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0190250 上传时间:2023-11-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Word版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2019年8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此时我国许多地区几乎整夜肉眼可见牛郎星。下图示意某时地球、太阳与牛郎星的大致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 牛郎星属于( )A. 行星B. 恒星C. 彗星D. 卫星2. 牛郎星位于( )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地月系五星连珠也叫“五星聚”。是我国古代用以表示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同时出现在天空同一方的现象。2021年8月19日晚,夜空将上演五星连殊奇观,我国天气晴好地区均可观

2、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五星连珠中五颗行星按照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水星、火星、木星B. 水星、金星、火星C. 金星、木星、土星D. 金星、火星、土星4. 五星连珠中的五颗行星表面温度最高的是( )A. 金星B. 木星C. 水星D. 土星5. 我国观测到五星聚现象,地球、太阳与金、木、水、火、土五颗行星的位置关系最可能的是( )A. 五颗行星分布在地球与太阳连线的一侧B. 五颗行星与地球在一条线上C. 五颗行星分布在地球与太阳连线的两侧D. 五颗行星与太阳在一条线上2020年是火星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为此,包括中国在内的3个国家于2020年7月下旬发射火星

3、探测器,从而在全球掀起了空前的火星探测新高潮。下表为地球与火星的相关资料。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行星自转轴倾角距太阳(地球1)质量(地球1)公转周期地球231.001.001.0年火星251.520.111.9年6. 与平常年份相比,发射窗口期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料和近三个月的飞行时间。下图中能正确体现两者在发射窗口期位置关系的是( )A. AB. BC. CD. D7. 与地球相比,火星( )A. 表面平均气温高B.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范围大C. 四季更替周期短D. 能够吸附更多气体包围在表面8. 与火星相比,地球上存在高级智慧生命所具备的自身条件是( )A. 太阳光照条件稳定B. 大小行星各

4、行其道,互不干扰C.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D. 即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下图为某企业生产的一种智能“风光互补路灯”,风光互补路灯发电系统的主要部件包括风力发电机、太阳能电池板、风光互补路灯控制器、蓄电池以及LED光源等。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 目前,下列省区中具有开发“风光互补路灯”自然优势的是( )A. 渝B. 黔C. 沪D. 内蒙古10. 我国研发并推广“风光互补路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A. 经济发达,能源不足B. 该能量来源取之不尽且清洁无污染C 投资很少,收益很大D. 开发技术水平提升且受天气影响小11. 暑假,高中生小明到青藏高原旅游,途中皮肤晒伤。最主要的原因是(

5、)A. 青藏高原海拔高离太阳近,太阳辐射强B. 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太阳辐射强C. 青藏高原纬度高,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D. 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1904年,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蒙德发现,如果以太阳表面纬度为纵坐标,年份为横坐标,把几个太阳黑子周期的图案绘制在一起就组成一连串翩翩起舞的“蝴蝶”,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黑子出现在太阳光球层B. 图中横坐标间隔都为15年C. 黑子区域温度较周围高D. 每个周期黑子最先在纬度0附近出现13. 黑子数量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最可能发生的是( )A. 世界各国降雨多发B. 在北京能看见极光C.

6、 地球平均温度升高D. 卫星导航可能失灵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羲和号”全称是太阳H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科学技术试验卫星,运行于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科学载荷为太阳空间望远镜。H是研究太阳活动在光球和色球响应时最好的谱线之一,通过对该谱线的数据分析,可获得太阳爆发时的大气温度、速度等物理量的变化,有助于研究太阳爆发的动力学过程和物理机制,从而帮助我们应对太阳活动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在这一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B. 我国即将迎来立夏节气C.

7、 北京比文昌正午太阳高度更大D. 北京比太原地方时更早15. 旧金山(西八区)的一位华侨若想收看电视直播,应该在当地区时几点收看( )A 14日2点51分B. 15日2点51分C. 15日18点51分D. 14日18点51分16. 科学家对“羲和号”传回的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 )A. 开展空间天气预报B. 开展生命起源探索C. 分析地球演化历史D. 寻找宇宙的起源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7. 据图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A. 低纬地区B. 中纬地区C. 北极附近D. 南极附近18. 图中a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

8、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 1个多小时B. 3个多小时C. 5个多小时D. 7个多小时19. 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一般情况下,图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 A. B. C. D. 在学习“地球运动”后,某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理学具(如左图所示),将它放置在地球仪上(如右图所示),想利用这个学具来复习某些地理规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0. 将地球仪放置平稳,适当转动学具和地球仪,可以直观看到的地理现象有( )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移动 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 北温带地区有四季现象A. B.

