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53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考历史人教通史版二轮训练-第五单元第10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361840年)。政治上: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 ,大兴“文字狱”,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现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

2、清代有了缓慢发展。文化上: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第10讲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1宰相制度的废除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措施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影响秦朝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

3、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1)原因: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2)过程奠基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但很少能参决政事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发展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全盛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评价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误区警示票拟权的出现并不能说明内阁拥有决策权,明朝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

4、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3地方行政制度三司分权,设立督抚(1)内容: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度,地方最高层级的省(布政司),设三司使以分其权:布政司的布政使管民政、财务;按察司的按察使掌刑法;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指挥使掌兵务,调兵则由中央。(2)作用有利方面分散了地方最高层级长官的权力,避免了其坐大割据及其对中央的威胁不利方面事权散置,协调不利,尤其不利于突发事件的应对,在遇到地方叛乱的时候,调动部署军队、征用军粮物资就不顺畅便捷,步调无法一致二、清朝的政治制度1清朝初年的中央体制(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

5、王大臣会议定夺。(2)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2)职责: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图解历史军机处的特点明清时期的地方治理明朝:省、府、县三级制。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后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朝:省、府、县三级制。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之长,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

6、政大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选修4)1巩固统一国家(1)军事上平定三藩:扫除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统一台湾:采取攻抚兼施的方针,统一后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三征噶尔丹:先后取得乌兰布通和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疆域。(2)文化上:崇尚儒家文化,开科取士。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步伐。(3)政治上:册封班禅等活佛,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2维护国家主权(1)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俄国接受谈判建议。(2)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维护了中国主权。3评价(1)功绩:康熙帝扫

7、除了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造、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近代中国落后埋下隐患。(3)总评: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考点一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内阁与军机处所体现的制度创新(历史解释)(1)创新表现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的“军机处”,是加强君主权力的又一创新。宰相具有两大职能:百官之首和皇帝的助手。宰相制度废除后,封建君主想找到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既保留宰相

8、作为皇帝助手的职能,又阻止“皇帝助手”演变为“百官之首”的可能,也就是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辅政机构,但不允许辅政机构变成握有实权的行政机构。(2)实施效果明中后期阁臣权力出现膨胀的现象,并且还有伴随而来的太监乱政问题,说明明朝的内阁制度不是一种理想的辅政制度。清朝的探索相对比较成功,其辅政机关实行的是内阁和军机处并行的双轨制,重要的事务由皇帝在军机处的协助下完成,一般事务由内阁来处理。这样既照顾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又分散了中央权力,二者相互牵制,保证了君主集权。史料一明成祖即位以后,则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七人入值文渊阁,得以参预机务,成为内阁学士,渐升为大学士。内阁之名及阁臣参预机务自此始

9、阁臣虽说参预机务,仅备顾问而已,凡事不能有所参决,皆由皇帝决定。宣宗常到内阁,命阁臣票拟。以后内阁票拟遂成为制度。内阁票拟经皇帝批红之后,就变成正式谕旨发下。内阁票拟必经皇帝批示才有效,决定权还是在皇帝那里。史料二清代的军机处大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军机属员值舍“仅屋一间半”。人少精干,遇事不互相推诿,能迅速处理军国大事。皇帝通过军机处,集大权于一身,不仅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权预决军国大政,即军机大臣也是“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有赞画于其间”。解读关键信息内阁的出现明代内阁阁臣的“职责”内阁票拟制度军机处的处所“规格”清代军机处军机属员的办事效率军机大臣的“职责”问题思考(1)结合史料一及所

10、学知识说明,虽然明神宗时“部权尽归内阁”,但明朝阁臣不能等同于丞相。(2)根据史料二指出军机大臣的职能,并分析其实质。提取有效信息史料中是解答第(1)问的有效信息;史料中是解答第(2)问“职能”的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第(1)问:联系所学,对比明朝内阁制与丞相制的产生、职责和作用等方面。第(2)问:联系军机处的设置和军机大臣的职能等。尝试作答_答案(1)说明:“部权尽归内阁”仅能说明内阁首辅权力扩大,但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本质上是皇权专制的产物。(2)职能: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秉承皇帝旨意办事,传达皇帝的政令。实质: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考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1、明清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唯物史观)(1)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等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2)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专制统治的空前强化剥夺了人民的政治权利和言论自由,民主思想和行动

12、受到压制和打击。思想文化上,专制统治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史料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元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士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解读关键信息说明我国历史上的三大“帝国”时期说明秦汉时虽然已经实现了由贵族政治

13、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但贵族政治的色彩依然存在说明由于科举制的实行,隋唐元时期真正实现了向官僚政治的转变说明第二帝国的“外向”“开放”“竞争性”的特点主要说明了明清政治体制的衰落,具有“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的特征问题思考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第三帝国”即明清时期具有“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的主要表现。提取有效信息据史料中明确“第三帝国”指什么时期;据史料中明确“第三帝国”的特点。调动和运用知识运用明清时期的中枢机构解答“内向”“保守”;运用明清时期的相关对外经济政策解答“非竞争性”。尝试作答_答案政治方面:其内向性表现在对内的强化君主专制上,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

14、;对外方面:其“非竞争性”,指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1中国古代丞相与明代内阁首辅的比较丞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丞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职责一级决策者侍从咨询为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对皇权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2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的比较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不同点背景明代废除丞相后,皇帝政务繁杂,故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办理西北军务,加强皇权地位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没有法定地位,居无定员是政府法定部门,有品有级特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皇帝的决策和国家大政方针,保密性不强无决策权,只是跪受笔录,保密性强相同点目的为加强皇权而设立,且都达到了目的构成都具有机构简单、官员品级不高、行政效率较高的特点影响都导致权力高度集中,但同时也使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僵化并走向衰落(2020全国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