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6796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_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 雨的四季一等奖创新教案3 雨的四季 【教学目标】 1.巩固前两课习得的朗读技巧和能力,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笔下各季节的雨的不同美感。 2.感知、鉴赏优美生动的散文语言,欣赏文章的画面美。 3.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提升鉴赏品位。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导入 师:雨是大海的女儿,是文人的宠儿。古往今来流传着许多写雨的诗句,例如: 课件出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

2、望湖楼醉书(其一)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逐一显示诗句,生逐一齐诵) 师:在当代诗人眼里,雨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当代“抒情诗之王”刘湛秋先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感知“雨”的形象,获得美的享受。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检查预习成果 师:课前,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状元大课堂本课的预习卡,现在就请将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交流,师集中订正) 2.明确自学要求 师: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根据前两课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的经验,你认为怎样才能自学好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呢? (1)引导学生回忆前两课学习的策略与

3、步骤。 (2)师总结归纳,整理。 课件出示: 扫清字词障碍; 感知主要内容,厘清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并诵读; 分析景物的特征,体味作者的情感; 品味精彩的语言; 仿写与应用。 【设计意图】以古诗词诵读引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回顾前段学习,理性梳理习得的技能,明确自学本课的目标与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完成任务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结合课后的“阅读提示”听读课文。 任务: (1)在听录音的同时注意课文朗读的语气、语调、重音、停连,感受汉语的声韵节奏之美; (2)注意四季的雨的不同特点,找出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感受作者对雨的感情。

4、 (生交流,师明确) 预设 课件出示: 春雨的特点:温柔、娇媚; 夏雨的特点:热烈而粗犷; 秋雨的特点:端庄而沉静; 冬雨的特点:自然而平静。 作者爱恋雨的理由是:雨给作者的生命带来活跃,给感情带来滋润,给思想带来流动,使灵魂得到净化。 本文通过对雨的四季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渴望之情和热爱生命之情。 2.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快速默读课文,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大意。 预设 课件出示: 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我”喜欢雨。 第二部分(第25段):描绘四季的雨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6、7段):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3.研读课文,分析标题 小组讨论:既然文章的主体部分是描绘“四季的

5、雨”,为什么题目却定为“雨的四季”? 预设 这样更有韵律美。“四季的雨”单纯强调“雨”,显得呆板、生硬。“雨的四季”充满灵动,赋予了“雨”一定的人格,充满情趣和意境。从内容上看,文章写的不单是四季的雨,更是雨中的四季。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问题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对文章有初步的整体感知,为下面的深入研读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和前两篇课文一样,本文也是用几幅图来呈现主要内容的,我们姑且简单地把它们分别命名为:春雨图、夏雨图、秋雨图和冬雨图。让我们用圈点批注法来学习这几幅“图”。 资料助读: 课件出示: “圈点批注”读书法应从抓关键词语、找重点语句、关注修辞三方

6、面入手。圈点富有形象感、色彩感、动感的形容词、名词、动词,同时重点分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体会文段所展现的作者情感。在文旁批注出自己的疑问或见解感悟。 1.自学第2段春雨图 (1)学生结合课本上的阅读旁批精读第2段,教师可个别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圈点批注”。 (2)生交流批注情况。 预设 批注1: 这一部分写的景物有树、水珠子、水雾、小草等。 批注2: 树:“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把树写活了,人格化了。“特别明亮的”生动形象地写出树木刚刚从寒冬中苏醒过来,树干泛出黄青、嫩叶萌发时的那种鲜活的生机。 花:把花苞里滴下来的水珠子与少女的眼泪作比,说它“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7、,使本来平淡无奇的自然现象拥有了人的神态和情感。一滴水珠尚且如此娇媚,那么那朵花呢?那个春雨浸润下的春天呢?一定是更加美艳动人吧! 水雾:或浓或淡的水雾映射着雨后的阳光,更映射着雨后的美丽世界。 小草:谁听过春草复苏、萌发、成长的声音?作者听到了。这沙沙声是真正热爱大自然、珍视生命、细心生活的人用心灵听到的,这美丽的文字是作者用细腻的心写出来的。 空气:空气本是无色无味的,平常到让人忽视。可是在作者笔下,空气却在春雨过后透出果子一样的芳甜,这与“清新的空气使我觉得呼吸的是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3)根据你的理解与批注,尝试有感情地诵读这一部分。 提示:朗读前提前在文章上做好停连及重音的标记,并

