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

上传人:精****源 文档编号:367981604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35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专题讲座3学案1高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面分析;治理难度应从水源、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答案:(1)变化:由以点状分布为主变为以面状分布为读图,完成78题。7上图所示区域,比重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BCD6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利于调节气候位下降等。红碱淖位于沙漠地区,湖区周边没有成片森林存在;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湖水pH上升、水质下降与水第三部分 区域可持续发展第十四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学案 35 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专题讲座 3)【考情分析】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对这一热点问题常常涉及。 试题多以世界或我国的热 点区域图为载体, 以简短的文字资料为切入点, 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

2、题的类型、 成因及治理措施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渍化、 森林减少、 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在平时的试题中, 主要考查的是湿地保护、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等。选择题和综合题都有出现,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一、选择题黑河中游流域地处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是甘肃省最重要的商品粮和瓜果蔬 菜基地, 集中了全流域90%以上的耕地和人口,其生态环境的变化对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 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读图回答 1 2 题。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

3、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上升到9.6,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区域图。据此完成56题。5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气候气温高,蒸发强烈;降水较少,土壤干燥;大风日数多且集中C植被减少,蒸发下渗增加D流域内水资源分配 不合理解析: 第 1 题,由于人口大量增加,城市发展,使得生产规模扩大,用水量增加,水资 源短缺; 河流下游绿洲植被退化; 出现盐碱化和沙漠化现象。 水土流失和旱涝灾害多发生在 地势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的东部季风区, 选项 B 正确。 第 2 题, 造成河流下游流量减 少、湖泊湿地日

4、渐干涸并且向荒漠转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空气干燥,蒸发增强等) ,也有人为原因( 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不合理) ,并且人为原因为主要原因, 选项 D正确。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 水土流失 植被退化A B C D )沙漠化、盐碱化 旱涝灾害2该河下游弱水流段,近几十年来逐渐由常年性水流变为季节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 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 )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B降水减少,气候变干答案:1.B 2.D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 3 4 题。(单位:米),回答911题。9“筑起一

5、条坝,活了一条沟”是指“小流域综合治理”,下列治理措施叙述高原的南界为秦岭,大约在34N,北以古长城为界,纬度大致是40N,东部是太行山,大致界线是115解析:第5题,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自然原因是红碱淖所在和丙B乙和丁C甲和丁D乙和丙4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3图中反映的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 乙和丁 C甲和丁 D 乙和丙4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主要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速度加速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

6、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解析: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 人类对湿地破坏后, 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 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 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 “北大荒”, 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 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 坏。答案:3.B 4.D(2016 长春市高三调研 ) 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 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 近年来, 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 20 30 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 pH由 7.4 上升到 9.6 ,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 为红碱淖区域图。 据此

7、完成 5 6 题。地,重点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等。答案:9.C10.B11.A二、综合题12读材沙源地最可能位于()A高山荒漠带B河谷地带C高山草原带D交通沿线区解析:第7题,该区域位于西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解析:第9题,黄土高原沟谷发育,小流域是性水流,下游的湖沼湿地日渐干涸,向荒漠转变,其主要原因是()A雪线上升,冰雪融化减少B降水减少,5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有( )气候干旱, 降水少, 蒸发旺盛 上游建拦水坝, 使入湖径流量减小 过度开采地 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 湖区生态环境恶化,使湖水 pH上升 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 水质下降

8、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 B C D 6关于保护红碱淖的生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有( )利于调节气候 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CBD解析: 第 5 题, 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 是红碱淖所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是上游建拦水坝, 使入湖水量减 小, 以及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等。 红碱淖位于沙漠地区, 湖区周边没有成片森林存在;湖区生态环境恶化、湖水 pH上升、水质下降与水位下降无关。第 6 题,保护红碱展,社会经济落后,贫困人口多。(2)主要分析青

9、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该地区位于半湿润区和(3)与西北地区相比,鄱阳湖沿岸地区土地的沙化损失大、治理难度小。其沙化损失应从土地价值、人口密度等然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分布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地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D、E处贫困位下降无关。第6题,保护红碱淖具有利于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答案:5.A6.D下图为我淖具有利于调节气候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答案: 5.A 6.D下图为我国西藏局部区域防护林工程分布示意图。 几十年前, 图示区域被认为是西藏风 沙最大的地方, 如今,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工程, 沿江沿河的防护林体系基本建成。数据显示,和 30

10、 年前相比,图示区域大风天气年均减少 32 天。读图,完成 7 8 题。7上图所示区域,比重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 B 林地C草地 D 建筑用地8通过统计记录发现,近年来图示区域每年 12 月至次年 3 月常常形成沙尘暴发生源地,据材料推断该地区的沙源地最可能位于( )A高山荒漠带 B 河谷地带C高山草原带 D 交通沿线区解析:第 7 题, 该区域位于西藏地区, 海拔较高, 气温较低,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为主。 第 8 题, 注意防护林带的位置,河谷地带人口密集,人类活动对天然植被破坏严重, 从而可 以推测沙源地可能为河谷地带。答案: 7.C 8.B读黄土高原局部等高线图( 单位: 米

11、) ,回答 9 11 题。重要的产鱼基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厘米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上升到9.6,这2题。1目前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植被退化ABC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ACBD读图,完成78题。7上图所示区域,比重最高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建筑用9“筑起一条坝,活了一条沟”是指“小流域综合治理”,下列治理措施叙述正确的 是( )A图中地与地相比,地更适合修筑梯田B图中处地势平坦,适合开垦林草地C处实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D处平整土地,发展畜牧业10下图能够表示黄土高原所在地

12、区的是( )11图示地区治理的基本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A扩大农业用地,建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B扩大林草种植面积C改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护草场D矿区存好表土,大力复垦解析: 第 9 题, 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小流域是指河沟的沟道流域, 黄土高原的沟谷多达 百万条。图中地与地相比较,地坡度大,不适合修筑梯田,而地更适合修筑梯田; 图中处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处为沟谷,实施工程措施,打坝建库。第 10 题, 黄土高原的南界为秦岭,大约在 34N, 北以古长城为界, 纬度大致是40N, 东部是太行 山,大致界线是 115E, 西部大约在 105E。 第 11 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

13、须调整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要压缩农业用地, 重点建设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恶化,使湖水pH上升工业生产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湖区周边大片森林被砍伐,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A主,面积由小变大。原因:(露天)采矿破坏植被和表土;该地区是低山丘陵区,多坡地;该地区位于季风气候区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江西某县低山丘陵区花岗岩、钾长石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鄱阳湖流沙每年外扩3方面分析;治理难度应从水源、经济、社会等方面分析。答案:(1)变化:由以点状分布为主变为以面状分布为等。答案: 9.C 10.B 11.A二、综合题12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江西某县低山丘陵区花岗岩、 钾长石

14、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鄱阳湖流沙每年外扩 3 5 米。下图为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信息示意图。材料二 下表示意江西省及鄱阳湖部分资料。(1) 指出材料一图示地区问题区域的分布特点变化。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 结合材料分析鄱阳湖面积萎缩 的原因。(3) 与我国西北地区相比,鄱阳湖沿岸地区在土地沙化的损失程度和治理难度方面有何 明显区别?说出判断理由。解析: (1) 通过对比示意 图可知,问题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区,问题区域随矿产资源的开发而扩大,在地形和降水等的共同作用下,由点状分布变为面状分布。 (2) 鄱阳湖面E,西部大约在105E。第11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必须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要压缩农业用善天然草场植被,合理放牧,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