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

上传人:重生1****23 文档编号:367468926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9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诊疗(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肺癌性淋巴管炎的肺癌性淋巴管炎的CTCT诊疗诊疗 肺癌性淋巴管炎(pulmonary lymphangitic carcinomatosis,PLC)为肿瘤细胞沿肺淋巴管播散并在淋巴管内弥漫生长的一种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肺转移瘤,占肺转移瘤的6%-8%,多见于肺癌、乳腺癌、胃癌、胰腺癌等的肺内转移。淋巴管在肺内的分布淋巴管在肺内的分布n n肺淋巴管位于肺间质内,它是由支撑肺的呈网状分肺淋巴管位于肺间质内,它是由支撑肺的呈网状分布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肺间质包括中轴间质和周布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肺间质包括中轴间质和周围间质,中轴间质由近肺门的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围间质,中轴间质由近肺门的

2、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中央间质及小叶内间质构成。周围间质包括小小叶中央间质及小叶内间质构成。周围间质包括小叶间隔和胸膜下间质。叶间隔和胸膜下间质。n n判断肺间质增厚的标准:小叶间隔和脏层胸膜的厚判断肺间质增厚的标准:小叶间隔和脏层胸膜的厚度大于度大于1mm1mm即为增厚。即为增厚。病理与临床病理与临床 肿瘤细胞沿肺淋巴管播散并在淋巴管内弥漫生长,肿瘤细胞沿肺淋巴管播散并在淋巴管内弥漫生长,表现为淋巴管高度扩张,肺内淤积单个或成团的肿瘤表现为淋巴管高度扩张,肺内淤积单个或成团的肿瘤栓子,伴不同程度的水肿、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栓子,伴不同程度的水肿、纤维化和炎性细胞浸润,本病预后不良,多数患

3、者生存期不足半年,通常表本病预后不良,多数患者生存期不足半年,通常表现为难治性呼吸困难、干咳,临床诊断困难,特别是现为难治性呼吸困难、干咳,临床诊断困难,特别是在未知恶性肿瘤病史是更加困难。预后很差,临床上在未知恶性肿瘤病史是更加困难。预后很差,临床上易于与其它肺间质疾病相混淆易于与其它肺间质疾病相混淆PLC的发病机制的发病机制 目前存在两种观点:目前存在两种观点:癌细胞先经血行播散,癌细胞先经血行播散,然后侵入淋巴管并在其内弥漫生长。然后侵入淋巴管并在其内弥漫生长。肺门或纵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受累,淋巴管梗阻,淋巴管扩张,肿瘤隔淋巴结受累,淋巴管梗阻,淋巴管扩张,肿瘤细胞随逆流液转移到肺外周细胞

4、随逆流液转移到肺外周PLC的影像诊断的影像诊断 由于对肺细微结构的显示不足,由于对肺细微结构的显示不足,X X线平片对线平片对PLCPLC的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FDG PET/CTFDG PET/CT为近年来出现的为近年来出现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显示一种影像检查方法,不仅可以显示PLCPLC的形态学特的形态学特点,还可显示其代谢特点,对点,还可显示其代谢特点,对PLCPLC的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普及率不高,检查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应的价值,但普及率不高,检查费用昂贵限制了其应用,因此用,因此CTCT特别是特别是HRCTHRCT检查对检查对PLCPLC的

5、诊断具有不可的诊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替代的作用。诊断诊断PLCPLC有价值的有价值的CTCT征象:征象:PLCPLC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右肺或以右肺分布为主,的分布特点:主要分布于右肺或以右肺分布为主,很少以左肺分布为主。右肺肿瘤较左肺肿瘤更易引很少以左肺分布为主。右肺肿瘤较左肺肿瘤更易引起起PLCPLC;肺外肿瘤引起;肺外肿瘤引起PLCPLC也以右肺为主。也以右肺为主。肺纹理增多、增粗为肺纹理增多、增粗为PLCPLC最常见的征象。增多增粗的最常见的征象。增多增粗的肺纹理为非对称分布,并呈结节状或锯齿样改变。肺纹理为非对称分布,并呈结节状或锯齿样改变。病变一般呈局限性,仅累及部分肺叶,甚至

6、仅见于病变一般呈局限性,仅累及部分肺叶,甚至仅见于少数几个支气管及其分支,与正常肺野对比鲜明,少数几个支气管及其分支,与正常肺野对比鲜明,即使双肺弥漫受累,其分布也不均匀。即使双肺弥漫受累,其分布也不均匀。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而小叶结构形态正常是小叶间隔结节状增厚而小叶结构形态正常是PLCPLC较较为特征的为特征的HRCTHRCT表现。可伴有气道的改变、胸内淋表现。可伴有气道的改变、胸内淋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和随机分布结节。结节状增巴结增大、胸腔积液和随机分布结节。结节状增厚的出现可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厚的出现可大大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胸膜增厚。病变范围广、程度轻,常呈花边状;胸膜增厚。病变范

7、围广、程度轻,常呈花边状;叶间胸膜常受累,呈不均匀条状、结节状或沿表叶间胸膜常受累,呈不均匀条状、结节状或沿表面排列多个小结节;从不单独存在,总是与肺内面排列多个小结节;从不单独存在,总是与肺内病变相伴随。病变相伴随。淋巴结肿大无特异性,但肿大明显甚至融合坏死淋巴结肿大无特异性,但肿大明显甚至融合坏死时则高度提示肿瘤转移时则高度提示肿瘤转移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PLC PLC的所用征象均不是特异的,结节以淋巴管的所用征象均不是特异的,结节以淋巴管周围分布并造成肺间质结节状或串珠状增厚还可周围分布并造成肺间质结节状或串珠状增厚还可见于结节病和尘肺,肺间质均匀增厚还可见于肺见于结节病和尘肺,肺间质均匀

8、增厚还可见于肺水肿,因此需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水肿,因此需与这些疾病进行鉴别。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非干酪性肉芽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多系统非干酪性肉芽肿疾病。其肺内表现与肿疾病。其肺内表现与PLCPLC非常类似,但小叶间隔非常类似,但小叶间隔增厚较为少见,结节多见,结节中可伴有小条索增厚较为少见,结节多见,结节中可伴有小条索影,肺小叶结构扭曲并且结节多位于肺的上部和影,肺小叶结构扭曲并且结节多位于肺的上部和中部,呈向心性分布,与中部,呈向心性分布,与PLCPLC的肺小叶结构基本正的肺小叶结构基本正常、随机分布结节明显不同,可资鉴别。肺结节常、随机分布结节明显不同,可资鉴别。肺结节病

9、一般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无融合坏死。病一般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无融合坏死。煤工尘肺:引起小叶间隔增厚较少见,一般以肺煤工尘肺:引起小叶间隔增厚较少见,一般以肺内结节为主,结节密度较高,常见较大结节,有内结节为主,结节密度较高,常见较大结节,有融合倾向,同时伴有肺结构扭曲、条索影、纤维融合倾向,同时伴有肺结构扭曲、条索影、纤维斑块等肺纤维化的证据。斑块等肺纤维化的证据。间质性肺水肿:引起的小叶间隔增厚及肺纹理增间质性肺水肿:引起的小叶间隔增厚及肺纹理增粗均边缘光滑,无结节样改变,无肺内小结节及粗均边缘光滑,无结节样改变,无肺内小结节及胸膜增厚,同时临床上一般具有明确病因,经治胸膜增厚,同时临床上一般具有明确病因,经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恢复。疗后可在短期内恢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教育/培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