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9104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Ba:13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 生活中处处存在变化。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 B. 葡萄酿酒 C. 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盐酸除去铁锈【答案】A【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

2、则是物理变化。A. 冰雪融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B. 葡萄酿酒,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C. 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D. 盐酸除去铁锈,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A。2. 泉城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保护碧水蓝天,是我们每个市民的责任。下列做法中,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A. 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 春节期间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C.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随意焚烧 D. 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答案】D【解析】A. 合理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可以有防止制水或土壤被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 B. 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

3、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春节期间尽量少燃放烟花爆竹可以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C.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禁止随意焚烧可以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能节省资源,有利于保护环境; D. 随意丢弃快递包装等垃圾,可增加污染物排放,不利于环境保护。故选D。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下列实验操作中,符合操作规范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稀释浓硫酸C. 读液体体积 D. 液体的取用【答案】B【解析】A、点燃酒精灯,应该用火柴点燃,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易引发灯内酒精着火,甚至酒精灯爆炸,错误;B、稀释浓硫酸,应将浓硫酸沿器

4、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使热量及时扩散,正确;C、量取液体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仰视读数,读数偏小,实际液体偏多;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液体偏少,错误;D、倾倒液体时,试管和试剂瓶要倾斜,试剂瓶口要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向着手心,瓶盖倒放在桌面上,错误。故选B。4. 下列有关安全问题的说法中,有科学性错误的是A. 久未开启的地窖CO2含量高,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B. 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C. 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易引起爆炸D. 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以防煤气中毒【答案】D【解析】A. 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久未开启的地窖C

5、O2含量高,则氧气含量低,若冒然进入,易发生窒息,正确;B. 点燃可燃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在化粪池等有沼气的井盖口燃放鞭炮,易引起爆炸,正确;C. 室内煤气泄露时,若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电器开启时易产生火花,易引起爆炸,正确;D. 用煤炉取暖时,可在屋里洒些石灰水,不可以防煤气中毒,因一氧化碳不溶于石灰水,也不与石灰水反应,错误。故选D。5. 摩托罗拉研发了一种以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2X+3O2+4NaOH=2Na2CO3+6H2O,则甲醇(X)的化学式为A. CH4 B. C2H8 C. CH4O D.

6、C2H8O2【答案】C【解析】由电池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的思想,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相等,即:反应前的原子个数:氢原子4个,氧原子10个,钠原子4个;反应后的原子个数:碳原子2个,氢原子12个,氧原子12个,钠原子4个;故可知2X中含有2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CH4O。选C。6. 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微粒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

7、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图示中,最易失去电子的是A。BD为稳定结构;C易得电子。故选A。7. 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不恰当的是A. 2H:二个氢元素B. H2O: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C. Mg2+ :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D.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答案】A【解析】元素符号的前边加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

8、荷的数值,元素符号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A. 2H:二个氢原子,错误;B. H2O: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正确;C. Mg2+ :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正确;D. 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正二价,正确。故选A。8.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中正确的是A.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B. 单质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 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D.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答案】B【解析】A、含有氧元素的纯净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中含有氧元素就

9、不是氧化物,故错误;B、单质是指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组成的物质,故正确;C、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是盐。溶液的呈碱性,pH7,故错误;D、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故D错误。故选:B。9.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离子等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现象或事实解释A物体热胀冷缩分子体积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山村梅开处处香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CO2可供人呼吸,H2可以做燃料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则性质不同,用途不同D酸都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

10、溶液中都含有大量的H+A. A B. B C. C D. D【答案】A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学.科.网.10. 对甲、乙、丙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1)取大小相等的三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丙没有明显现象。(2)取大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乙表面都产生气泡,但甲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比乙的快。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金属丙和稀盐酸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氢气B.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是:甲乙丙C.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是:丙甲乙D.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是:丙乙甲【答案】B【解析】在金

11、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1)放入CuSO4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甲、乙表面出现红色物质,丙没有现象,说明甲乙比铜活泼,丙比铜弱,故丙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甲、乙两种金属片放入质量分数和体积都相同的稀盐酸中,甲产生气泡的速度明显比乙的快,说明甲比乙活泼,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出活动性顺序为:甲 乙丙。故选B。11. 乙烯(C2H4)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用途广泛,它的产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示中 X 的数值为 3 B. 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 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D. 反

12、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7:11【答案】D【解析】A.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图示中 X 的数值为 3,正确; B.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反应前氧以氧单质存在,氧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氧元素以二氧化碳、水的形式存在,化合价为-2,发生了改变正确;C. 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正确; D. 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等于化学计量数和相对分子质量乘积的比。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28:244=7:22。故选D。12. 只用一种试剂将H2SO4、NaOH、Ca(OH)2三种无色稀溶液一次性区别开,这种试剂是A.

13、 酚酞试液 B. Na2CO3溶液 C. BaCl2溶液 D. CO2【答案】B【解析】A. 酚酞试液遇碱性溶液变红,无法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错误; B. Na2CO3溶液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能将三种物质鉴别开,正确; C. BaCl2溶液和 NaOH、Ca(OH)2都不反应,不能鉴别,错误; D. CO2和硫酸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无明显现象,故不能鉴别,错误。故选B。13. 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 A B. B C. C D. D【答案】

14、B【解析】A.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A正确。B.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增添了新的杂质。故B错误。C.硝酸银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故C正确。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关除杂知识。14. 将洁净的铁丝浸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物质,则此时反应生成的金属固体是下列的A. 只有Ag B. 只有CuC. Cu 和Ag D. Ag 、Cu、Fe【答案】C【解析】金属活动顺序表: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15、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位置靠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FeCuAg,所以将洁净的铁丝浸入含有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后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一段时间后,铁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固体物质,说明硝酸银完全反应,硝酸铜和铁发生了反应,但不能确定硝酸铜是否完全反应。生成的金属是铜和银。故选C。15. 在天平左右两盘中各放一个等质量的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天平平衡。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g10%的氯化钡溶液,向右盘烧杯中加入铁粉,若天平最终平衡,则加入铁粉的质量为A. 56g B. 28g C. 27g D. 数据不足,无法计算【答案】B【解析】铁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氢气逸出;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钡和盐酸,向左盘烧杯中加入27g10%的氯化钡溶液,则左盘物质总质量增加27g;若天平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