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6972961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年度青海省教师资格之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综合检测试卷A卷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学习化学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与“相等”有关的规律,下列有关“相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在稀释时溶质不发生化学变化)B.中和反应中参加反应的酸和碱的质量一定相等C.微粒中的质子总数和电子总数一定相等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相等【答案】 A2、教师根据“铜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铁也是一种金属,具有金属光泽、延展性,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得出结论“铁也可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这一逻辑思维方法属于( )。A

2、.归纳B.演绎C.类比D.分类【答案】 C3、命题是考试能否达到期望目的要求的关键所在,试题具有导向性,试题题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复习方法,经常使用客观性试题并比重过大,学生会( )A.注重猜重点,押考题B.只记忆零碎知识,养成不求甚解习惯C.答卷费时,速度慢D.提高文字表达能力【答案】 B4、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包括5个一级主题,每个一级主题由若干个二级主题(单元)构成,下列属于二级主题的是( )。A.物质构成的奥秘B.科学探究C.化学物质的多样性D.物质的化学变化【答案】 C5、下列每组物质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的是( )。A.NaCl、HCl、NaOHB.C

3、l2、Na2S、SO2C.HBr、CO2、CS2D.Na2O2、H2O2、O3【答案】 C6、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下列关于化学教材的“二次开发”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进度B.教师可以随意提高教材内容的难度C.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顺序D.教师要敢于质疑教材,超越教材【答案】 B7、“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涵义,能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内容标准,该内容所属的高中化学课程模块是( )。

4、A.物质结构与性质B.化学反应原理C.化学与技术D.实验化学【答案】 B8、下列描述中,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是( )。A.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取金属铝,用铁作阳极B.电解法精炼粗铜,用纯铜作阴极C.电解饱和食盐水制烧碱,用涂涅碳钢网作阴极D.在镀件上电镀锌,用锌作阳极【答案】 A9、某学生根据“CaO、K2O、MgO、Na2O等物质都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得出结论“金属氧化物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这种学习运用的思维方法是( )。A.归纳B.直觉C.比较D.演绎【答案】 A1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W与Y同主族,X原子的最外层电

5、子数等于周期数,Z的单质在常温下为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YXWB.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ZWYC.X与Z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D.W、X、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答案】 B1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了“评价建议”。A.纸笔测验难以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好取消B.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C.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重视学生自我评价对学生活动的促进作用【答案】 A12、化学学习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是( )。A.以实验为基础B.在分子和超

6、分子的微观层次上研究物质C.化学知识再生产过程D.由简到繁、不断深化、螺旋式上升【答案】 A13、化学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成分是( )。A.主体B.行为C.条件D.程度【答案】 B14、1923年,布朗斯特(Bmnsted)提出了酸碱质子理论,该理论认为NaHCO3是( )。A.两性化合物B.酸C.碱D.盐碱【答案】 A15、下列高中化学体验性学习目标的学习行为所对应的学习水平最高的是( )。A.经历B.讨论C.认同D.形成【答案】 D16、某教师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向学生演示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了金属钠所具有的部分性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了( )的化学教

7、学原则。A.归纳共性与分析特性相结合B.年龄特征与化学语言相适应C.实验引导与启迪思维相结合D.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答案】 C17、教学重点是指教材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化学教学重点确定的依据不包括( )。A.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B.化学课程的课时总数C.化学课程标准D.学生已有的认知特点【答案】 B18、下列关于“硫酸”这一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是( )。A.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实验的手段,了解探究硫酸强氧化性的方法B.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硫酸的酸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等性质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浓硫酸和稀硫酸的对比,学习“量变质变规律”和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8、的原则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硫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提高动手、动脑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答案】 C19、课堂上,老师在学生学完一个新的化学知识后会给出配套的习题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内差异评价【答案】 A20、叶老师在结课时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元素金属性的强弱可以用其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以及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来比较。那么,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又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来预习下一节学习内容。”这种结课方法为( )。A.归纳总结法B.设疑

9、探究法C.巩固练习法D.收集整理信息法【答案】 B21、学生把参与学习活动的典型资料收集起来,以此反映自己学习和发展历程的评价方式是( )。A.活动表现评价B.纸笔测验C.档案袋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C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D.使用催化剂,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增大【答案】 C23、作为课堂教学的“科学探究”,其主要环节有( )。A.选题、论证、假设、计划、实施B.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10、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C.观察、实验、测定、数据处理、科学抽象、理想模型、假说、验证、得出结论D.调查、分析、假设、设计方案、实施、收集并处理数据、验证方案、得出结论【答案】 B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式均为(C6H10O5),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B.从形式上看.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C.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都较大.所以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二者反应原理相同【答案】 B25、在“中和滴定”一节课中,教师首先讲述中和滴定原理,接着进行规范的演示,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反复地完成某一动作,借以形成中和滴定的技能、技巧。该教学片段

11、中没有体现的教学方法是( )。A.讲授法B.演示法C.参观一调查法D.练习法【答案】 C26、课程实施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A.教学目标评价B.教学手段评价C.教学内容评价D.学业评价【答案】 D27、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将化学事实描述清楚,并且要对该事实加以深入地分析和论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方法是()。A.讲述法B.讲演法C.讲解法D.谈话法【答案】 B28、下列关于化学发展趋势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由宏观向微观B.由定性向定量C.由形象到具体D.由经验逐渐上升到理论【答案】 C29、X、Y、Z、W、R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

12、。X基态原子有2个未成对电子,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2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高于同周期相邻的2种元素,W是常见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Y、Z、R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依次增大B.Z与Y形成的化合物熔点比W与Y形成的化合物低C.Z的单质可以在X的最高价氧化物中燃烧D.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答案】 C30、电子层相同的三种元素X、Y、Z,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X04H2Y04H3Z04,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强弱的顺序是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为XYZC.单质与氢气反应由易到难为XYZD.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为XYZ【答案】 C31、下列哪项不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设置的二级主题?()A.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B.我们周围的空气C.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D.金属与金属矿物【答案】 C32、下列有关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浸在淡水中的钢管,主要发生的是析氢腐蚀B.若采用外加电流进行保护,钢管应当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钢管若需保护,一可采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外加电流保护钢管时,电子从负极经过溶液流向正极【答案】 C33、化学实验绿色化设计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原子利用率为()。A.50%B.75%C.100%D.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