9、C. D. 21.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那么( )A. 热带范围变大B. 温带范围变大C. 寒带范围变大D. 天文五带范围不变2020年8月,位于印度尼西亚的锡纳朋火山突然爆发,火山灰高度达2000多米。同年8月日本的西之岛火山也出现强烈喷发,火山灰高度达8300米。下图为地震波的波速变化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关于地震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横波传播速度快于纵波B. 横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物质中传播C. 纵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D. 纵波、横波波速均随通过物质不同而变化23. 锡纳朋火山喷发的岩浆物质来自于( )A. A层内部B. B层下部C. B层上部D

10、. C层内部24. 火山频发是岩石圈板块运动活跃的表现。岩石圈指( )A. 大陆的地壳部分B. 地壳和上地幔的全部C. 软流层以上部分D. 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下图为各大圈层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5. 圈层的主要特点是( )A. 连续但不规则的B. 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 由坚硬岩石组成D. 能够进行光合作用26. 在地球各圈层的联系过程中,圈层物质进入圈层的方式是( )A. 降水B. 呼吸作用C. 蒸发D. 光合作用27. 关于各圈层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 是生物存在必需的条件B. 影响的演化C. 与无直接关系D. 范围占有的全部28. 关于图示圈层的正确叙述是( )A.

11、各圈层上下平行分布B. 都属于地球外部圈层C. 圈层单独占有空间D. 各圈层之间相互渗透北京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我国有些区域地表没有树木,却也成林。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 图示地貌类型,连线正确的是( )A. 甲河流地貌B. 乙风沙地貌C. 丙海岸地貌D. 丁冰川地貌30. 乙地貌的突出特点是( )垄脊与沟槽相间分布 垄脊的高度相同垄脊的长短比较一致 垄脊走向与主风向一致A. B. C. D. 31. 与丁地貌特点形成密切相关的自然要素是(

12、 )A. 气候、植被B. 植被、土壤C. 土壤、地形D. 岩石、水文下图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2. 欲使直径为0.1mm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A. 0.1cm/sB. 0. 7cm/sC. 10cm/sD. 30cm/s33. 表中P、Q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颗粒直径(mm)河流流速(cm/s)P0.02200Q27A. 侵蚀、搬运B. 搬运、堆积C. 侵蚀、堆积D. 搬运、侵蚀34. 左图中甲、乙、丙、丁能够反映右图所示地貌成因的是( )A. 甲B. 乙C. 丙D. 丁下面左图

13、为澳大利亚局部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著名的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十二使徒岩现在只剩7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5. 形成十二使徒岩海岸景观的主要作用力是( )A. 海浪侵蚀B. 冰川侵蚀C. 风力侵蚀D. 流水侵蚀36. 十二使徒岩的形成与消亡过程可表述为( )A. 海蚀柱-海蚀陡崖-碎屑堆积物B. 海蚀柱-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C. 海蚀拱桥-海蚀柱-碎屑堆积物D. 海蚀拱桥-碎屑堆积物-海蚀柱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7. 形成图示地貌的外力作用与该地貌主要分布地区相对应的是( )A. 风力作用东南丘陵B. 风力作用塔里木盆地C. 流水作用华北平原D. 流水作

14、用黄土高原38. 该地区的主要风向为( )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读我国南方山区某水系部分河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39. 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A. B. C. D. 40. 冲积扇最有可能形成在( )A. B. C. D. 二、综合题(共20分)41. 用心实践是提升高中地理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某年周末北京四中师生前往北京房山上方山云水洞地质公园进行野外实践活动,这里地上有“似峰丛”地貌、地下有洞穴笋柱地貌,共同构成了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下图是几位同学在上方山一云水洞考察时拍摄的不同地貌景观。(1)“骆驼峰”地貌景观是上方山一景,由山峰自然形成,宛若一匹巨驼,四蹄没于苍林翠壑,双驼摩云,仿佛神物,观看驼峰每每令人感叹大自然造化的神奇。下列“桥”与“骆驼峰”景观同属喀斯特地貌的有_。(2)“老汉看瓜”地貌景观是云水洞中一景。洞内遍布石钟乳、石笋、石幔、石柱等奇景120多处,千姿百态,引人入胜。“老汉看瓜”地貌景观类似于洞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