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

上传人:高****文 文档编号:365674015 上传时间:2023-10-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大考试教育社会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分层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有哪些?预览第一,经济分层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程度,使处于经济分层中上层的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处于下层的社会成员则只能享受到较少的教育资源。第二,经济分层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师和学生各自群体中的经济差异增大,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大部分影响还是体现在降低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育在教和学这两个过程中的效率,削弱了教育效果。要想解决教育分层对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使劲。各方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增大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为什么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预览学校是专门从事教

2、育的机构,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注册登记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学校既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一般而言,政府、社会所办学校都是一个具备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其在民事活动中不仅能够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而且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特殊情况下,如一些工厂或机构所办学校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民事责任如果不能独立承担的由其所属的法人承担。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

3、假设是什么?预览Y理论与“X理论”相对。将人性假设为喜爱工作、发自内心地愿意承担责任的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文章企业中人的方面中提出。认为人的本性是喜爱工作。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能主动承担责任,是受内在兴趣自我驱动的,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因而在管理中,为了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应考虑工作对于员工的意义,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以“启发和诱导”来代替“命令和服从”,用信任代替控制和监督;重视员工的各种需要和内在激励,并尽可能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予以最大的满足。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

4、类型教师各有什么特点?预览专制型特征: 1.对学生严加监视 2.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严厉的纪律 3.他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 4.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 民主型特征: 1.和班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 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 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 4.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 放任型特征: 1.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 2.很难作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目标 4.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

5、是什么?预览第一: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 第二:学校资源配置的不均等。 第三: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第四: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0.0论述失范行为的心理学解释。关于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 (一)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来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 1.“心理缺陷说” 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但“心理缺陷者”却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造成的。在童年时代孩子如果遭到双亲的遗弃,就会使孩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断,使他们在心理

6、和情感上受到严重的挫折,难以发展成健全的人格和自我,将来就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容易产生越轨和犯罪行为。 2.“挫折一侵犯说”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心理学解释在分析一个具体个人为何会产生越轨或犯罪行为时富有成效,但它难以解释作为一种群体或社会现象的越轨或犯罪。 (二)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主要分为两类研究取向:一类是“结构模式”,主要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另一类是“过程模式”,主要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 1.“差异交往说” 2.“控制缺乏说

7、” 3.“失范说” 4.“手段一目标说” 5.“亚文化群理论” 6.“标签理论”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0.0论述学校的代文化。预览代文化:学校文化研究中的第四大盲点。学校是两代人共处的地方,学校文化的构建实质上也来源于两代人的文化。因此,这里必然存在两代人的对话、交流、冲突、磋商、协调等问题题型描述: 名词解释本题分值: 5.0重要他人预览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不能脱离群体单独存活。个体时刻处在群体中他人的影响过程当中

8、,其中在我们生活当中那些对自己有着重要影响的作用尤为显著,可能也就存在更多的重叠。题型描述: 名词解释本题分值: 5.0教师角色社会化预览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学习其职务及在专业团体的历程。包括进入师范院校前后的选择、教育,毕业后的执教和执教中受社会制度及其他条件的影响。成功的表现是愿终身执教。在这个过程中,师范教育机构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单位,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等的影响也很重要。优秀教师的产生,还受执教以后同事期望、学生需要、社区压力及教师本身认同对象的影响。因此,提高师范院校的社会声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建立教师进修制度,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必有利于其成功经济分层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有哪些?

9、预览第一,经济分层扩大了教育的不公平程度,使处于经济分层中上层的社会成员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而处于下层的社会成员则只能享受到较少的教育资源。第二,经济分层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师和学生各自群体中的经济差异增大,虽然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大部分影响还是体现在降低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降低了教育在教和学这两个过程中的效率,削弱了教育效果。要想解决教育分层对教育带来的不利影响,需要学生、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共同使劲。各方要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增大积极影响,减少消极影响。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为什么说学校是一种社会组织?预览学校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场所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注册登记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所以,学校既可以是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也可以是不具备法人资格的组织。一般而言,政府、社会所办学校都是一个具备法人资格的民事主体,其在民事活动中不仅能够独立地享受民事权利,而且能够独立地承担民事责任。特殊情况下,如一些工厂或机构所办学校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民事责任如果不能独立承担的由其所属的法人承担。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提出的“Y理论”假设是什么?预览Y理论与“X理论”

