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495879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主题训练-理性思维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一个“度”,常说的过犹不及就是这个意思,多了少了都不好。所以说万事万物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然而,生活中,如果我们处处死守着某个“度”,时时依“度”而行,照“度”而为,那又未免僵化、死板。仔细想想,为人也好、处事也罢,为生活、为事业,哪有什么真正的“度”?人们所谓的“度”,不过是一种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该予以破除。针对上述说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度”的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2、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常言说,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是比喻人或事物不断发展更迭,新陈代谢;多指新人新事代替旧人旧事。现在,“前浪”与“后浪”等词语经常见诸报章。前浪,特指历史进程中的前人与前辈;后浪,多指在时代大潮中的年轻一辈。有人说,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还有人说,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还有人说,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请以“前浪与后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3、写作。在二十四节气中,有小暑也有大暑,有小寒也有大寒,但有小满却没有大满。小满被称为“最有智慧”的节气,它代表了古人的一种人生态度。“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履盈满者,宜思之。”菜根谭卫人钓到一条难以得到的鳏鱼,子思问他怎么钓到的,卫人说,他开始下钓时用一条小蝙鱼做诱饵,鳏鱼经过时不屑一顾,后来他把蝙鱼换成半只猪,鳏鱼就吞下去上钩了。孔丛子抗志钟表业是前工业革命时期最为精密的手工业,无任何自然资源的瑞士人在这一巴掌大的天地里死磕打磨,硬是开出一片自己的江山。在瑞士手表界的高端手工作坊中,每一块手表的上百个零件的打磨、组装都是由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师手动完成。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4、请结合2-3则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一切理解都包含某种前见。”“前见”是理解者在认识一种事物之前对事物的先行判断或者理解。有时,前见有助于提前认识事物,成为预见。有时,前见有碍全面认识事物,成了偏见。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人生几“度”度,一个古老的文字,一个智慧的象征。度,是正邪的鸿沟,是存亡的交界。有了度,才有了春与秋

5、其代序的轮回,才有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的景致;有了度,才有奔流的江水,才有清脆的鸟语,才有绽放的红梅。人不离世,也自然少不了几分度。若把握不当,便枉此一生。谨慎过度就是胆怯,认真过度就是刻薄,执着过度就是顽固。菜根谭有云:“气象要高旷,而不可疏放;心思要缜密,而不可琐屑;趣味要冲谈,而不可偏枯;操守要严明,而不可激烈。”这便是人生之度。人生有度,心绪会宁静,道德会崇高。有些人不懂节制,不懂适可而止。他们或情感激烈,宣泄不加禁止;或追名逐利,永远不知尽头。他们的心永远在世间名利纷争中颠沛流离不得安宁,自然无暇来形成高尚的道德。但是有度的人,冷静,淡然。林则徐把“制怒”二字挂在堂前,也把“度”放在心间

6、,这样的人怎能不成大器!人生有度,灾祸会远离,生活才幸福。范蠡在助越王打败吴国后,很有权势。但他的心中有度。他深知物极必反的道理,也懂得:“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于是毅然弃官隐于世间。相反,文仲就不那么幸运了。同样是功臣,他就少了点度,仍留恋官场。这让越王怎能不顾虑?所以,范蠡急流勇退,功成名就;文仲不懂节度,身首异处。这不得不让后人警醒。人生有度,事业才不会衰落。没有合适的度,任何人都不会有长久的事业。唐玄宗便是一个极有代表性的例子。执政前期,他励精图治,有法有度。开元盛世之时,他却把曾经恪守的度抛在脑后,纵情声色犬马之中。终于,安史之乱的铁蹄捣碎了一个帝国的美梦,繁华如秋叶般凋

7、零,盛世只能在梦中追忆。由兴盛到衰败,大唐的命运不正是在度的边缘徘徊吗?所以说,度成就了完整高尚的人格,成就了知足常乐的智慧,成就了雄伟壮丽的事业。每个人都应该在心中装有几分度,让自己在世间崎岖的路上走出坚实的脚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两段转折关系的文字组成。第一段文字,强调了讲究“度”的重要性。第一句话指出度的内涵是“过犹不及”“多了少了都不好”,第二、三两句话指出不讲究“度”的后果,第四句话从所做之事的性质的角度解读如何把握“度”。第二段文字,强调不要处处死守某个“度”。第一句话指出死守某个“度”会僵化死板,第二句话指出没有真正的“度”

8、,第三句话指出“度”是约束思想和行为的框框,应破除。材料的主旨是我们要讲究“度”,但又不能处处死守某个“度”,可见材料对于“度”的理解本身就具有辩证性,考查的是考生的思辨能力。“度”的含义极为丰富,这里指的是为人处事的一种准则(尺子),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在生活事业上,凡事都要适可而止,做事要恰到好处,切忌过犹不及。但实际上“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需要视情况、场合、对象、事情的性质而定,情形不同,“度”的标准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视情况而灵活应变,同时又能理智处理各种事情,力争做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如果我们如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般地死守着某个标准(“度”),那么最终只会束缚

