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370180770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 散文 分析形象及作用概念阐述1.散文的形象(含人物形象)散文不是直接抒情的,而是借助一定的形象来完成。阅读散文,首先要感知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进而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就高考选用的文本来看,散文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常考题型有概括分析形象特点、分析物象作用。2.散文的物象及作用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物象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散文物象作用的分析主要是就物象对文章内容主旨、艺术构思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的分析。设问方式1.概括分析形象(含人物及事物)特点(1)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送一

2、位远征的友人给到北工作的的L方龄贵)(2)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萨丽娃姐姐的春天艾平)(3)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根河之恋叶梅)(4)联系全文,评价母亲这一人物形象。(母亲何家槐)2.分析物象作用(1)文中多次写到“牛铃”,有什么艺术效果?(牛铃叮当李清明)(2)作者曾说:“雪”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祁连雪王充阁)解题思路一、概括分析形象特点(一)审题要点对于这类题目,题干中往往有“概括”“分析”等相关提示性的动词,同时还有“品质”“性格特点”“形象”等指

3、示答题方向的名词。(二)解题思路1.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1)从记叙事件的角度。这一点与概括小说形象特点需要从情节入手是同一个道理。(2)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于文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的细节描写要重点关注,这些描写均可以提炼出形象的特点。(3)从抒情议论的角度。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特别是对形象的评价性语句,往往直接点明形象特点,概括分析时不可忽视。2.分析概括物象特点(1)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特征)和环境特点。(2)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内涵、本质、精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3)点明体现的作者的某种情感或表达的作者的某种向往、追求。提示:对于物象特点的概括,解题的思路是由外到内

4、、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来回答。第(3)点不是所有题目都要有,有些只要求概括特点的可省略。二、分析物象作用(一)审题要点对于这类题目,题干中往往有“分析”“谈谈”等作答动词和“XX物象”“艺术效果”“作用”等指示答题方向的名词。(二)掌握解题通法1.分析主体物象作用主体物象和作者的感情有直接关联,或贯穿全文,或直接点明中心。(1)线索作用:把众多材料组织在一起。(2)象征作用:它象征某种意蕴,隐含主旨。(3)衬托作用:在写人散文中借物写人,衬托人物形象。(4)情感作用:寄托作者不同倾向的思路感情。2.分析次要物象作用(1)结构角度: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

5、笔悬念的设置。(2)内容角度:充实内容,升华深化主旨,寄托作者感情。(3)主体形象角度: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体形象更加鲜明突出。【示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汪曾祺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是中文系二年级必修课,其余两门是选修。创作能不能教?很多人认为创作不能教。我们当时的系主任罗常培先生就说过:大学是不培养作家的,作家是社会培养的。这话有道理。沈先生自己就没有上过什么大学。但是也不是绝对不能教。问题是由什么样的人来教,用什么方法教。教创作靠“讲”不成。教创作主要是让学生自己“写”。沈先生把他的课叫做“习作”“实习”

6、,很能说明问题。如果要讲,那“讲”要在“写”之后。就学生的作业,讲他的得失。沈先生在课堂上会出两个题目。题目都非常具体。我记得他曾给我的上一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我们的小庭院有什么”,有几个同学就这个题目写了相当不错的散文,都发表了。他给比我低一班的同学曾出过一个题目:“记一间屋子里的空气”!我的那一班出过些什么题目,我倒不记得了。沈先生为什么出这样的题目?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我觉得先做一些这样的片段的习作,是有好处的,这可以锻炼基本功。现在有些青年文学爱好者,往往一上来就写大作品,篇幅很长,而功力不够,原因就在零件车得少了。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

7、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但是你要是真正听“懂”了他的话,听“懂”了他的话里并未发挥罄尽的余意,你是会受益匪浅,而且会终生受用的。听沈先生的课,要像孔子的学生听孔子讲话一样。沈先生讲课时所说的话我几乎全都忘了,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也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8、。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这些读后感

9、有时评析本文得失,也有时从这篇习作说开去,谈及有关创作的问题,见解精到,文笔讲究。一个作家应该不论写什么都写得讲究。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否则是会比废邮存底还有看头的。可惜!沈先生教创作还有一种方法,我以为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写了一个作品,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记得我写过一篇不成熟的小说灯下,记一个店铺里上灯以后各色人的活动,无主要人物、主要情节,散散漫漫。沈先生就介绍我看了几篇这样的作品,包括他自己写的腐烂。学生看看别人是怎样写的,自己是怎样写的,对比借鉴,是会有长进的。这些书都是沈先生找来,带给学生的。因此他每次上课,走进教

