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资料高中语文古诗文文白对译课外古诗词

gege****66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18MB
约16页
文档ID:364957934
微资料高中语文古诗文文白对译课外古诗词_第1页
1/16

静 女《诗经·邶风》一、《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二、创作背景《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对此诗,则有多种理解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一、思想主旨《邶风·静女》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此诗写青年男女幽会的过程,表现了男子对恋人温柔娴静的称赞以及对她的深深情意,体现出年轻男女之间爱情的美好。

全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得惟妙惟肖二、思路结构三、诵读节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四、参考译文娴静的女子很漂亮,在城角楼上等待我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我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娴静的女子真美好,送我一枝红彤管彤管色红而光亮,喜爱你的美丽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确实美好且与众不同并非你这荑草美,美人相赠厚情意五、艺术手法①采用“赋”的表现手法直接铺陈叙事,巧妙选用细节,其中动作细节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表现出男女主人公热烈淳朴的恋情②静女贻彤管、荑,把人、物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男女之间的一种大胆而热烈,美好而甜蜜,纯朴而真挚的爱情跃然纸上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③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六、后人评价清代陈震《读诗识小录》:“有写形写神之妙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其传神处,尤在‘搔首踟蹰’四字耳1.对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爱而不见 爱:同“”,隐藏。

B.说怿女美 说:同“悦”,和“怿”一样,都是“喜悦”的意思C.匪女之为美 匪:同“非”女:同“汝”,你,这里指姑娘D.自牧归荑 归:同“馈”,赠送解析 C项,“女”同“汝”,这里指荑草答案 C2.下列对这首诗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题目“静女”,是指娴静的女子B.“爱而不见”的意思是说故意藏起来不出现,逗小伙子着急C.“说怿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丽的彤管映衬得你更美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这两句称赞姑娘送给他的荑草实在美得出奇解析 C项,这句话的意思是“喜爱你的美丽”答案 C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诗基调欢快而富有情趣,叙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过程B.“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这个细节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小伙子当时那种焦灼不安的情态C.无论是赠彤管,还是赠荑草,都发生在同一天,可见这对青年男女的恋情已到极致D.这首诗除了细节描写外,还运用了双关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动活泼,富有情趣解析 C项,没有根据断定“都发生在同一天”答案 C4.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 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求爱情的女子。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5.情境默写6分)(1)《静女》中写男子找不到女子时的焦急神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静女》中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 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3)《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别具真率纯朴之美答案 (1)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彤管有炜 洵美且异 (3)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一、《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选辑,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而成这十九首诗习惯上以首句为标题《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二、作者简介萧统(501—531),南朝梁代文学家,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两岁被立为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召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3万卷,编集成《文选》30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三、创作背景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壈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涉江采芙蓉》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作《古诗十九首》大约是东汉后期作品,当作于汉献帝建安之前的几十年间一、思想主旨此诗借助他乡游子和家乡思妇采集芙蓉来表达相互之间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痛苦。

全诗运用借景抒情及白描手法抒写漂泊异地失意者的离别相思之情;从游子和思妇两个角度交错叙写,表现游子思妇的强烈情感;运用悬想手法,在虚实结合中强化了夫妻之爱以及妻子对丈夫的深情二、思路结构三、诵读节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四、参考译文(我)坐船来到湖上采摘荷花,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有很多芳香的花草采来的荷花要赠送给谁呢?我思念的那个人在远方回头眺望故乡,归家的路是那样的漫长双方心意相通而分隔两地,只有忧愁伤感到终老五、艺术手法1.以具体表达抽象通过具体的物象真实地再现抽象的情感《涉江采芙蓉》中的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就是为了表现主观情感而作的必要的渲染和衬托如以“采芙蓉”这一具体的行为,来表达抽象的感情2.由实入虚,从眼前景向心中情逐渐过渡首两句由“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的目见实景起笔,接着两句突然一转,写其被采到手的芙蓉触动思绪,反问一句:“采之欲遗谁?”并随之作出补充解释,道出了原委:自己的心上人此刻正远在天涯全诗的情绪由此发生了转折,从开首的喜悦一变而为消沉3.对写法善于捕捉刹那间感触的特点,以触景生情。

从思念对象的角度落笔,来衬写诗人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往往宛转含蓄,意境深远,虚实相生,别有韵致,可谓颇具匠心六、后人评价中国诗经学会会长夏传才《中国古代爱情诗选讲》:“这是一首游子思乡怀人的诗他采摘了兰草,想送给心上人,可是心上人却在遥远的故乡,这束芳草送给谁呢?想到同相爱的人分隔异地,诗人不禁悲从中来这首诗点化了楚辞采芳寄情的意境,表现出相会无缘的浓厚的感伤情调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涉江采芙蓉 芙蓉:荷花的别名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荷花)往往也暗关着“夫容”B.还顾望旧乡 还顾:顾恋,顾惜C.长路漫浩浩 漫浩浩:犹“漫漫浩浩”,这里用以形容路途的广阔无边D.同心而离居 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关系,这里是说夫妇感情的融洽解析 B项,“还顾”意为 “回顾,回头看”答案 B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予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心上人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夫妻对离居生活的痛苦和绝望解析 D项,应该是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爱的决心答案 D3.《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芙蓉”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6分)答案 因芙蓉花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具有高洁、素雅、清幽的特点,所以诗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能营造素雅的意境,象征纯洁的爱情,给人以美的联想4.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6分)答案 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5.情境默写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角度变了,转为从远在洛阳求仕的游子方面写。

在这样一个季节里,自然想起家乡采莲一事,只是举目远望,回乡的路途绵延无尽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话写出了游子从眼前想到此后生涯,想到两个相爱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游子的情绪更加黯然销魂答案 (1)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2)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3)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作者简介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山隐士,南唐中主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为苏辛所谓的 “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二、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