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367467879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知识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 创新与调整板块三板块三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考纲要求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考点2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栏目索引考点1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列宁时代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直接过渡)追随追随“理想理想”的实验

2、的实验(1)背景:国内战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2)内容:农业余粮收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3)特点:适应战时需要;具备某些共产主义的特征,否定商品货币和市场规律。时期核心考点列宁时代(4)评价: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消极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引起人民不满,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2.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间接过渡)面对现实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1)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的经济政治危机。(2)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中小企业和国家

3、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时期核心考点列宁时代(3)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逐步、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4)意义:表明苏俄探索出了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答案1.列宁说:“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失败”指的是哪一政策的失败?答案答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史料实证2.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应当有这样的胆识,“迫使共产主义的敌人来建设共产主义,用资本家捡来打我们的砖头建设共产主义!我们没有别的砖头,要

4、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列宁的这一表述指的是什么?答案答案新经济政策中采用资本主义的某些做法恢复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核心考点 斯大林 时代“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回归回归“理想理想”的探索的探索(1)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实施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确立了斯大林经济体制。(2)主要表现: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与专制。时期核心考点 斯大林 时代(3)评价积极:使苏联能够按照计划调配和使用全国资源,建立、健全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193

5、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消极: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消费品生产;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成为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答案3.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这种“独特实验”实际上实行的是什么样的经济体制?答案答案斯大林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史料实证时期核心考点“三夫”时代苏联的经济改革苏联的经济改革破除破除“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调整的调整(1)赫鲁晓夫改革:扩大农业、工业生产自主权,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6、2)勃列日涅夫改革: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突出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3)戈尔巴乔夫改革: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后期改革重点开始转向政治领域。答案归纳总结4.“外交的失败更进一步损害了他在其同事们之间的声望。他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一鲁莽计划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材料中“他”指的是谁?答案答案赫鲁晓夫史料实证1.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对新经济政策的客观评价(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重心由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2)它表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已放弃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7、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3)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4)这一政策受到了俄国广大工农群众的欢迎,促进了俄国工农业生产的恢复;进一步巩固了苏维埃政权。考点深化2.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模式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关系斯大林恢复了被列宁否定的军事共产主义体制。具体表现为:第一,实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剥夺了农民生产经营的独立自主权;第二,取消市场机制,实行指令性计划,实行超高速度的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这种做法使苏联成为军事强国,但是也造成

8、居民日用消费品的严重短缺,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衡;第三,贯彻“阶级斗争尖锐化理论”,加强专政,在国内实施大规模镇压,在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指令性的、军事动员型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3.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

9、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例例题题(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解析考向导析1.(立意:从现代化的角度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列宁认为,我们曾经是而且现在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因此我们向共产主义过渡比其他任何条件下困难得多。他强调,只有当国家实现了电气化,为工业、农业

10、、交通运输业打下了现代大工业的技术基础的时候,我们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这一论断()A.重申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必要性B.阐明了新经济政策存在的局限性C.指出了苏联的现代化道路的方向D.否定了西方的工业化成就及经验解析123命题猜想2.(立意:从数据的角度考查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下表为19301940年苏联对外贸易进出口统计表(单位:百万卢布)解析年代1930 1931 1932 193319341935 1936 193719381939 1940外贸总额1643 1502 1002 661.8 510.3 477.4 485.4 523.7 475.1 271.4 485.2表中外贸总额的变化反

11、映了()A.经济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B.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政权的经济封锁C.苏联工业化建设轻视世界市场的作用D.计划经济体制具有自给自足的优越性1233.(立意:苏联经济改革的经验教训)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将原来280多项生产计划指标缩减为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这些做法()A.是回归到苏俄新经济政策B.提高了农庄的生产积极性C.严重脱离了苏联社会现实D.形成了合理的工农业比例解析返回123考点2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知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20世纪20年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

12、危机自由资本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政策政策的的失败失败(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表现为生产相对过剩。具体原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导致市场萎缩,股市狂涨造成经济虚假繁荣,分期付款打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2)爆发:1929年美国纽约股市崩溃,此后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农产品价格猛跌,失业人数猛增。时期核心考点20世纪20年代(3)特点: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相当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对国际局势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对国内局势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答案答案答案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1.联共

13、(布)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后,苏联政府决定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从西方低价大量购买国家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并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关系。“这一有利时机”指的是什么?史料实证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时期核心考点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国家干预经济开始国家干预经济开始(1)背景: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引发了国内政治、经济危机;胡佛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2)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措施:整顿财政和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实行以工代赈;社会立法实行国家福利制度。(4)影响:使美国暂时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14、新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答案答案建立社会保障制度。2.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采取什么措施?答案史料实证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时期核心考点二战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1)生产力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使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形成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2)生产关系调整:国家

15、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混合经济”;建立“福利国家”制度。(3)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宽了经济活动领域。考点2 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答案答案减少行政干预经济;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3.“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一种新的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直到1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新的浪潮”的核心措施主要有哪些?归纳总结答案史料实证1.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新启示关于罗斯福新政的新认识、新启示考点深化 新认识新的理论放弃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转向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

16、经济新的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的起点新政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在美国把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模式在二战后被西方国家普遍采纳,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继续发展的新起点新启示金融稳定 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实行正确的货币政策,防范化解金 融风险就业保障“以工代赈”,启动市场,扩大就业。实施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政府职能切实转换政府职能,提高效能,市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国际合作积极谋求国际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2.资产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资产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