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495869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24.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主题训练-人民日报报道评论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微博发了一条博文,引发网友热议。1964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2003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2021年10月16日的人民日报报道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这看似极为巧合,但巧合中又有着深刻的必然。上述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民日报曾评论说:“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社稷;记住乡愁,就是记住祖宗

2、;记住乡愁,就是记住根本。”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家乡的传统文化是乡愁的载体: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历史名人、风俗人情因此,记住乡愁就是要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为此,你的家乡拟举办一次以“家乡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展览,并征求你的建议。请综合以上材料,结合你对自己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提出你的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0年,人民日报在给青年人的信中写道:青年、国家、时代,是形影相随的铁三角、彼此助推的浪涛。1933年东方杂志发起全国性“征梦

3、”活动:你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你的个人生活有什么梦想?今天,也不妨想想你的答案,这个答案有多雄奇,中国就有多美丽。我们无需掩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它就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但我们也深知,一只风筝要飞起来,必须站到时代的风口。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很近了。未来的中国并不缥缈,就在大家的手里。复兴中学正在举办“青年,国家,时代”主题征文,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过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年轻人,恐怕都没有像今天这

4、样,从一出生,就具有令人称羡的国际化基因,这是现代中国在这代青年人身上打下的最鲜明烙印。从“观察世界”,到“融入世界”,再到“影响世界”,年轻人由被动到主动,背后更彰显着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已悄然改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国进入新时代,也同样为你提供了一个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机会。得天独厚的开阔眼界,让你能够站在历史的塔尖,张望更加遥远的未来;中西古今的比较视野,让你手握丈量世界的工具,观察和理解更为复杂的人和事。也正因此,知识渊博、思想开放、头脑灵活的我们,肩上自然也就多了一份使命。如果说百年前,仁人志士走出国门,只为求一纸救国良方,虽有所得,却难掩心中的屈辱和无奈;那么今天,伴随一带

5、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使命,你的心中应该有十足底气,去勾画和塑造整个世界的明天。(摘编自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2018年2月人民日报)围绕“走向世界舞台中央”这一话题,选择一个角度,联系社会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申论。要求:归纳材料观点,分析其中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列出方案并进行论证;观点明确,客观中肯,逻辑性强;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3月14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安徽祁门的一位农村女孩江雪霞。这个出身农家的江雪霞是全县高考文科状元。大学毕业后,已在大城市找到高薪工作的她,最终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当茶农,凭着“学霸”的拼

6、劲自创粽子茶,一年卖出40万颗,帮村里贫困户、留守妇女每户增收5000元。有人认为高考状元就应该留在大城市,村里人也认为“读书好就要跳出农门”。面对这些议论,江雪霞却说:“高考第一名就一定要留在大城市吗?”她认为读书的意义就在于帮助更多的人!高考文科状元回村当茶农,你怎么看?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例文:巧合含必然,奋斗筑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这三项成就令国人自豪和骄傲,引发网友热议。特别巧的是他们都发生在同一天10月

7、16日,三个巧合跨越57年的同一天。 这辉煌成就的背后,蕴含着无数人的努力奋斗,这一巧合是跨越半个多世纪不懈奋斗的必然。生逢盛世,吾辈当自强,这是我们每个青年都应该牢记的历史使命。想当年,革命的成功也不是巧合,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从“小红船”到“大巨轮”,从“春天的故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为新时代中国梦不断奋斗。揆诸历史,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次奥运会成功举办,第一艘载人飞船飞天一个个小的片段,慢慢组建成了一部奋斗史。这些都是我们奋斗的“营养剂”,我们不仅可以从中汲取奋斗经验,还能将其转化为各项工作的内驱力,再创新的佳绩。 忆往昔

8、,科技的成果更不是巧合,是中国人自己奋斗的必然。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物质条件极度匮乏,为了摆脱困境,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科学家们心存信念,砥砺前行,不懈奋斗。终于,在 1964 年 10 月 16 日,一朵 蘑菇云从罗布泊深处腾空而起,中国第一个原子弹爆炸成功,没有外国人参与,是中国人自己搞出来的,这个爆炸不是偶然,更不是巧合,这是我们奋斗的必然,从此揭开了我国科技发展的序幕。 看今朝,我国科技领域飞速发展,更是几代科技人不懈奋斗的结果。科技领域的奋斗让中华民族在复兴路的伟大道路上越走越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曾提到“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

