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经验做法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370191169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经验做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经验做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经验做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经验做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亮点经验做法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当地、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是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课题。近年来,我们把儒家文化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出“和为贵”社会治理体系,走出了一条矛盾纠纷“一站式”多元化解的新路子。搭建“一个平台”,实现矛盾纠纷化解只跑一地、只跑一次。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把政务服务“一次办好”理念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市级层面统筹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政务服务热线等职能,在全省率先成立“和为贵”社会治理服务中心

2、,推进信访、法院、司法、公安、住建等*个部门单位力量入驻,组建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经济纠纷等专项调解团队,把各部门分散的工作力量和交通事故纠纷、医患纠纷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z整合起来,集信访、调解、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功能于一体,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服务”。县市区和镇街、村(居)三级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市里模式,组建相应的“和为贵”中心或调解室,全市所有县市区(功能区)、镇街全部建立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村居全部建立“和为贵”调解室。为确保各级中心(调解室)的高效协调,对不同层级的职责进行了明确规定,市级中心抓统筹、抓全盘,重点搭建平台、调度分析、指导督导;县级中心立足矛盾纠纷“终点

3、站”,整合力量、集中服务;镇街中心发挥矛盾纠纷化解“主战场”,让群众有问题进中心,专人快办解决;村居“和为贵”调解室强化“前哨所”作用,让矛盾纠纷在第一时间化解。*年,全市各级“和为贵”中心(调解室)调解矛盾纠纷*件,调解成功率达*%。畅通“三个渠道”,推动矛盾纠纷随有随调、多元化解。能不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关键看群众的诉求能不能“挖透彻”“真解决”,基于这种考虑,全市重点在矛盾纠纷的收集和化解上下功夫。一是网格“一线排查”。高标准成立网格化建设工作专班,按照城市社区每*户或*人左右一个的标准划分“微网格”,将人、地、物、事、组z全部纳入网格管理,实现志愿服务与群众诉求的精准对接。深入实施

4、“多网融合”,健全“网格呼叫、部门报到”机制,整合下沉综治、警务、城管、供热供水供电、志愿服务等资源力量,组建网格联动工作队,努力把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吸附在网格、化解在萌芽状态。坚持“一格一员”标准,配齐配强网格员队伍,积极参加社情民意收集、关爱独居老人、服务困难居民、清扫环境卫生、反电诈宣传等各项社区服务,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使群众身边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得以及时解决。二是热线“实时倾听”。依托*政务服务热线主渠道,整合企业诉求“接诉即办”“互联网+督查”以及部门专门热线等群众诉求渠道,变“多头多线”为“一网统办”。强化热线话务队伍建设,坐席达到*个,紧盯“水电气暖网”民生诉求,做到

5、“即接即答、即接即转、即转即督、日清日结”。充分发挥政务热线“哨点”和大数据分析作用,以大兴调查研究为契机,对政务服务热线反映最多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为*大类,每类由一名市级领导牵头、一个市直部门具体负责,开展大调研、大排查、大解决,真正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到位。三是接访“靠前处置”。深入学习领会“浦江经验”,变“坐堂等访”为“主动下访”,市县乡三级每天一名领导干部公开接访,通过新闻媒体和平台,对接访领导姓名、职务、分管工作、接访时间、接访地点“五公开”,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推动“事结、法结、心结”一体解决。重大活动、重要节会等时期,各级领导干部一线接访、带案下访,切实把矛盾纠纷吸附在基层

6、、化解在基层。创新设立“政法委书记公开接访日”,每周二由市县党委政法委书记带领公检法“三长”共同接访约访,推动涉法涉诉案件及时化解。市委常委会每月通报各级公开接访落实进展情况。*年以来,市县两级领导干部公开接访*人次,接访案件*件,化解率超过*%。完善“一套机制”,确保工作措施强力落实、到边到底。强有力的措施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落实机制来保障,为确保“和为贵”工作体系落地落实,在机制保障上进行了系统安排。一是定期调度。组建“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党委常委会每月听取群众诉求办理工作情况,开发线上“济时办”平台,推行群众诉求“抢着办”、未抢诉求“督着办”、疑难问题“重点办”

7、,督促各级各部门真正把化解矛盾纠纷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二是常态分析。深入梳理分析群众诉求数据信息,发掘群众诉求的区域性、周期性和趋势性特点,每周对群众诉求情况进行分析,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针对热点问题,形成热点问题分析专报;汇集风险问题,形成底线风险报告,制发风险预警函,推送属地单位落实防控措施。三是强力督导。市“两办”督查室会同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印发社会治理大督办督查通报、社会治理工作专报、社会治理工作简报,对工作不力单位进行通报,对典型做法进行推广宣传;健全完善月度通报排名办法,实行“蓝黄红”三色管理,每月对群众诉求办理工作进行通报排名,通过强力通报、严格考评,对连续落后的部门和单

8、位由纪委监委根据情况予以约谈问责,倒逼部门单位提升工作标准。放大“一个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源头消弭。孔子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通过德礼教化,人与人之间依照礼的要求和睦相处,社会自然和谐,群众素质提高了,矛盾纠纷自然就少了。我们充分发挥儒家文化发源地独特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互融通,实施优秀传统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乡村、进企业、进社区等“六进”工程,把“礼”深刻融入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其中,社区重点统筹发动楼长、单元长、网格长“三长”联动,变身美德健康宣讲员、督导员,着力培育和谐邻里关系;农村重点深化“乡村儒学”推进计划,深入开展“百姓儒学节”、善行义举“四德榜”等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以传统文化涵育新时代儒韵民风;学校重点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市*所中小学、*万学生参与,形成社区、学校、家庭、社会有效配合的全环境育人机制;机关重点围绕文明礼仪宣讲、干部政德教育、传统文化普及、服务水平提升,培树特色文化品牌和服务品牌;企业重点围绕“讲诚信、讲美德”培育打造企业文化品牌,从文化塑造、职工教育上推动形成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家庭重点打响“”宣讲团,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好家风,以良好家教家风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