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90229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9.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语文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石桥镇初级中学校2022-2023年九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题卷首说明:1. 答题前,务必将班级、姓名、号码规范填写(填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2. 答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处,答在其他地方一律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y( )”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甲)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诗人反复咏叹(乙)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乙),悲mn( )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

2、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jn( )( )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2给选文(甲)处和(乙)处选择合适的标点(2分)( )A(甲)、 (乙)“ ” B(甲), (乙)“ ”C(甲)、 (乙):“ ” D(甲), (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达到高峰”“反复咏叹”“表达情思”“封锁中国”都是动宾短语。B.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这句话的主干是“创作达到高峰”。C.20世纪30年代,艾青的诗歌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这首诗通过刻画大雪

3、纷扬下的农夫、少妇、母亲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深厚的爱国热情。4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8 分,每空1分)但愿人长久, 。 ,天与云与山与水。浮光跃金, 。 日出而林霏开, 。在成长的路上,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善于从经典中汲取力量。李白行路难中的“_,_”两句激励自己积极进取,勇敢追寻人生理想;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两句蕴含自然规律并劝勉自己以豁达的胸襟面对人生沉浮。5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诗歌,九年级(9)班举办了“轻叩诗歌大门”综合实践活动。请你一起参加。(1)【最美表达】开展活动前,有些同学认为这次活动意义不大,所以参加的兴趣不浓,行动不积极。请

4、你设计一段话,劝说那部分同学积极参加到活动中来。(3 分) (2)【最美创意】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一个有创意的标语。(3分) (3)【最美设计】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班委会拟定了两个活动项目,请你再设计两个(2分)收集喜欢的诗 整理搜集的诗 二、阅读理解(共66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6题。(6分)猎罢夜饮示独孤生南宋陆游白袍如雪宝刀横,醉上银鞍身更轻。帖草角鹰掀兔窟,凭风羽箭作鸱鸣。关河可使成南北?豪杰谁堪共。欲疏万言投魏阙,灯前揽笔涕先倾。【注释】独孤生:陆游在蜀中结识的一位年轻奇伟之士。“帖”通“贴”,紧贴着。鸱ch:鸱鹰。关河:犹言山河,这里指代国家。魏阙:古代宫殿前巍然高耸的楼阙,

5、代指朝廷。6.(1)颈联空白处填“生死”还是“死生”,请选择并说出理由。(3分) (2)作者借这首出猎之作,表达了哪些情感?(3分) (二)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710题。(16分)【甲】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淡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中立

6、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选自刘基尚节亭记)【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注】黄中立:人名。婉婉焉:柔美的样子。柯:草木的枝茎。岂苟然哉:难道是随便的吗?苟然,随便的样子。7.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好植竹( ) 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先天下之忧而忧(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7、( )A以其有节也 不以物喜(岳阳楼记)B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以为读书游艺之所四时之景不同(岳阳楼记)D或异二者之为 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断句。(2分)中 立 抱 材 未 用 而 早 以 节 立 志 是 诚 有 大 过 人 者9.翻译下列句子。(4分)(1)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10.【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都使用反问手法,分别表现了作者刘基和范仲淹怎样的志向或情怀?(4分) (三)名著阅读,完成1113题。(11分)11.艾青的诗歌创作有两个高峰,一个是20世纪30

8、年代,如 (作品名称);一个是1978年以后,如 (作品名称)(2分)。1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 )( )(4分)A1978年以后,艾青的诗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写法由原先的尽情地呼告、肆意的排叙变得口语化、散文化。B.“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C.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是“太阳”和“火把”,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D.母爱和童真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如新月集用孩童的视角,描绘儿童的种种天真情态和奇思妙想。E.唐诗三百首由清代孙洙选编,共选入77位唐代诗人的三百余首作品。13.阅读大

9、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回答问题: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1)“我既是地主的儿子,又是大堰河的儿子,这样说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2)第节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作用?(3分)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7题。(本题共4小题,12分)材料一:“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

10、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材料二: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传统

11、课堂+线上教学2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 (答题人数 451人)(来源:衢州新闻网)材料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