赏中秋之月的孤苦对比,进一步突出自己无法主宰命运的无奈和感伤之情。【详解】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A.“去年诗人在皇家御园曲江杏园边赏月”理解错误,“昔年八月十五夜”中的“昔年”并非“去年”,而是“往昔、往年”之意。故选A。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意象的作用的能力。月亮在古典诗歌里总是与“思乡、思亲”的主题紧密相关。诗人由望月而触发情思,先写到了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