9、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我们做事变得僵化死板,不知变通。这样的“度”必须予以破除,否则于人于事均无益。从“谈谈你对度的理解”可知,文体主要倾向于议论文,考生可以以辩证思维,运用正反对比式结构谈凡事应该讲究“度”,但遇事又不能死守某个“度”。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度”,为什么要讲究“度”,如何打破“度”等。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凡事要讲究“度”。2.人生有尺,做人有“度”。3.固守某个“度”,反而过犹不及。4.“度”无标准,恰到好处即为“度”。2例文:前浪也曾是后浪,何妨再做前浪人说起“前浪”和“后浪”,我想起增广贤文中的那句“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树木到了春天还能

10、再次发芽,而人生却不会有两次少年时光。作为只有一次少年时光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前后浪的关系? 李敖写过一句打油诗:“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后浪风光能几时,转眼还不是一样。”难道“前浪”的命运只有“死”吗?其实不然。“前浪”的生命在于一种“人梯”的灵魂。就像苏轼的“带货”,他不仅写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样的文字称颂黄州猪肉的价廉物美,还写下“几思压茅柴何从得此酒”这样的诗句称赞黄州的茅柴,这还使小作坊酿酒后来竟变成世间的名品。这样的“前浪”,又怎会直接瘫倒“岸滩上”呢?面对近代以来的民族危亡,“前浪”们前赴后继投入到追求

11、真理、追求进步的斗争,实现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前浪”们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建设、兴学助教;面对改革开放的大江大河,“前浪”们选择了远方,砥砺奋进,风雨兼程。你们说,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是这个国家的“后浪”,但我要说,尊敬的“前浪”们,你们才是这片风景的缔造者!是你们缔造了文明成果,我们才能够尽情地享用!不仅如此,前浪还蕴含一种成熟后博大的胸怀。就像泰戈尔所说:“当我们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这种前浪的伟大,并不一定惊天动地,它也可以润物如酥。就像在第四季中国诗词大会上,董卿老师说的,是那些先贤圣人,“用生命写下的这字字珠

12、玑”,直到今天,都“依然在滋养着我们的心灵。”难道这样的伟大,不令人惊叹吗?习总书记曾说:“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如果说“人梯”是“前浪”的灵魂,那我想“奔涌” 便是“后浪”的精神。哈萨克斯坦诗人阿拜库南巴耶夫说:“世界有如海洋,时代有如劲风,前浪如兄长,后浪是兄弟,风拥后浪推前浪,亘古及今皆如此。”俄罗斯文学家果戈里也说:“青年之所以幸福,是因为拥有未来”。如果“时代”是“劲风”,那么“未来”这股“后浪”一定是乘着这阵“劲风”奔涌向前吧!如今的我们仍处“后浪”之时,习总书记说:“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

13、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我们要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更要成为后人的“前浪”,未来的“肩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前浪与后浪”发表看法。由“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含义出发,引出关于“前浪”“后浪”的内涵的解释;接着阐述一些人的看法,如“要把前浪打在沙滩上”,意思是后浪定能胜过前浪;“世界就是要靠我们后浪”强调了青年的力量;“前浪也曾经是后浪,现在的后浪也会是下一辈的前浪”则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前浪”“后浪”,体现一种继承和发展的连续性;“

14、后浪只有继承前浪的经验、吸取教训,不负自己的使命与担当,才能代代相传”指出了“前浪”的作用,也给“后浪”指出了正确做法。作文要求以“前浪与后浪”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前浪”与“后浪”之间有诸多关系,如前浪是后浪的赶超目标,又是学习榜样;后浪是前浪的威胁,又是激励其继续前进的动力;前浪的某些精神和品质需要后浪继承并发扬,前浪的很多成就需要后浪去超越;后浪推着前浪走,后浪才是推动历史浪潮不断前行的动力,前浪后浪团结合作才能共创和谐社会等。写作时,要从“前浪与后浪”的关系出发,辩证看待二者的关系,全面分析各自的作用;也要从“后浪”自己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论述我们这些“后浪”应该用怎样的奋斗与拼搏,怎样

15、的责任与担当,践行作为“后浪”的责任,担负起祖国的未来。立意:1.“前浪”“后浪”都是时代“弄潮儿”。2.秉承前浪精神,开创后浪时代。3.前浪后浪共携手,实现中华复兴梦。4.不管前浪后浪,只要能乘风破浪,就能站在时代的浪尖。3例文:以高调做事添力量,用低调做人展价值百年沧桑巨变,看寰宇风云,东海扬尘,渊渟泽汇,吾辈复登临;而今中华复兴,叹盛世繁华,高潮迭起,重任在肩,青年怀天下。正如材料中所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履盈满者,宜思之。”又如瑞士手表工匠追求极致完美,在巴掌大的小手表里打出一片天地。所以我认为:青年一代的我们必须以高调做事,用低调做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低调做人,淡泊名利。“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作为年轻人,坚韧之志是纯粹的支驻,是做事的灵魂,在做事的旅途上,我们切不可“心急”更不可“浮躁”,切不可一会踌躇满志、豪情万丈, 一会儿又偃旗息鼓斗志全无。我们要学习于敏等时代楷模的家园情怀,效访大学生村官秦玥飞的奉献自我,涵养出“纯精做事”的高贵品质,锻造出行望远,海阔天空的超然境界,为中华民族添砖加瓦,铺路架桥。迢遥不畏千程路,只将贞志凌冰雪高调做事,心有家国。“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收群星。”从“嫦娥”奔月到“羲和”探日,从神舟扬帆到天宫览胜,从载人航天到探月工程,从太空行走到长驻空间站,中国航天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