9、”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S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也不是巧合,这都是几代科技人不懈奋斗的结果,奋斗让祖国强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成为一代青年奋斗前进的无悔信念。奋斗的集结号已经吹响,青年生逢其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需要每一个人的不懈奋斗,我辈应努力奋斗,以无畏的担当,书写出更华彩的篇章,接续奋斗出每一个巧合与必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为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为图文混合式材料。审材料:材料给的是一条博文,叙述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神舟十

10、三号发射圆满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是一次让中国人挺直腰杆的爆炸;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载人飞行;神舟十三号发射圆满成功,可以证明我们空间站的太空驻留能力已经是世界一流。这三件大事是不同年份发生的,但都在10月16日同一天,这三张同一天的号外,记录了一代代中国人的奋进脚步。这三件国之大事能一个接着一个成功,原因何在?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无私付出,在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这“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看似巧合,但巧合中又有着深刻的必然。“世上事哪有这么多巧合,所有巧合回头望去,皆有迹可循”。考生要思考的必然,要思考的感

11、悟和认识,在于无数中国人的奋斗精神,这精神可以是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 “两弹一星精神”;可以是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还可以是其他的精神,比如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种精神在我们青年上要得到传承,青年要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和“航天”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奋斗。巧合纯属意外,但奋斗的精神是必然的。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才有我们今天的一个又一个必然的成功。行文思路:由 “跨越时空的同一天”的博文引出观点“回头看巧合,奋斗铸必然”,接着论述成功被误读成

12、“巧合”,通向它的路上一定有奋斗的“必然”,一代又一代人的汗水,成就了中华民族今日之辉煌;然后举出材料中的原子弹、航空航天事例进一步论述成功不是“巧合”,而是无数人接续的奋斗的结果,再联想到中华百年历史,救国时、建国时、兴国时,无不是奋斗铸就的。最后再次照应观点“回头看巧合,奋斗铸必然”。立意:1.跨越时空不谋而合,国家崛起是必然。2.成功之中蕴巧合,奋斗之下有必然。3.跨越时空似巧合,接续奋斗是必然的。4.巧合实为必然,奋斗创造非凡。5.巧合蕴含必然,实力铸就辉煌。6.时空之巧合,历史之必然。7.巧合中含必然,奋进中筑成功。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围

13、绕“家乡传统文化”审题立意。材料告诉我们,传统文化与乡愁息息相关,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为此题目设定了一个拟举办“家乡传统文化”主题展览的情境,要求考生提出建议。要想提建议,需要学生了解这次展览分成几个版块,要展示家乡的什么,换言之,就是要对家乡传统文化有所了解。了解的内容可以是材料中提到的名胜古迹、神话传说、历史名人、风俗人情,也可以有其他内容,如传统工艺、传统美食等等。在了解家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建议这次展览分成几部分,各自的主题是什么,要展示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什么价值。这里可以将传统文化与乡愁、与文化自信关联起来。其次,作为建议,也可以提

14、议展览的形式多样,比如有实物展示,有传统技艺的表演,有情景剧等,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人们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文化自豪感,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最后,注意建议要分条列举,表达条理清晰。立意:1. 传承传统文化,记住乡愁 。2. 守住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3. 热爱传统文化,热爱我们的家乡。3例文:以奋斗与担当写下青春诗行“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中央主要领导深情寄语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鲁迅先生说,青年“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

15、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是最富生命力、最有创造力的群体,是国家的明天、民族的未来。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这是对青年的殷切期望,更是青年自身成长、实现价值的必由之路。今天,继续发扬五四精神,正需要青年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担当精神。探索尝试,并不可怕;负重前行,不是吃亏。“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唯有不断探索尝试,勇于走在前列,才能领略最美丽的风景、成就最壮丽的人生。有驻村当“第一书记”的年轻干部说,驻村扶贫是很辛苦,但是看到老百姓的笑脸,就觉得自己“真正来过,没有白活”。青春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收获的不仅是他人的褒奖,更是自己内心的充实,是“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的饱满人生。温室中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唯有经风雨、见世面、受考验,才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王中美在电焊行业扎根19年,终成中国建造队伍中的“女焊将”,把青春画卷书写在跨越大江大河的大桥之上;年轻的“月宫一号”团队,完成了为期370天的“月宫365”实验,创造了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密闭生存实验纪录。担当起自己的责任,才能不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不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马克思曾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