10、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学生习作写得较好的,沈先生就作主寄到相熟的报刊上发表。这对学生是很大的鼓励。沈先生就是这样教创作的。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方法教创作。我希望现在的大学里教创作的老师能用沈先生的方法试一试。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谈天的范围很广,时局、物价谈得较多的是风景和人物。“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没有正经吃过饭,大都是在文林街二十号对面一家小米线铺吃一碗米线。有时加一个西红柿,打一个鸡蛋。有一次我和他上街闲逛,到玉溪街,他在一个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碗酒。他用盖碗盖子喝了

11、一点,其余的都叫我一个人喝了。沈先生在西南联大是一九三八年到一九四六年。一晃,四十多年了!一九八六年一月二日上午(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提出创作能不能教的设问,后文则用大量篇幅追忆沈生生教创作,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B.作者记住了“上一班同学”和“低一班同学”的作文题目,却不记得自己班的,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C.作者难忘沈先生的讲课,没有“舞台道白式的腔调”“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但深刻的内涵却能令人终生受益。D.文章引用“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的诗句,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攀附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

12、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为开头,确定了以学生身份展开回忆的这样一个叙事视角,平和而且客观。B.文章写沈先生请“我”喝酒,是在“米线摊上要了一盘凉鸡”,“还到附近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极富于画面感。C.文章将废邮存底与沈先生写在学生作业后面“很长的读后感”对比,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D.文章没有词藻堆叠,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法,娓娓道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意蕴深长。3.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4.汪曾祺先生在谈自己的创作时曾说:“在文风上,我是更有意识地写得平淡的。但我不能一味地平淡。”本文正是“平淡”而又并非“一味地平淡”。请据此简要说

13、明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效果。参考答案1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A项,“目的是证明创作不能教的观点错误”有误,作者的目的是追忆沈从文先生。B项,“表达了对那些同学的羡慕之情”有误,作者只是对那些同学所做的题目印象深刻。D项,“借此表达对沈先生安贫乐道、不攀附权贵的高尚人格的赞美”有误,由原文倒数第三段“沈先生谈及熟朋友时总是很有感情的”可知,这里只是强调沈先生对老朋友深深怀念。2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C项,“突出战争致使优秀作品丢失的遗憾之情”有误,由原文第八段“这些读后感也都没有保存下来”可知,这里并没有突出战争的因素,属于主观臆断。3.先用

14、具体题目作片段练习来锻炼写作基本功,然后才能写好整篇作品;这句话用先打磨好零件后组装成品的原理来比喻,形象生动地阐释沈从文先生教创作的原理和步骤。【解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这句话的表层含义,说的是“车零件”与“学组装”的关系,“车零件”是打基础,强调的是打磨零件对于组装成品的意义和重要性。从深层含义看,这句话运用比喻修辞,“车零件”比喻做片段练习,“学组装”比喻写整篇作品。只有学写具体题目,作好片段练习,锻炼写作基本功,然后才能写好整篇作品。这句话形象生动地阐释了沈从文先生教创作的原理和步骤,反映了沈先生对于写作的态

15、度和认识。4没有过多的修辞手段,没有华丽的词藻,运用白描手法,以平淡自然的语言展现人物言行;但作者对老师沈从文先生饱含真情,并将真情融入一个个细节中。这样描写人物,令读者倍感真实、亲切、感人至深。或:运用细节描写,如“请学生吃饭”,刻画沈从文先生生活不讲究却深爱学生的品质,细节平凡,人格伟大;运用动作描写,如“走进教室里时总要夹着一大摞书”,表现沈从文先生给学生送书,行为平淡,形象伟岸;运用语言描写,如“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展现沈从文先生独到深刻的见解,话语平实,形象跃然纸上。【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问题,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求从“平淡”而又并非“一味地平淡”两个方面,简要说明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效果。“平淡”:由“沈先生在课堂上会出两个题目。题目都非常具体”“他认为:先得学会车零件,然后才能学组装”“沈先生的讲课是非常谦抑,非常自制的。他不用手势,没有任何舞台道白式的腔调,没有一点哗众取宠的江湖气。他讲得很诚恳,甚至很天真”“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沈先生教写作,写的比说的多,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他除了写很长的读后感之外,还会介绍你看一些与你这个作品写法相近似的中外名家的作品看”“沈先生不长于讲课,而善于谈天”“沈先生在生活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