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705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9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版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六章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用动态演变的视角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综合思维)命题视角(一)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典题感悟(2021天津等级考)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A BC D(2)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 )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解析第(1)题,砂岩、页岩、石灰岩均为沉积岩,一般而言,越向下,沉积岩形成的时间越早。由图中信息可知,处发生断层且该处地层最上层为石灰岩,其他几处中石灰岩均位于最下层,因此该处应该是最老的岩层

2、;处地层最上层为页岩,位于石灰岩层之上,处位于砂岩岩层之下,所以处较处岩层新、较处岩层老;处黄土地层位于最上层,形成时间最晚。故A、B、C错误,D正确。第(2)题,岩溶地貌主要是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因此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水热条件较差,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A正确;由于两地是同类岩层,因此岩石的可溶性无差异,B错误;地表植被茂密与否对岩溶地貌形成的影响较小,C错误;岩溶地貌的发育与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关系较小,D错误。答案(1)D(2)A技法指导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

3、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一般沉积岩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变质岩的形成受到岩浆活动的影响,因而变质

4、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成谷地或盆地(如图2中丙)。(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没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看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

5、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的存在以及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针对训练(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A B C D2图中断层(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C导致现代河谷

6、下切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解析:1.A2.D第1题,读图可知,河谷下半部有石灰岩分布,溶蚀作用下易形成溶洞等喀斯特地貌,A对。第2题,图示甲处断层被花岗岩切断,说明断层在花岗岩之前形成,而且花岗岩连续完整,没有出现断裂,说明花岗岩形成后断层没有活动,A、B错;断层上面还覆盖有砂砾岩和砂岩,且断层带上没有发育成明显的河谷,说明断层对现代河谷下切影响较小,C错;砂砾岩、砂岩和断层之间发育了侵蚀面,说明断层形成时间比侵蚀面早,D对。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断层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 )A BC D4图中( )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

7、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解析:3.A4.B第3题,断层左侧只有花岗岩,而右侧花岗岩形成时间早于各沉积岩层,说明断层出现早。岩层处发生明显位移,说明岩层形成后被断层切断,再有上方岩层沉积。第4题,图示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丁处岩石先由外力沉积后因变质作用形成。命题视角(二)冲淤平衡原理的应用 典题感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

8、水体形态。(1)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2)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解析第(1)题,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含沙量低主要发生在春季46月份水位上升、河床加深侵蚀为主。第(2)题,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集中河流含沙量高8月水位下降、河床变浅淤积为主。答案(1)深度增加。原因: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2)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思维建模1冲淤平衡:冲淤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河段上游来沙量等于本河段水流挟沙力,下泄的沙量与进入河段的沙

9、量基本保持相等的现象。河床的冲淤是由于上游来沙量与本河段的水流挟沙力不平衡而引起的。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河床淤积;反之冲刷。由于流域来水来沙条件经常变化,河床处于不断冲淤的过程之中,平衡只是相对的、暂时的。2冲淤平衡关系3冲淤原理的应用(1)应用:冲淤平衡原理可用于分析河床、冲积扇、河口三角洲形态的变化,河道的演变,海岸线的变化等。(2)河流不同部位的冲淤表现河床演变河道输沙不平衡是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冲淤作用导致流程方向上河床高程的变化称纵向变形,其影响河床的深浅;与水流垂直的水平方向的变形,则称横向变形,其影响河床的宽度变化及河流在平面上的摆动。溯源侵蚀使河床变长,下蚀使河床变深,侧蚀使

10、河床变宽,堆积使河床变浅、变窄河口河床受河流和潮汐(海浪)的共同影响,两者的强弱“此消彼长”。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枯水期,以潮流、海浪(顶托)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同时也引起了海岸线进退变化河口海底丰水期,流水作用强,流入海底泥沙多,海底以堆积为主;枯水期,流水作用弱,注入海底泥沙少,海底以侵蚀为主针对训练深泓点是指河流断面的最深处,其海拔变化能反映河床的冲淤情况。黄河某河段几乎无支流汇入,河道宽浅。初春时上游来水受冰坝阻挡,导致该河段水位上涨,形成凌汛。下图示意某年3月17日至30日该河段S处在凌汛洪峰前后流量与深泓点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12题。1该河段最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

11、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 D华北平原2该时段,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 )A持续发生淤积 B先冲刷后淤积C先淤积后冲刷 D持续发生冲刷解析:1.B2.C第1题,黄河凌汛发生的时间为冬末春初和秋末冬初,河段为兰州以下至内蒙古河口和下游旧孟津以下河段,是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故本题选B。第2题,读图,当流量下降时,深泓点海拔先升高后降低,深泓点海拔升高,则以沉积作用为主,深泓点海拔降低,以侵蚀作用为主,S处河床在流量下降过程中先淤积后冲刷,故该题选C。河段的冲淤量是输入沙量和输出沙量的差值。黄河干流内蒙古段按水文站可划分为三段:石巴河段、巴三河段、三头河段。这些河段冲刷的临界水沙条件大致

12、为洪水期平均流量2 000米3/秒,含沙量2 000米3/秒,含沙量10千克/米3,从图中可以看出,19732017年黄河干流内蒙古段石巴河段冲淤明显,说明其与水沙量关联小,A错误;巴三河段先冲刷后淤积再冲刷,B错误;三头河段冲淤明显小于全河段冲淤量,说明与汛期流量不呈正相关,C错误;全河段先冲后淤最后平衡,D正确。第5题,石巴河段冲淤量为正值,说明淤积严重。河道采沙增加、河段落差较大、河流补给减少都会使淤积量减少,A、B、D错误;水利枢纽建设使水流速度减慢,淤积量增加,C正确。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C丙乙甲 D

13、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A1 B2 C3 D43第一次褶皱形成于( )A断层乙形成之前 B岩层甲形成之后C断层乙形成之后 D岩层丙形成之后解析:1.B2.B3.A第1题,沉积岩位置越往下形成时间越早。乙处岩层有明显位移,图示地质构造中,乙断层形成最早。断层形成后,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沉积层形成,然后岩浆侵入,形成丙岩层。此后又受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再有新的沉积层甲形成,B对。第2题,沉积岩层在形成时是水平岩层,图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有褶皱形成。甲岩层附近岩层也是倾斜的,说明上覆沉积岩层形成后,又受挤压,形成褶皱。图示形成褶皱次数是2次,B对。第3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乙丙甲,乙断层形成前,岩层倾斜,说明乙断层破坏了已经发生褶皱的、倾斜的岩层,因此第一次褶皱形成于断层乙形成之前,A正确。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为其形成过程图),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据此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