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92793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巩固练习第十五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规范练15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一、选择题1.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一些仁人志士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以实现变法图强的梦想,但最终无不以失败告终。这充分表明( )A.中华法系独树一帜,无法汲取现代法律文明成果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C.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D.地理环境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只有到了近代社会,法治才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 )A.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B.古代社会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C.法律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

2、正常的社会生活D.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是由我国国情和社会制度的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论述,错误的是( )A.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B.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C.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4.下图漫画表明( )行政机关要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国法律体系日趋完备A.B.C.D.5.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4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

3、的规定,要求从侦查、起诉、辩护、审判等方面明确非法证据的认定标准和排除程序,切实防范冤假错案产生。该要求( )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是预防腐败的根本措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体现能彻底根除司法中不公正现象的发生A.B.C.D.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决定(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C.体现了国家将人权保障贯穿于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7.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等六部法律。

4、这有利于( )全体公民严格执法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B.C.D.8.对下图漫画各负其责认识正确的是( )各负其责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凡不按法定程序行使权力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A.B.C.D.9.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要坚持五大原则: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第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第三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第四,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五,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这五大原则中,首要的是( )A.坚持中国共

5、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主体地位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D.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0.“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维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尊严要求政府( )依法履行职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升公务员的法治意识,打造法治政府加强司法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执政A.B.C.D.1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需要( )坚持人民主权原则,以维护和促进全体公民的权益为目标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所有权益为最高价值追求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差

6、别保护一切正当利益法律必须承认、尊重并保护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A.B.C.D.12.我国的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要做到( )行政机关要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A.B.C.D.二、非选择题13.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有利于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十九大报告指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7、加强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进行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推动我国全面依法治国。14.从“法制”到“法治”,法治建设在路上。材料一材料二法治建设在路上(1)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阐述“法制”和“法治”的区别。(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运用法治知识并结合材料对此予以说明。参考答案课

8、时规范练15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1.C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了机械照搬西方法治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C项当选;A项表述过于绝对,不选;B项与题意主旨不符,不选;生产方式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D项错误。2.D 古代社会人治超越法治,近代社会崇尚法律权威,根本原因在于生产方式的不同,D项当选;A项强调法的产生与题意不符;B项与设问构不成因果关系,不选;C项强调法的社会职能,与题意不符。3.B B项反映的是一般意义上法的起源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B项错误,符合题意。4.B 漫画寓意在于党和政府加大反腐力度,因此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5.A “根本”说

9、法错误,排除;错在了“彻底根除”,排除;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6.C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新法律的规定保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是C项观点的具体表现,因此C项符合题意;材料重在说明我国新制定的法律中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的相关内容,而非强调法律的权威,A项排除;材料的主要内容不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关系,因此B项与题意不符;法律规定内容是对政府行政机关权力的规范化,并非对其权力的缩小,所以D项错误。故选C项。7.D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六部法律,体现了我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符合题意;严格执法属于执法机关

10、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责,所以错误,故选D项。8.B 漫画体现积极履行责任,符合漫画主题;与题意不符,排除。9.A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因此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首要的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故选A项。10.A “国家宪法日”设立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用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普及宪法知识,维护宪法尊严。维护宪法尊严要求政府依法履行职能,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提升公务员的法治意识,打造法治政府,故入选;“加强司法监督”的表述错误;错误,政府要依法行政,故选A项。1

11、1.D “以维护和促进全体公民的权益为目标”,该观点混淆了公民与人民的区别,错误;“所有权益”的表述错误,应当是以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为最高价值追求,错误;题目中,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突出人民主体地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为此必须要承认、尊重并保护人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无差别保护一切正当利益,入选。故本题选D项。12.A 本题考查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做法,符合题意;体现宪法原则;属于国家做法,均与题意不符,排除。13.答案意义:有利于完善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有利于促进社会

12、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措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依法执政,加强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立法机关要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维护宪法权威,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行政执法效能。司法机关要做到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提升司法效率和司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解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政治与法治的有关知识,问

13、题指向是分析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应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分别从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公民等主体的角度来分析说明。14.答案(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指一整套法律规则以及法律的制定与实施等各种制度,是相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而言的;“法治”则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一种治国理论与原则、制度,法制不一定涉及前述的治国理论,但它却是法治应有之义,一个国家法律再多,如不遵循法治原则,就不能说实行法治;从实践上看,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有法律制度,但不一定都实行法治。(2)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

14、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可以为改善国家治理开辟广阔空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意味着法治国家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要准备在国家治理领域打攻坚战、持久战。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解析本题以我国的法治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政治与法治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第(1)问,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治与法治,设问要

15、求是“阐述法制和法治的区别”,其次分析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第一,从“法制”到“法治”的内涵入手,阐述二者的不同。第二,从“法制是法治应有之义,一个国家法律再多,如不遵循法治原则,就不能说实行法治;从实践上看,历史上任何国家都有法律制度,但不一定都实行法治”的角度说明“法制”到“法治”的区别。第(2)问,首先要注意设问范围是政治与法治,设问要求是“说明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其次分析材料和设问,运用课本知识整合答案。第一,根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内容到十九大提出的内容,可以从依法治国的地位的角度回答。第二,根据材料二中“法治在路上”,可以从法治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改善国家治理的作用的角度回答。第三,根据材料一中关于我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