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5465887 上传时间:2023-10-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7讲 月考复习2-讲义-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五四制)上册(含答案)课 题 月考复习2第四单元复习 教学目标 1、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文。 2、掌握课内古文知识。 3、掌握课内现代文知识 温故知新 上节课回顾: 授课内容 一、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军事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2.相关背景白求恩,全名诺尔曼白求恩(1890年3月3日1939年11月12日),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主义战士

2、,著名胸外科医师。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5年加入加拿大共产党,1938年来到中国参与抗日革命,1939年因病逝世。3.主要内容本文概述了白求恩帮助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经历,表达了对白求恩同志逝世的深切悼念之情,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白求恩同志学习。4.中心句每段中心句:第一段:“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第二段:“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

3、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第三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第四段:“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5.分段及段意全文四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的要点是:第一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第二部分: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第三部分:赞扬自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第四部分: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例题精讲】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能否删去,为什么?(1)“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4、。_ _(2)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_ _2.本文在句式表达上有什么特色?_ _ _【课堂练习】(一)片段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

5、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无不为之感动”中的“之”指代什么_ _2.文中正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第_句,侧面介绍白求恩的句子是第_句。3.选段第句话能否改为“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都佩服,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说说你的理解。_4.这段文字运用了哪种写作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_5.文中对白求恩有三种称呼,“白求恩同志”“白求恩”“白求恩医生”想一想这三种称呼有什么分别。_(二)语段阅读。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

6、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1.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双重否定有什么作用?(4分)_ 2.选文中用了

7、“白求恩”“白求恩同志”和“白求恩医生”三种称呼,如果改用同一种称呼好不好?为什么?(4分)_ 3.这段文字批评了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的态度,与白求恩同志 _形成鲜明对照;批评了不少人对同志对人民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的态度,与白求恩同志 _形成鲜明对照。(4分)4.选段列举了几个反面事实进行对比,其作用是()(5分)A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从而有力地阐述和证明了论点。B突出了白求恩伟大的国际主义思想,从而有力地阐述和证明了论点。C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从而有力地阐述和证明了论点。D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阐述和证明了论点。5.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意

8、思。(3分)_二、植树的牧羊人【知识梳理】1.作者名片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他的作品风格多样,很难被人归类,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2.背景链接 植树的牧羊人是法国作家让乔诺用23年时间为我们写的震撼心灵的环保主题的故事,当这本书送到出版商手里时,仅仅有7

9、页是打字机打出来的,其余全部是作家一笔一笔手写的。画家弗瑞德里克拜克花费了5年时间以熏瞎一只眼睛为代价来完成这部作品的绘画。让乔诺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非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部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植树的牧羊人是让乔诺晚期的作品,是虚构的小说世界。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作出了贡献。3.主要内容叙写“我”三次造访艾力泽布菲老人,看到老人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着选种、种树的工作

10、,使得荒山变成了绿洲,给当地人们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勃勃生机。4.主旨植树的牧羊人通过讲述者“我”一段跨越四十年的回忆,讲述了牧羊人用双手把荒漠变成绿洲,使万人享受幸福生活而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表达了牧羊人执着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上帝如果赋予我生命,我就应该去种树,而最终人定胜天的思想,赞扬了他无私和给予的奉献精神,探寻了人类幸福的根源以及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的问题。5.文章分段第一部分:老人心存善念荒山苦植树第二部分:老人十年植树已蔚然成林第三部分:老人创造奇迹改变了环境第四部分:老人健康长寿荒地成沃土6.脉络梳理时间顺序人物概况牧羊人的情况环境初遇牧羊人(112)自信、安静、忠厚、养羊种

11、树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种、种树。荒地废墟,没有水再见牧羊人(1318)身体硬朗、沉默寡言、养蜂种树改为养蜂,继续种树,而且种的树品种逐渐增多。有三块树林最后一次相见(19完)87岁他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动摇,继续种树。绿洲,一万多人居住【例题精讲】(一)句子含义1.“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创造”,这句话有什么深层含义?_ 2.“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作者这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_(二)人物形象1.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

12、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_2.牧羊人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_3.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_4.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_5.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_6.他停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地埋上土。_7.“不晓得,可能是公有地吧!不过管它是公有地,还是私有地,跟我种树有什么关系?”这几句话表达了牧羊人怎样的品格?_8.课文的4至7段作者主要采

13、用了什么样的方式来描写牧羊人?概括说说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_9.第五自然段中对老人进行了怎样的描写 有什么作用_ _(三)语言赏析1.在我眼里,他就像是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_2.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_3.房顶很严实,一滴雨水也不漏。风吹在瓦上,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_4.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等环境,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_5.“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的吼叫。”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_6.向远处望去,看到了一片灰

14、灰的薄雾,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_7.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_【课堂练习】植树的牧羊人(法)让乔诺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长途跋涉走进法国普洛旺斯高原,来到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放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一棵树也没有。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一座尖塔倾圮的教堂,显示这里曾经有人居住,但是现在却毫无生命的迹象。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由于我的水在两天前就喝光了,所以急需找到饮用水。我原本以为村子里应该有水井,找到时才发现,它早已干涸。 我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心想:要找到水,恐怕是没指望了。就在我爬上一个山坡时,忽然看见远处山谷似乎有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棵枯树,但不论怎样我还是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还有一群绵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从一口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