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印*** 文档编号:370233414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域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是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富民兴陇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x县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强工业”行动部署要求,围绕“工业主导型”功能定位,深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初步形成以轻纺、建材、食品及添加剂、饲料加工、新型能源为支撑的新型工业发展格局。全县工业企业达到x户,其中规上企业x户,工业产品达到x多种,2023年实现工业增加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x.x亿元、同比增长x.x,规上工业增加值x.x万元,同比增长x.x。从总体上看,全县工业产业发展呈现

2、出良好势头,但在发展壮大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研究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产业结构不优,工业量小质弱。工业经济总量小,2023年,工业占三大产业的比重仅为x.x,规上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实力弱,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发展和增加财政收入作用不明显,吸纳就业、带动城镇化进程能力相对较弱。工业结构层次低,工业企业主要以原料生产和初级加工为主,工业产品竞争力和开发能力较弱,在现有的x多种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较多、精深加工产品偏少,且多数中小企业用于新产品技术研发的经费投入有限,造成普通型产品多、名牌产品少,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拳头型产品。产业发展不均衡,现有工业产业中,新型建材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其它工业

3、产业进展缓慢,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尚在起步阶段,在全县工业经济重占比较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2023年国家对埋深超过x米的深部矿井暂停核准,高平片区煤炭资源开发受限,受市场、政策等因素影响,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也举步维艰,资源优势短时间内难以转换成经济效益。传统产业后劲不足,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虽具备资源优势,但存在有产品无产业、有特色缺规模的情况,产业链开发不够深入,传统农副产品加工业优势未得到充分发挥,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园区配套不强,平台支撑乏力。2023年我县工业集中区被确定为全省第二批循环经济示范工业园区,但园区内可用于发展工业的建设用地严重不足,土地指标少、申报环节多、时间长

4、,影响项目落地;在厂房租金减免、厂房装修、设备安装、用工培训补贴等方面优惠力度不够明显,无法达到吸引企业的目的;园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拆迁等方面过度依赖财政性资金,没有成立有效的融资平台公司,致使园区造血机能弱,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比如,我县工业集中区原规划总面积x.x公顷,但实际控制面积为x亩,主要布设轻纺织加工、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智能制造四大功能板块,虽然近年来修建了中小企业孵化园,但是板块多,分散大,标准化厂房保障供应仍然不足。三是运行机制不活,融资困难突出。虽然在土地、税收、基础设施等方面相继出台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但与外地、周边县区相比,政策比较优势不明显,尤其

5、是我县财政收入较低,在土地使用、财力补助方面竞争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产业配套能力不强、工业项目用电成本较高等问题,严重影响部分重大项目落地;一些龙头企业缺少资金支持,部分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大,应收账款回笼慢,导致流动资金不足,特别是一些企业自身发展资金不足,银行贷款较多,还息还贷压力较大,导致企业生存经营困难。四是经营理念不新,科技人才匮乏。虽然全县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化工、饲料加工、新型建材三大行业为支撑,饲料、棉纱、石灰、陶瓷、真石漆、食品添加剂制品等x多种产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但技术服务类企业仅为x户。一些企业经营管理人发展缺乏战略眼光,“家庭式”管理和“小富即安”思想普遍存在,缺

6、乏联合发力拓宽市场的主动性,经营管理理念不新,与“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一些链主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不足,部分企业受内部体制、资金、人才等因素影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高端人才占比小,人才支撑能力不足,以工业园区为例,全区从业人员x人,但从事高新技术人员仅为x人,占比仅为x。加之引才育才机制不完善,优秀人才招不来、留不下,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以及高级管理人才紧缺,特别在新产品的研发上,缺乏高端化、高技术人才,导致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产品更新换代慢。二、对策建议一是坚持绿色引领,以改造提升促进结构优化。抢抓全省实施“强工业”行动政策机遇,坚持经济生态化、生态产

7、业化,大力培育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新兴产业培育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传统产业为支撑,以新兴产业为突破,引导新的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传统产业存量优化,着力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品牌响、综合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以实施强工业行动为抓手,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调度,组建成立工业经济攻坚突破工作专班,密切关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做大规上企业总量,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增长。二是坚持创新驱动,以数字赋能促进转型升级。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引导县内龙头企业与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开展技术

8、合作,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围绕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培育一批示范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利用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打造。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鼓励重点规上企业接入省域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促进规上工业企业全部“上云”。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鼓励龙头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大力发展信息装备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端装备制造和环保装备技术项目,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形成以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为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格局。三是坚持集群发展,以产业招商促进扩量增效。坚持优质资源和生产要素向龙头企业倾斜,全面实施重大产业项目

9、招商引资攻坚突破活动,加大对龙头企业政策扶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以质量效益提升为目标,以产品升级与企业功能升级为途径,以新产品研发为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围绕龙头企业产业发展方向,着眼提升产业层次、完善产业配套,引进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引领作用强的延链补链大项目,更新编制重点细分领域产业链全景图,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和延伸方向,瞄准国内外x强、行业龙头及高成长性企业,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企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引进一个、跟进一批、带动一片”的集群效应。四是坚持优中扶优,以人才保障促进协同发展。认真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全面推行“人才项目资金”模式聚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大力引进高层次科技、管理人才、领军型人才。鼓励龙头企业加强人才培养投入,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重点引进等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建立高级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储备库,指导企业有计划选派一批研发人才和管理干部到国内外定点学习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开展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工作室挂牌命名工作,实施“名家、名师、名医”选拔培养计划,加强高端研发管理人才、中端技术营销人才和产业工人培训和储备,为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