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1937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解析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迄今为止最早陶器,最早的栽培稻,最早的古城,最早的独木舟,最早的干栏式建筑,最早的水井,都是长江流域史前先民的发明创造”。这可用于说明( )A.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区域B. 中华文明成果领先于世界C. 先秦时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D. 考古发掘是重要研究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可知,长江流域的史前先民发明创造了“最早的陶器,最早的栽培稻,最早的古城,最早的独木舟,最早

2、的干栏式建筑,最早的水井”,体现了长江地区在中华文明起源上是一个重要的区域,A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中华文明,没有涉及世界其他地区文明,不能说明“领先于世界”,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整体上看,先秦时期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南方,排除C项;材料涉及长江流域的一些考古发现,但材料并没有说明考古发掘这种方式与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2. 据史载,夏朝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只有仲康、扃两代是“兄终弟及”;商朝在三十一王中,“父死子继”的有十七代,“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代;到周代明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这表明先秦时期( )A. 王位世袭制度难以推行B. 传统宗法关系逐步瓦解C.

3、血缘是王位继承的依据D. 王位继承体现民主色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商西周(中国)。根据材料“夏朝的王位继承,基本上是父死子继,只有仲康、扃两代是兄终弟及;商朝在三十一王中,父死子继的有十七代,兄终弟及的有十四代;到周代明确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可知,“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王位继承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体现了血缘是王位继承的依据,C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度一直延续到整个封建社会,排除A项;传统宗法关系没有瓦解,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王位继承没有体现民主色彩,排除D项。故选C项。3. 有学者认为:商人与

4、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商以大邑商自居,大约只有商王畿之内的人对此认同,而在王畿之外,却未必有一个广泛的共同意识。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各方国之间缺乏交流B. 内外服制度存在一定缺陷C. 商朝政权统治的动摇D. 华夷之辨理念已深入人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时的中国。根据材料“商人与各方国之间,大多有战争及贸易的交往”并结合所学可知,商朝实行内外服制,但商朝与各方国之间还有战争,且商朝自认大邑商,并未得到各方国的认可,体现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对地方统治非常薄弱,反映了内外服制的缺陷

5、,B项正确;商朝与各方国之间存在战争与贸易,“缺乏交往”说法错误,排除A项;商朝对地方的统治属于间接统治,“动摇”看不出来,排除C项;华夏认同观念出现于春秋战国,华夏观尚未成熟,“华夷之辩”看不出来,且各方国的人民不一定是少数民族,排除D项。故选B项。4. 有学者在评价商周某一制度时指出:它所维护的血缘关系像血管一样顺着国家肌体延伸到周王室统治的每一个角落,不仅与代表政治的“君统”合而为一,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家国一体”的格局,还进一步强化了影响后世的父权家长制。下列对该制度描述最恰当的是( )A. 邦内甸服,邦外侯服B. 嫡庶有别,毋易庶子C. 事无小大,皆决于上D.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6、【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维护的血缘关系”,“与代表政治的君统合而为一”,“强化了父权家长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为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是其内容之一,B项正确;邦内甸服,邦外侯服是内外服制,排除A项;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是君主专制,排除C项;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分封制,排除D项。故选B项。5. 春秋时期,中原贵族与周边民族通婚之事时常发生,诸侯如晋献公先后娶四位戎女为妻,赵简子将其女嫁给代国国君,士大夫阶层如赵衰在随晋文公流亡期间娶赤狄女为妻,鲁国公孙敖曾先后两次与苔国联姻。这反映出当时( )A. 华夷之辩理念已被抛弃B. 夷狄华夏认同意识日益深化C. 传统宗法秩序逐渐崩溃D.

7、 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春秋初期,中原诸侯与周边民族通婚现象增多,虽然多出于政治上的联姻,但这在客观上增强了不同民族间的交流,推动了民族交融的发展,D项正确;当时华夷之辩仍然存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民族间的通婚,有利于增强夷狄与华夏血缘联系,但华夏血缘并非夷狄认同华夏的唯一依据,排除B项;材料与宗法制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6. 西周制度中规定,天子用九鼎八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然而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战国早期)墓中却完全采用了九鼎八簋的组合方法,并且陪葬的物品中有一套完整的编钟。这说明战国时期( )A. 礼乐制度遭到挑战B