11、相对。将人性假设为喜爱工作、发自内心地愿意承担责任的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麦格雷戈于1957年在文章企业中人的方面中提出。认为人的本性是喜爱工作。要求工作是人的本性;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能主动承担责任,是受内在兴趣自我驱动的,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能力。因而在管理中,为了促使人们努力工作,应考虑工作对于员工的意义,鼓励员工参与目标的制定;以“启发和诱导”来代替“命令和服从”,用信任代替控制和监督;重视员工的各种需要和内在激励,并尽可能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予以最大的满足。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类型教师各有什么特点?预览专制型特

12、征: 1.对学生严加监视 2.要求即刻无条件地接受一切命令严厉的纪律 3.他认为表扬可能宠坏学生,所以很少给予表扬 4.认为没有教师监督,学生就不可能自觉学习 民主型特征: 1.和班集体共同制定计划和做出决定 2.在不损害集体的情况下,很乐意给个别学生以帮助、指导 3.尽可能鼓励集体的活动 4.给予客观的表扬和批评 放任型特征: 1.在和学生打交道中几乎没有什么信心,或认为学生爱怎样就怎样 2.很难作出决定 3.没有明确的目标 4.既不鼓励学生,也不反对学生;既不参加学生的活动,也不提供帮助或方法题型描述: 简答题本题分值: 6.0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预览第一:入学机会上的不均

13、等 第二:学校资源配置的不均等。 第三: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第四: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0.0论述失范行为的心理学解释。预览关于学生心理障碍和失范行为的理论解释,主要来自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 (一)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上主要有两种观点来解释学生的失范行为。 1.“心理缺陷说” 一些心理学家力图把越轨、犯罪解释为“心理缺陷”的结果,认为正常人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但“心理缺陷者”却不知道限制他们的越轨冲动。而“心理缺陷”主要是因童年的社会化失调造成的。在童年时代孩子如果遭到双亲的遗弃,就会使孩子正常的社会化过程中断,使他们在心理和情感上受到严重的挫折,难以发

14、展成健全的人格和自我,将来就难以适应社会环境,容易产生越轨和犯罪行为。 2.“挫折一侵犯说” 一些心理学家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由挫折产生的针对他人和社会的侵犯形式。而挫折的程度是以需要强度或者受阻的程度为基础的,进而推断侵犯的强度与挫折的强度有关。 心理学解释在分析一个具体个人为何会产生越轨或犯罪行为时富有成效,但它难以解释作为一种群体或社会现象的越轨或犯罪。 (二)社会学解释 社会学在解释学生失范行为时主要分为两类研究取向:一类是“结构模式”,主要从社会结构和文化的角度去探讨;另一类是“过程模式”,主要从越轨的过程进行分析。 1.“差异交往说” 2.“控制缺乏说” 3.“失范说” 4.“手段

15、一目标说” 5.“亚文化群理论” 6.“标签理论”题型描述: 论述题本题分值: 10.0论述学校的代文化。预览代文化:学校文化研究中的第四大盲点。学校是两代人共处的地方,学校文化的构建实质上也来源于两代人的文化。因此,这里必然存在两代人的对话、交流、冲突、磋商、协调等问题题型描述: 名词解释本题分值: 5.0重要他人预览重要他人(significant others)是心理学和社会学都关注的概念,指在个体社会化以及心理人格形成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具体人物。“人类是天生的社会性动物。”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个体不能脱离群体单独存活。个体时刻处在群体中他人的影响过程当中,其中在我们生活当中那些对自己

16、有着重要影响的作用尤为显著,可能也就存在更多的重叠。题型描述: 名词解释本题分值: 5.0教师角色社会化预览教师社会化是指教师学习其职务及在专业团体的历程。包括进入师范院校前后的选择、教育,毕业后的执教和执教中受社会制度及其他条件的影响。成功的表现是愿终身执教。在这个过程中,师范教育机构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影响单位,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等的影响也很重要。优秀教师的产生,还受执教以后同事期望、学生需要、社区压力及教师本身认同对象的影响。因此,提高师范院校的社会声望,适当提高教师待遇,建立教师进修制度,改善教师工作条件,必有利于其成功学校组织有哪些结构类型?1、职能制结构2、直线职能制结构3、矩阵制结构4、直线制结构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