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5821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2.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单元质量评估第十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单元质量评估(十三)(第十三单元)(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烟台模拟)早在15世纪以前,欧洲与亚洲的中国、印度及东南亚等地就有贸易往来,通过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之手,经陆路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如香料、樟脑、丝绸等比12世纪初的成本增长了10倍,这严重影响了欧洲商人的利益。这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西欧国家经济利益的影响C.中印往来影响东西方贸易D.欧洲人对黄金的狂热追求【解析】选B。从

2、材料可以看出,在新航路开辟之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控制在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手中,欧洲商人支付的成本非常高,影响到了欧洲商人的利益,所以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欧国家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故B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对黄金的追求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但材料未体现,排除A、D;主要是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影响了东西方贸易,不是中印往来,排除C。2.佛罗伦萨的地理学家托斯坎内里曾按照地圆说理论绘制了“世界地图”,将中国和印度的位置确定在大西洋的彼岸,使人们相信,从欧洲出发向西穿越大西洋,就可以到达东方。该地图()A.取得了基督教会的支持B.得到了中国皇帝认可C.为欧洲探险家提供动力D.为欧洲宗教改

3、革助力【解析】选C。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地圆说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和麦哲伦认为从欧洲西航也可直达东方,所以地理知识的进步为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创造了条件,故C正确;A错误,地圆说冲击了教会长期鼓吹的地球和万物是由上帝创造的观点,遭到了基督教会的反对;B错误,古代中国人长期信奉“天圆地方”的地理观,地圆说不能获得中国皇帝的认可;D错误,此时地圆说尚未得到证实,并未直接推动宗教改革运动。3.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由此可知,哥伦布团队()A.熟悉东方文化B.已经

4、发现美洲C.接受地圆说D.经济实力雄厚【解析】选C。从材料可以看出哥伦布认为一直向西走能够找到印度,说明哥伦布相信地球是圆的,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地圆说的支持,没有说明他熟悉东方文化,排除A;此时哥伦布开始进行新航路开辟和探险远航,还没有发现美洲,排除B;哥伦布团队本身的经济实力都来源于西班牙王室的支持,D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拓展延伸】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穿过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成环球航行,是新航路开辟的主要标志。4.(2020东营模拟)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开辟了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其中到达澳大利亚、新西兰

5、的航海家是()A.卡伯特父子B.塔斯曼C.德雷克D.巴伦支【解析】选B。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642-1643年,荷兰人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故B正确;A、C、D与题意内容不符,排除。5.巴勒克拉夫在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学中说:“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进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怀揣着传播基督教和对贵金属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文中迈入大洋走在前列的国家是()A.英国、法国B.荷兰、意大利C.英国、荷兰D.西班牙、葡萄牙【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葡萄牙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这两个国家率先进入大洋,进行了新航路开

6、辟。由此可知,D符合题意;英国、法国、荷兰、意大利都不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故A、B、C错误。6.据记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选B。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正确;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排除A;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

7、中期,排除D。7.(2020大连模拟)“哥伦布大交换”也被称为“大交流”,是指哥伦布在航行至美洲以后,一个包括动物、植物、文化、人群、传染性疾病和思想在美洲、非洲及欧亚半球之间的广泛交流。下列所示现象属于“哥伦布大交换”的是()A.美洲的烟草和中国的香料开始出现在欧洲市场B.欧洲的先进生产方式随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C.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开始传播过海到中国D.里斯本、佛罗伦萨、伦敦成为新的国际贸易中心【解析】选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先进的生产方式进入美洲,这符合“哥伦布大交换”,B正确;丝绸之路开辟后,中国的商品就流入了欧洲,A错在“开始”,排除;西方的语言文字、宗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

8、国,故C排除;新航路开辟后,佛罗伦萨逐渐衰落,排除D。8.(2020济宁模拟)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人把欧亚大陆的马、牛、猪、羊等家畜家禽,小麦、燕麦等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等也流向世界各地。这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客观上促进了殖民地经济腾飞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C.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发展D.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解析】选D。欧亚大陆的家畜家禽和农作物引入美洲,美洲特产流向世界各地,不同地区的食物种类变得丰富多样,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改善了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故答案为D;材料仅仅反映物种的交流,没有涉及对殖民地经济和新旧大陆经济的影响,排除A、C;新航

