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6746749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01 区域与区域发展(解析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考点01 区域与区域发展题型一 区域概念、类型及特征例题1根据定量与定性的指标,可将我国划分为四个生态大区,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划分四个生态大区的主要依据有()自然地理特征 经济发展水平 行政区划 生态系统特征ABCD2四个生态大区按照区域的性质划分属于()A自然区域B行政区域C经济区域D文化区域3下列关于区域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线B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显著的差异C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D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相关的地区【答案】1C 2A 3A【解析】1由图中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及分布

2、范围可知,四个区域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上有很大的差异,正确;生态大区与行政区划、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不大,错误。故选C。2由图可看出,四个生态大区的名称中,有干湿度的情况,主要属于自然地理特征,同时生态区属于生态系统特征,生态大区的划分是依据自然生态系统划分的,所以四大生态区划分是按照自然要素划分的,属于自然区域,A正确;行政区域是按照行政界线划分的,B错误;经济区域是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的,C错误;文化区域指由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或共享一种占支配地位的文化倾向的若干社会所构成相邻的地理区域,D错误。故选A。3自然区域间的界线是模糊的,A表述错误,BCD表述正确,故选A。例题2 读图,完成

3、下面两题。4图1、图2划分的分别是()A地形区、自然区 B行政区、工业区 C自然区、行政区 D地形区、工业区5有关图1和图2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区域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B图2中区域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C图1中各区域之间特征差异较大D图2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答案】4C 5C【解析】4图1反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由北到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图1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可以确定图2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图2划分的是行政区。5图1示意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图中区域是按照单一指标划分的,各区域之间特征差异较大;图2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图中区域有些是依照

4、经纬线划分的,有些是以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事物划分的;图2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为同一个层次,即国家。【解题技巧提炼】1区域的内涵:(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2)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是模糊的,具有过渡性;例如:行政区、河流的流域、地形区等;(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有相对一致性,例如:热带气候区内最冷月均温都在15C以上。2区域的划分:(1)有的区域按照自然地理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有的区域按照人文地理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等;有的区域按照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关于平沙岛的描述中,包含

5、了按自然特征划分的气候区,按人文特征划分的行政区,以及综合自然和人文特征划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不同类型的区域。(2)有的区域是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例如: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区等,可以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划定对口支援地区,国家扶贫地区,有助于消除贫困,体现社会公平;划定禁止开发区、生态保护区等,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划定历史文化保护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除了促进经济发展外,还可以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3)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例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为水稻育种专家寻找杂交育种的野生稻提供帮助;又如科学家发

6、现低硒地区,为有效预防克山病提供依据。题型二 区域差异与区域关联性例题1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渔樵耕读”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园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A山西窑洞B客家土楼C徽派建筑D傣族竹楼7下列因素对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影响最小的是()A光照B地形C水源D土质8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集居两三百户人家,

7、小的仅有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自成院落。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A减轻环境污染B利于通风C便于管理D排洪泄水【答案】6C 7C 8B【解析】6渔樵耕读反映出当地人基本的生活方式包括打渔、樵采、耕种、读书,徽派建筑处在我国南方地区,河网密布,适宜打渔,森林资源较为丰富,适宜樵采,农忙时耕种、闲时读书,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木雕作品的是徽派建筑,C正确;山西窑洞、 客家土楼、傣族竹楼所在地的人民生活方式较难体现渔樵耕读,ABD错误。故选C。7C 山西窑洞的选址、修建需要考虑光照条件,房屋建造多坐北朝南,A错误;山西窑洞有靠崖式、下沉式及独立式三种类型,受地形

8、、土质影响,BD错误;水源对山西窑洞的影响较小,C正确。故选C。8B 傣族村寨原始民居人口较少,竹楼多呈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不是减轻环境污染和便于管理,AC错误;竹楼分布地区气候湿热,分散布局利于通风,保持竹楼居住舒适,B正确;竹楼呈分散布局对排泄洪水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例题2 京津冀城市群的概念由首都经济圈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河北省的张家口、承德、秦皇岛、唐山、沧州、衡水、廊坊、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等11个地级市。2015年,中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京津冀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读京津冀城市群经

