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628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统编版历史一轮课时作业39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39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8分)12022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期中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孔子认为:“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这些思想体现了中华文化崇尚()A以人为本B群体利益C家国情怀D礼乐秩序22022天津市月考商代青铜器上常用纹饰是以饕餮纹、夔龙纹、虎纹、云雷纹为主,体现了狰狞之美。春秋战国时代青铜纹饰的内容则以现世生活的写实场面为主要题材,如采桑、宴乐、射礼、水陆攻战等。青铜纹饰的这一变化反映了()A铸造工艺的进步B礼乐制度的崩溃C生产关系的变革D人本观念的凸显32022山东泰安期中从孔孟到董仲舒,再到程颢、程颐、朱熹,儒家思想随着时代的变

2、化而发展,这种发展是为了()A不断吸取外来的思想B使儒家思想更加纯洁C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D批判继承儒道佛思想精华42022山东省潍坊市期中考试在历史上,每当国家民族危难之际,总有一批仁人志士舍生取义,慷慨赴国难。“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闻鸡起舞”的祖逖、“不辱君命持节牧羊”的苏武等均为其中的典范。这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涵是()A建功立业B知常达变C精忠报国D孝悌忠信52022山东省泰安肥城市期中考试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这彰显了()A中华文化具有特殊的包容性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C中华

3、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62022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美国哈佛大学神学院教授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会传承这样的文化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查普曼教授意在强调()A神爱世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信仰的源头B儒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中华文明不畏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7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周颂西周初年颂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

4、期疑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8鲁国尚儒学,是儒学文化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这反映了当时()A地理位置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B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兼容并包C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D各家学派各执己见,适应集权需要9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

5、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与宗教信仰关系密切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传承和教育10如果说,身体的DNA保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人种的传宗接代的话,那么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DNA,它保证了我们中华文化即民族精神的延续与传承。材料主要强调()ADNA的重要性B民族精神的重要性C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D中华文化的连续性112022山东省菏泽市期中考试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

6、假名,越南的喃字。这现象()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C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122022山东德州期中汉唐时期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13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整个“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着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

7、瓷器和中国丝绸。这反映出()A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借鉴B中国建筑水平高于法国C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D中学西传思潮逐渐兴起1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材料体现了()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152022山东临沂月考唐高宗至唐玄宗时期,从事国际贸易的是昭武九姓。他们是中亚粟特地区来到中原的粟特人或者其后裔的泛称,有康、安、石、米、史、何等姓。他们以经商著称,长期操纵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在

8、文化交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等传入中原,中原的丝绸、造纸术传入西方。由此可见()A丝绸之路是由汉族商人控制的贸易之路B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商品是丝绸和瓷器C昭武九姓是中国与西方进行交往的中介D昭武九姓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所有贸易16明后期,传教士利玛窦与徐光启共同翻译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其创立的点、线、直线、曲线、平行线、角、直角、锐角等名词一直沿用至今。这表明()A中国传统科技注入了新的生机B基督教主动融入中国社会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产生二、非选择题(第17题15分,第18题12分。)172022山东省德州市期中考试(15分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诸子学说兴起和春秋战国时期文化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礼乐文化的失范,即礼乐文化丧失了它应有的社会和文化功能,它已不再适应这个变化了的社会。诸子百家的思想文化则正是在重重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下,围绕着解决上述问题而展开的思考和理论探索。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可以说儒家注重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吸收。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去找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他们一方面说要“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弃绝一切人为的造作,另一方面又倡导“道法自然”“无为”墨家以宗教的热情和绝对平等的观念提出理论并躬行实践。摘编自潘俊杰、魏婧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转型材料二在传统意义上,

10、中国历史就是集权的历史。“假设没有这样的中央集权,我们大多数的祖先都已不能生存,遑论(谈不上)我们后代”。因为地理与统治的封闭性,中国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正如黑格尔所说,中国是世界的“例外”。这种封闭性不仅令中国文化自成一统,也使历史在中国形成独特的样式。这种“中国特色”的历史不仅以宫廷权谋为主流,而且缺乏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背景,似乎中国完全独立于世界而存在,从大历史的视界来看,这种历史算不得真正的历史,而只是“中国志”而已,因为它完全是停留在中国视野内的一种“地方志”写作。摘编自杜君立历史的细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道、法、墨解决危机方法的特点,并指出其

11、体现的共同点。(10分)(2)提炼材料二所陈述的核心观点,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阐述。(5分)18202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期中考试(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四大发明”概念的前身“三大发明”由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实验科学的重要创始人弗朗西斯培根提出。培根认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并由此又引起难以计数的变化”,培根的论述为西方近代自然科技的兴起注入了力量。三百四十余年之后,马克思在他的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作出了这样的评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

12、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1942年,国民党军队屡战屡败,士气不振。蒋介石在重庆约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专家李约瑟。李约瑟很快就在第二年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了整个世界。如今,“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已经普及到中小学课本和少儿读物当中,成为家喻户晓的口头语言,被全国人民引以为回忆过去的光荣情感和鼓舞未来的滋补力量。摘编自张恒涛中国“四大发明”是外国人“总结”的围绕材料,结合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课时作业39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解析:据“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13、子”可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还要关心别人的父母、孩子。据“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可知,君子尊重别人而把自己看得很轻,凡事先考虑别人,最后考虑自己。材料体现了关爱群体利益的思想,故选B项;以人为本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强调人贵于神和物,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排除A项;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排除C项;礼乐秩序是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排除D项。答案:B2解析:先秦时期,我国的青铜纹饰从商代的怪兽、云雷为主,到春秋战国时代展现生产、生活和战争场面等,反映出人本观念的凸显,D项正确;材料不

14、能说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进步,A项错误;礼乐制度的崩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的变革无关,C项错误。答案:D3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是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发展过程。从最开始的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后来的宋明理学。儒学不断地适应社会的发展,目的就是能够存在。题干中也出现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故选C项;孔孟思想未吸收外来思想,排除A项;儒家思想兼容并包,并非更加纯洁,排除B项;汉代儒学吸收黄老之学、阴阳、法家思想,并未涉及佛教思想,排除D项。答案:C4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仁人志士为国家舍生取义,故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忠报国的思想内涵,故选C项;建功

15、立业指建立功勋,成就大业,排除A项;知常达变指在认识事物时通过对一般规律的掌握,进而理解事物的特殊性,从而达到全面认识事物的目的,排除B项;孝悌忠信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排除D项。答案:C5解析:据“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才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可知,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而凝聚力和连续性离不开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沉淀,故选C项;材料强调要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并非突出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未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A项;题干主要涉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小部分,未提及多方面内容,因而未能体现其博大精深,排除B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