9、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工业革命后,排除B。9.(2020保定模拟)16世纪以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传到欧亚大陆,改变了粮食生产结构;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改变着欧洲人的消费方式;小麦、水稻等作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极大地影响了美洲人的经济生活。这()A.改变了原有的东西方饮食习惯B.有利于人们消费方式的改变C.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解析】选C。16世纪后,美洲的作物传入欧洲,欧洲的作物传入美洲,这种物种的交流改变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物质生活以及消费方式,体现了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人类

10、命运共同体的构建,C正确;饮食习惯的改变、消费方式的改变都是材料内容的一部分,A、B片面解读材料,排除;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排除D。10.(2021三明模拟)奴隶贸易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社会的发展。部族之间相互猎取对方人口,引起部落间冤冤相报的战争,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失了,新的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被中断。这说明奴隶贸易()A.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B.打破了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C.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解析】选A。奴隶贸易“导致部落和民族之间原有的社会联系被破坏。一些中世纪建立的国家消

11、失了,新的民族国家形成过程被中断”,说明奴隶贸易阻滞了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历程,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故B错误;奴隶贸易加速了西方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但这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错误;材料信息不是强调奴隶贸易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作用,故D错误。11.美国学者弗兰克综合众多英、美、日等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测算出从16世纪至17世纪中叶,凭借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白银高达7000吨10000吨,“因此中国占有了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整个世界经济秩序当时名副其实的是以中国为中心的”。这一研究成果()A.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相冲突,难以置信B.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

12、支撑,仍是一家之言C.依据的均是二手资料,还需考古成果的补充和确认D.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解析】选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学者弗兰克在已有的众多资料基础上测算出16-17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数量,得出当时世界经济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结论,学者只是从白银流入数量角度得出的结论,并且没有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因此虽有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支撑,但仍是独特见解的一家之言,故B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17世纪在中国仍然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下,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因此与教材叙述海禁政策的史实并不冲突,故A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研究16-17世纪白银流入中国的情况主要靠已有

13、的研究资料,不可能有大量的考古成果,故C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学者弗兰克通过丰富资料和计量史学的研究得出当时世界经济秩序以中国为中心的结论,没有体现从外国的视角研究中国能驱散包裹中国的保守迷雾的问题,并且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拔高训练】有学者说:“在公元1800年以前的两个半世纪里,中国最终从欧洲和日本获得了大约60 000吨白银,大概占全世界有记录的白银产量的一半。”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材料旨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A.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结构B.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的发

14、展D.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了封闭【解析】选B。根据材料“这么巨量的白银输入不但改变了以往的物物贸易方式,而且改变了传统的以奢侈品为主、以满足封建统治者需要为目的的贸易格局”可知,白银的大量流入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和贸易格局,促进了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B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白银的大量流入促进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传统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并且不符合史实,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白银的货币化,C错误;结合所学可知,早在16-17世纪,中国就已经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不是白银流入导致中国对外交往走向封闭,D错误。12.(2021辽宁师大附中模拟)据学者统计,15-16世纪,羊毛和羊毛制品占这一时期

15、英国出口商品的90%,呢绒出口高达14.7万吨;17世纪以来棉布、青靛、香料、烟草、蔗糖则开始成为英国进口的主要货物。这表明,这一时期英国()A.商品结构发生变化B.羊毛出口占据主导C.海外贸易逐渐转型D.贸易对象较为稳定【解析】选C。根据材料可以看出,与15-16世纪相比,英国在17世纪主要进口原料,而之前主要出口本地的羊毛和羊毛制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资本主义在发展,由此可以证明英国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海外贸易在不断转型,C正确;题干描述的商品分别属于出口和进口,因此不能认为当时的商品结构在变化,排除A;通过题干只能说明17世纪棉布、青靛、香料、烟草、蔗糖等进口货物成为主要货物,但是不能得出羊毛是主要的出口货物,排除B;题干未涉及英国的贸易对象,排除D。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中国边境的帝国。帝国建立后的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商业贸易频繁交往的同时,科学文化的交流也大大加强了。阿拉伯的统治者对异族文化的宽容态度促成了中世纪阿拉伯科学的进步。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