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828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8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20(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此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汉代名臣黄霸在任职颍川太守期间“力行教化而后诛罚”。治颍川八年“田者让畔,道不拾遗,养视鳏寡,赡助贫穷,狱或八年亡重罪囚”。据此可知,汉代

2、() A社会治理渗透德治教化思想B确立了礼法结合的治国理念C地方治理形成了统一的标准D社会道德伦理水平普遍提高3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政治上官僚制度趋于完善;文化上诗歌蓬勃发展;经济上() A市坊界限打破,突破时空限制B土地所有制建立,铁犁牛耕出现C商品经济发展,柜坊飞钱出现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大运河开通4月球上有些环形山以中国历史人物的名字命名,其中包括石申、张衡、祖冲之和郭守敬。以下对他们取得的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A战国石申发明了天文观测仪器“简仪”B东汉张衡撰写了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C南朝祖冲之所著九章算术在当时领先世界D元代郭守敬编订了我国古代历法授时历5如图是唐

3、代至清代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柱状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经济差异逐渐消除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C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6美籍华人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鸦片战争是两种文化之间冲突当二者相遇时,冲突不可避免,中国的失败也同样不可避免。此观点() A掩盖了发动战争的侵略性B反映了战争发生的真实目的C揭示了战争发生的必然性D表明了中国战败的不可避免7孙中山在民报周年纪念大会中演讲说:“凡有见识的人,皆知道社会主义革命,欧美是决不能免的。这真是前车可鉴。”因此他主张“预筹个防止的法子”。这个“法子”就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创立民国C平均地权D联俄

4、、联共、扶助农工8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立国民经济建设实施大纲案。大纲案规定了“基本工业和重大工程应建设在后方,壮年男女在培养劳动技能之余,掌握自卫能力,建设国民经济,必须为全盘之统制”“凡各种大规模工业及基本工业由政府经营或监督之”。这些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是() A华北事变B红军长征C法币改革D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9电影艺术家赵丹在谈到“双百”方针时曾说道:“艺术,是艺术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希望。”据此,赵丹意在强调() A新中国文艺领域出现“左”倾思想B“文革”对艺术界的干预过多C艺术自由需坚持“双百”方针D新中国文艺发展过程较为曲折10改革开放

5、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中国按照“亲、诚、惠、rong”的理念,深化与周边国家关系。根据你对中国相关外交政策的理解,这个“rong”字应是() A熔B荣C容D融11首先用观察得到的经验来解释纷纭复杂自然现象的古代希腊哲学家是() A泰勒斯B普罗塔哥拉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12 16世纪以来,欧洲创生了“文艺复兴”一词。其内涵本质是()A古典艺术的光大B新兴文化的发生C古代文化的复苏D阿拉伯文化扩张13澳大利亚向英国输送羊毛和矿石、加拿大向其输送木材、开普敦向其提供钻石和驼毛、印度为其种植棉花。英国则向这些国家输送工业制

6、成品。“以上现象说明了() A英国资源很匮乏B英国与其他各国平等贸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形成D英国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14“19世纪中期,没有一个国家能像日本那样在西方经济和军事技术优势的挑战面前做出这样迅速和成功的反应。”当时日本的“反应”是() A开展大化改新B废除黑人奴隶制度C开展明治维新D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5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共提价7次。1990年国营店的鸡蛋便宜得几乎等于白送,但是要买到定额的十个鸡蛋,必须排队四五个小时。由此可知苏联 ()A政府注重保护市场秩序B经济体制的活力逐渐丧

7、失C城市体制改革取得突破D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16二战后,西方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福利国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其实质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B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低收入阶层的生活C扩大了社会消费,提高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D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近代以来,生产力进步,东西经贸交流频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1618世纪,亚洲仍然对欧洲商品不感兴趣,而欧洲则勉强地用金银去支付它所想要的亚洲产品(丝绸、茶叶、香料等)。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

8、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敞,经济萧条的状况。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材料三: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丝车仅一百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

9、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采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摘自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不同时期欧洲在东西贸易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在19世纪60年代以后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迅速增长的原因。 (3)根据材料概括此家丝厂初期经营困难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后期经营改善的原因。

10、18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材料二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材料三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

11、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 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冶,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 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 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

12、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 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982 年 7 月 24 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产生的直接成果,这一成果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2)根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 材料中提及的“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3)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

13、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突然之间.有什么东西发出的声响,画面在抖动,你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面前沸腾着奇妙的生活.突然之间,它消失了。我们面前呈现.一块白色的银幕,看来上面什么都没有了。 高尔基材料二 1960年,美国总统选举,总统候选人辩论通过电视向全国转播。民主党候选人肯尼迪年轻有为、整洁干练,给电视观众留下了比对手更好的印象,而收音机听众却感觉其对手即尼克松表现更佳。(1)材料一描述的是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艺术兴起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电视是何时发明的?材料反映了电视的什么功能?(3)以上两种艺术形式对人类生活

14、有什么影响?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假如现在我已经说服了你,使你相信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那么从本书讨论的国家危机历史中,我们具体可以学到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一些概括性的主题。其中一个主题就是这7个国家为解决危机所做出的行为,这些行为包括:承认国家陷入危机;主动承担责,做出改变,而不是推卸责任,以受害者自居;划清界限,确认需要改变的国家特征,而不是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国家一无是处;向其他国家寻求帮助;了解其他国家在面临与自己相似的问题时曾采用的成功解决问题的模型;保持耐心,理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思考国家核心价值观中哪些部分依然适用,哪些部分已经过时;践行诚实的自我评估。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剧变:人类社会与国家危机的转折点阅读材料,谈谈你对材料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的认识,并结合世界史内容予以说明。(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1B【分析】材料反映了司马迁撰述黄帝本纪的过程和方法。他根据人们传颂和文献记载进行比较、鉴别,以这种方法撰述黄帝本纪。由此A、C、D三项说法太过绝对,不符材料。故选B。2A【分析】根据材料”力行教化”、养视鳏寡,赡助贫穷”可知,汉朝社会治理渗透了德治教化思想,A项正确; 材料反映汉朝时已有德治礼教的治理方式,但不能证明是汉代确立的,排除B项; 材料只是强调颍川出现这一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