9、济联系强度格局图,完成下面小题。9按照经济联系值的大小可将京津冀地区各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大致分为三个级别,对应正确的是()A北京和天津、天津和唐山、沧州和衡水B北京和廊坊、天津和沧州、唐山和承德C天津和唐山、保定和衡水、张家口和石家庄D北京和保定、石家庄和邢台、张家口和保定10下列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措施中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A利用京津“双核”发展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B建立权威机构,高效配置资源,推进各地区分工协作C加强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增加各地区基础设施建投D大规模扩大传统资源型工业生产规模【答案】9B 10D【解析】9读图根据图例可知,根据经济联系值可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为三个

10、等级,其中北京和廊坊属于非常紧密联系,天津和沧州属于紧密联系,唐山和承德属于松散联系,B正确;其他选择直接读图可知都有错误。故选B。10利用京津“双核”发展效应,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建立权威机构,高效配置资源,推进各地区分工协作;加强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增加各地区基础设施建投,均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规模扩大传统资源型工业生产规模,会加大对资源的消耗,加重环境污染,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解题技巧提炼】1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例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2区域差异是区

11、域关联的基础: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人口迁移、产业转移、区际贸易、文化交流等,属于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3区域之间流动的要素种类及其方向、强度的变化,可以改变区域生产、生活方式,进而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例如:在浙江省青田县,随着有机稻和渔产的市场需求增加,以及到青田体验农事活动的游客增多,青田农户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可能把青田进城务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来,从而有利于稻鱼共生系统的延续。题型三 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例题1下把一个地区的服务设施、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区位条件等因子作为区域评价标准,继而得出区位优势度。区

12、位优势度越高,表明地区发展潜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下图为福建省区位优势度分级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图示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A矿产资源丰富B第三产业发达C降水量最丰富D距离省界较近12福建省各区位优势度分级区()A中等及以下级区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B较高级区应加快发展超过高级区C高级区向低级区输送资金和劳动力D较低级区人口向外省区迁移量最大【答案】11B 12A【解析】11B由图可知,福建省区位优势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为福建省经济最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发达,B正确;沿海地区矿产资源不丰富,A错误;受地形影响,福建省内陆山区降水量较沿海地区丰富,C错误;区位优势度低级区距

13、离省界较近,D错误。故选B。12A 由图可知,区位优势度中等及以下级区大多位于内陆山区和河流上游地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及下游地区用水安全,应注重生态环境建设,A正确。由题干可知:区位优势度越高,表明地区发展潜力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因此较高级区发展并不容易超过高级区,B错误;高级区向低级区一般输送资金和技术,C错误;低级区经济发展水平最落后,外出迁移人口应该最大,D错误。故选A。例题2 集中连片特困区的贫困户往往陷入贫困陷阱,在自发作用下难以实现集体脱贫。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示意易地扶贫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我国大部分集中连片特困区陷入贫困陷阱根本上受制于()

14、A地理位置偏僻B耕地不足C人口密集D科技落后14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前提是在迁入地()A试点税收优惠B完善基础设施C优化公共服务D加强就业培训15易地扶贫后,最先改变的是贫困群体的()A饮食习惯B消费水平C文化素质D就业结构【答案】13A 14B 15D【解析】13如果仅仅是耕地不足未必会导致贫困,比如沿海地区虽然耕地不足,但利用位置优势发展商贸业实现致富,B错误;特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较大,但由于耕地更少且质量低,人均耕地较少,C错误;科技落后不是根本原因,D错误;由图可知,市场进入性差、交通可达性差说明特困区位置偏远,A正确。故A选项正确。14集体大规模搬迁难度很大,只有具备了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15、,才能吸引迁出地的居民集体迁入,B正确;税收优惠、公共服务、就业培训是搬迁定居之后才会进一步发展的事项,ACD错误。故B选项正确。15由图可知,易地扶贫后,政府通过无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方式促进就业和创业,且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因此贫困群体由主要从事低效的农业生产向从事类型更加丰富的产业转变,D正确;消费水平、文化素质、生活方式的提升需要有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ABC错误。故D选项正确。【解题技巧提炼】1区域的发展,既要根据自身的地理条件,合理安排人类活动,又要充分考虑自身地理条件和区域关联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人类的活动方式,从而做到因地制宜。2比较不同区域的发展,既需要研究各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也要分析各区域与区外的关联性。题型一 区域的概念、类型及特征下图为我国陕西省以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