8、. 民族交融频繁C. 私有财产开始出现D. 宗法观念淡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西周到战国时期。据题干可知,战国早期,地方诸侯墓葬品使用了天子规格的礼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步瓦解,因此地方诸侯墓葬品破坏了礼乐制度,A项正确;材料涉及天子与地方诸侯,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B项;新石器时期私有财产出现,排除C项;材料反映礼乐制度遭到破坏,而不是宗法制,排除D项。故选A项。7.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一家讲究“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一家是指

9、( )A. 儒家B. 墨家C. 道家D. 法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蕴含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C项正确;儒家主张仁和礼,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墨家主张兼爱和非攻,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和变革,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C项。8. 墨子通过“当此之时,世不渝而民不变存乎桀纣而天下乱,存乎汤武而天下治”的史实论证了国家兴衰治乱与天命无关,并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死”的主张。

10、墨子的这一思想( )A. 否定了宗教神学理念B. 体现了其节用尚贤的治国观念C. 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D. 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墨子认为,无论家国天下的治乱还是个人的穷达荣辱,都不是命定的,而在于人怎样去作为,君主圣明贤德就能让天下安定,统治者残忍暴虐则会引发灾难混乱,普通人也一样,充分运用自己的力量就能生存,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就不能生存,这反映出墨子反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人文色彩,C项正确;墨子在强调“人力”作用的同时,也并未完全否定“天”的神圣地位,他未能完全否定宗教神学理念,排除A项;材料内容不涉及节用

11、尚贤,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排除D项。故选C项。9. 西安高窑村曾出土过一件“高奴铜石权(如下图)”,在这件铜方升底部刻有秦始皇颁发的诏书,全文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该诏书可用来说明( )A. 秦文核心地位得以确立B. 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显著提高C. 地区文化交流得以实现D. 秦朝建立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诏书记载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度量衡的举措,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D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诏书使用的文字是秦文,不能得出秦文核心地位得以确立,排除A项;统一度量衡

12、对于提高行政效率没有直接作用,排除B项;统一度量衡主要是政治和经济举措,不能体现地区文化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10. 有学者统计,秦朝全国人口不会超过两千万,全国被集中的从事非生产性建设的劳动力至少在二百二十万以上,分散于各地修筑基础设施的人数则更多,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秦朝( )A. 发达的交通网络B. 君主推行暴政C. 有力的制度保障D. 法律体系完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实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调动以参与国家的建设,这一举措的实现源于秦朝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发达的交通网路是客观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13、,排除A项;秦朝的暴政只证明材料“全国被集中的从事非生产性建设的劳动力至少在二百二十万以上”,不能反映题意,排除B项;题意与法律体系完备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 有学者指出,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中改变了“诸侯卑秦”的局面,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秦王朝的短命也在商鞅变法时埋下了伏笔。下面商鞅变法的内容中与秦短命而亡相关的是( )A. 实行世卿世禄B. 实施重农抑商C 允许土地买卖D. 推行严刑峻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推行严刑峻法,激发了社会矛盾

14、,为秦王朝的短命埋下了伏笔,D项正确;商鞅变法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适应了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商鞅变法实施重农抑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但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12. 下表反映了西汉诸侯国“相”履职重心的演变情况。这表明当时( )时期相的主要职能汉高祖辅助诸侯王国的建立与巩固文景时期侧重对诸侯王国兵权的控制。景、武时期侧重于中央“汉法”在诸侯王国的推行宣帝及以后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A. 王国问题不断得到解决B. 地方兵权被收归中央C. 汉文化开始向边境传播D. 中央

15、集权制已经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汉诸侯国“相”的主要职能逐渐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反映了中央政府对诸侯王国的控制逐渐加强,说明王国问题不断得到解决,A项正确;此时地方诸侯国依然掌握部分武装,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汉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仅凭材料内容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制已经完善”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A项。13.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表中变化说明西汉前期西汉中期西汉后期东汉2.7%15.7%32.3%30.3%A. 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B. 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C. 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D. 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期儒学名师或师从名家的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提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社会地位逐步提高,D项正确;材料强调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汉代重视对官吏的选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儒者在公卿中所占的比例增加与“中央行政机构不断完善”无直接联系,材料未反映,排除B项;材料强调儒学社会地位逐步提高,材料未反映官员执政能力日益提升,排除C项。故选D项。14. 东汉时期,司空第五伦提出,“贵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