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416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2单元单元综合提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一、先秦到两汉选官制度的变化1夏朝以前采用禅让制原始社会民主选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2商周时期采用世官制天子、诸侯、卿大夫和士等贵族凭血缘关系世袭为官。3春秋战国时期军功授爵制典型为商鞅变法后秦国按军功授爵的制度。4汉代察举制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确立,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二、先秦至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及影响1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1)西周:推行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地方行政制度。(2)秦朝:推行郡县制,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汉代:推行郡国并行制,兼有

2、封国制与郡县制的特点,封国可以世袭,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2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特点与影响(1)特点在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2)影响: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三、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1)汉代儒学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等理论,神化皇权,强调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和中央

3、集权的需要。(2)汉代儒学吸收了刑名之学的思想,认识到礼乐刑政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主张将仁政与法治结合起来,以德为主,以刑为辅。(3)先秦儒学致力于理想化的政治秩序而批判暴政,汉代儒学承认现实皇权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合理性,维护现实统治。(4)先秦儒学属于显学,但未受统治者重视,汉代儒学独尊,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联系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政”“民本”为汉代儒学不实质性继承;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因此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二、提炼论题类问题(2018全国卷,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

4、物及相应等级上上(圣人)上中(仁人)上下(智人)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尧、舜周文王孔子孟子屈原荀子子贡范蠡廉颇老子商鞅韩非齐桓公吕不韦荆轲秦始皇李斯陈胜宋襄公夏桀商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人物及其相应等级的划分标准:将传说中的圣君、儒学家、贤臣等人物划入上等,将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王朝的开创者等划入中等,将历史上的争霸失败者、末代暴君等划入下等。这样的划分显然受到了儒家追求“明君贤臣”的理想化的政治诉求的影响。试答:_答案示例看法:东汉史学家

5、班固所撰的汉书古今人表的等级划分体现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说明:班固在汉书中将尧、舜、周文王等圣君,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学家,屈原、范蠡、廉颇等贤臣列为上等人;将老子、韩非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秦始皇等开创性的君主,商鞅、李斯等名臣列为中等人;将宋襄公等失败的霸主,夏桀和商纣等王朝的末代暴君列为下等人,充分体现了儒家“明君贤臣”的理想政治诉求,这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史学影响的必然反映。第一步: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第二步:提炼论题,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主要论题。第三步:搜寻史实,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整理出可以论证该论题的重要史实。第四步:结合史实,进行说明或论证,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第五步:小结,回应论题,争取用某一史观或重要的历史结论以便上升到历史学科素养所要求的理论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