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508730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X 页数:52 大小:591.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课件(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十 六 单 元历历 史史第47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内 容 索 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图示构建图示构建课标要求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备考指导1.了解学校教育、印刷书、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发展史实,分析它们对人类文化传承的价值与意义2.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与意义;认识对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和方法;理解世界遗产公约通过的价值或意义3.了解世界各国著名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认识其对人类文明发

2、展的意义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一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一、学校教育的发展1.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官学的发展汉朝设立的太学,以及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中央官学之外,还有自汉朝开始设立的地方官学。(2)私学的发展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改变了“学在官府”的情形。其中儒家的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的思想也各有特色。唐朝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宋朝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位于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3)作用无论官学还是私学,在古代文化

3、保存与传播上,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2.古代西方教育: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3.近代西方教育的发展(1)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2)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3)德国人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4)美国大学则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4.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北京大学建立:京师大学堂创建于戊戌维新运动中,既是近代中国第一

4、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主导新式教育的推进,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改名: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发展:1916年,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将其定位为“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2)清华大学建立:1911年创办的清华学堂,次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发展:清华大学延聘国内外著名学者执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高水平的大学。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教育的发展(1)概况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

5、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国家提出了受教育者要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国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教育事业受到很大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教育改革的步伐加快。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大量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迈入历史新征程,高校年毕业生人数从16.5

6、万增长到820万;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得到更有力的保障。(2)意义: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二、印刷书的诞生1.最早的书籍(1)世界: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2)中国: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盛行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2.造纸术与印刷术 3.印刷书的历史意义(1)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2)大大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

7、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三、图书馆的成长1.世界图书馆(1)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收藏有约25 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了当时亚述的全部知识。该图书馆是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2)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在保存古典时期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私人图书馆也随之兴起。(3)公共图书馆: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家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2.中国图书馆(1)古代藏书官家藏书:古代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并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私家藏书:明清两代出现了一批著名的藏书家和藏书

8、楼。明朝中期建造的天一阁,是古代中国私家藏书的代表。(2)近现代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师图书馆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四、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1.世界的博物馆(1)最早的博物馆: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图书馆、动植物园,还有缪斯宫。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2)近代博物馆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8

9、世纪,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起来。2.中国的博物馆(1)最早出现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的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也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是1905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2)近代发展1926年,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开馆。1933年,蔡元培等倡议在南京建立“国立中央博物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故宫紫禁城内,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是为

10、保护清朝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珍品而建立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以及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故宫博物院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现有藏品总量186万余件,一级藏品8000余件。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博物馆。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组建。该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3.博物馆建设的意义(1)近代以来建立的博物馆,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2)博物

11、馆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知识点二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1.世界各国保护及研究文物的传统(1)在欧洲各国的皇室、贵族和教会中,收藏艺术珍品和宗教遗物之风颇为盛行。(2)中国历代帝王、达官贵人和民间收藏家十分重视收藏各种器物、字画、书籍等,针对古代器物进行分类、著录的金石学还发展成为专门之学。2.通过立法进行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1)1834年,希腊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2)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保护文物古迹的高潮。1964年的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是关于古迹

12、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强调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以历史的真实性为第一要义,有着深远的意义。(3)中国立法保护文物古迹二、世界遗产公约1.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1)背景: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财富。(2)制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7届会议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简称世界遗产公约。(3)宗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4)内容充分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对于一部分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重点保护。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5)发展表现:199

13、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条例,正式提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又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意义:不仅完善了对文化遗产的认识,而且表明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意义。2.中国与世界遗产公约 三、各国的历史遗迹与文化遗产1.古代文明遗迹: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遗迹主要包括雅典卫城、古罗马城、阿布辛拜勒神庙、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2.近代的文化遗产:佛罗伦萨成为展示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文化遗产。这里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极为丰富的博物馆,堪称包罗万象的艺术之城。3.中国(1

14、)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长城、莫高窟、明清皇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五项世界文化遗产,以及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的泰山。(2)截至2020年底,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已达42个。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3)国务院批准命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截至2014年共有1372项。(4)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明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任重道远。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1早期国家的特征材料一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建立岳麓书院。南宋张栻主教期

15、间,在其所著的岳麓书院记中强调,岳麓书院的教育宗旨是“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书院经常举办讲会,主讲教师欢迎别人质疑问难,师生相互切磋交流,外地士子也可来听。1167年,朱熹来访,与张栻论学,举行了历史上有名的“朱张会讲”,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1194年,朱熹重整岳麓书院,颁行朱子书院教条。1507年,王守仁来岳麓讲学。乾隆时期山长(校长)王文清制订学规18条,其中10条讲如何做人,8条讲如何做学问,压轴的一条即为“疑误定要力争”。书院景色优美,处处体现着于山水自然之间体悟“斯文”之道的智慧。摘编自宋明昌“八大书院”是传统文化的名片材料二三代漆文竹简,冗重艰难,不可名状;秦汉

16、以还,浸知钞录,楮墨之功,简约轻省,数倍前矣。然自汉至唐,犹用卷轴,卷必重装且每读一卷,或每检一事,绌阅展舒,甚为烦数,收集整比,弥费辛勤。至唐末宋初,钞录一变而为印摹,卷轴一变而为书册,易成难毁,节费便藏,四善具焉。明胡应麟经籍会通研读分析研读分析(1)材料一阐述了岳麓书院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反映了岳麓书院的教育宗旨、办学方式、学规院规的制订等。(2)材料二反映了印刷书籍演变的阶段历程和原因。探究运用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岳麓书院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作用:有利于学术争鸣;推动了儒学的发展;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培养了人才;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为后世的学校教育提供借鉴。(2)根据材料二,说明我国古代书籍的演变过程及原因。过程:从竹简到手抄卷轴,而后发展为印刷书册。原因:竹简沉重,手抄简便;卷轴不便翻阅、收集和整理;印刷书册易于成书,成本较低,便于收藏保存。归纳概括1.书院教育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实行讲会制度,提倡百家争鸣。学习以个人钻研为主。师生关系融洽。(2)意义书院扩大了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范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弥补了官学的不足。书院提倡自由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