8、读出情感。 课件出示: 停连示例: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2.仿照示例,自主阅读 根据自

9、读第2段的停连示例,自主阅读第35段。 3.归纳总结 (1)这四幅雨景图各有什么特点? 预设 春雨图:温柔而娇媚。夏雨图:热烈而粗犷。秋雨图:端庄而沉静。冬雨图:自然而平静。 (2)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认真读一读。 提示:用停连及重音等朗读技巧传达你从文字中理解到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明确阅读方法后,让学生自由圈点批注并交流所得,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揣摩文中关键的词句,深入体味作者的情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不仅强化了之前习得的朗读技巧,还可以将这些美好的情愫内化为人文情怀。 五、跳读课文,赏析语言 师:刘湛秋用诗化的语言绘出如画的四季雨景,勾画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

10、感情地朗读,并从感官、修辞、写作手法等角度进行品析。 1.自主探究 学生分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交流展示 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教师适时指导、点评。 预设 课件出示: (1)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将树拟人化,赋予了树人的神态和动作。把萌发的叶子比作绿茵茵的波浪。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2)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 (3)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

11、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这四句分别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写出了春天的景象。作者通过抓住春天景物的色彩、情态,运用不同的感官从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描绘了春雨美丽、娇媚、清新、甜美的特点。 (4)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化了妆”,写出了冬雨的美丽与妩媚;“飘然莅临人间”写出了冬雨降临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冬雨的喜爱之情。 (5)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

12、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 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形象地给我们展示了对雨的热爱。 师小结:诗人创作散文,终脱不了诗人的气质。刘湛秋的这篇写景散文用饱含感情的、细腻生动的笔墨,生动地再现了四季的雨的气韵,给我们带来富有诗意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从诗意的语言入手,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字词、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诵读句子,品析文本,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体会作者对自然、生命的赞颂和热爱。 六、析读课文,明晰写法 师:本文是作者的精心之作,也是新时期的散文名篇。通过以上的分析理解与朗读体味,请再次通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通过丰富多样的写作手法来展现四季的雨景的。 (生自由讨论并发言,师明确)

13、 预设 课件出示: (1)以时间为序,思路清晰。作者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地分段描绘出了春夏秋冬四季雨的特点。 (2)抓住特征,细致描绘。作者开头先抓住雨的总特征“美”,然后抓住春雨的“温柔、娇媚”,夏雨的“热烈、粗犷”,秋雨的“端庄、沉静”,冬雨的“自然、平静”分别进行了细致的描绘,特征突出,给人以鲜明的印象。 (3)调动多重感官,描绘细腻真实。如第2段写春雨时,作者从视觉到听觉再到嗅觉,多侧面、多角度地写出了春雨的个性特征,写春雨“驱走了冬天”,使世界改变了姿容,灵动而富于想象,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又生机勃勃的图画。 (4)诗意浓郁,美妙动人。文章用诗化的句子,增强了形

14、象感和动作性的表达,体现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如作者将多种事物拟人化,使自然之物可亲可感;运用了大量形象的比喻句,使读者犹如亲眼见到了各个季节的雨,并沉醉在这四季的雨中。这些新颖别致的语言不仅把四季的雨写得可感可触,更是把它们表现得亲切可爱。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回归整体阅读,从理性上深度解读文本。同时,也启发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吸收有助于自己写作的营养,理性写作。 七、课外延读,仿写创造 师: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感受,总是随着生活环境、生活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作者笔下的雨生动可爱、富有灵性,雨给作者留下了美的形象和记忆,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他生活在太平盛世,未能感受到时代的沧桑之变。而蒋捷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