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736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学案 专题10 课时2 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2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核心考点一社会历史观考向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2022广东高考)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旧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旧唯物主义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 B C D答案D解析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故排除。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滑

2、向了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故排除。材料中恩格斯的话表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故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考向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2(2020全国)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

3、革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A B C D答案D解析表述错误,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时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有时落后于上层建筑的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说法错误。考向三社会历史的主体3(2019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

4、往返1 208公里、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2018年,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汉子们安全行驶62.49万公里,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

5、线邮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答案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邮车驾驶员们是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藏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做出贡献;用奉献、忠诚和生命熔铸的雪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命题感悟:高考试题常以马克思等人的名言、贴近现实生活的现象和经济政策、法律

6、条文的修订或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各类活动为素材,引导考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去分析、理解材料,在感悟中提升关键能力,培养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学科素养。1全面把握社会历史观原理内容方法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做事情要从社会存在出发,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

7、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方式,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要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提醒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8、中去的哲学依据(1)唯物史观角度: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2)唯物论角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辩证法角度: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4)认识论角度: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要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关系时政术语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我们

9、提出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适应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变化来推进社会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总是不断发展的,所以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需要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态度。1(2020全国,23)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是落后的社会意识。()提示。不与社会存在同步变化的社会意识可能是落后的社会意识,也可能是先进的社会意识。2(2020全国,23)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提示。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3(2017全国,20)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提示。生产方式决定着

10、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4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落到行动上,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提示。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落到行动上,就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是群众观点。预测一结合名人名言、生活实例或政策建议的出台,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1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形成多元主体责任共担的老龄事业新局面,2021年1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强调,坚持党委领导、各方参与,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以上论述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而不断变化

11、、发展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在我国,改革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A B C D答案C解析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不断变化、发展,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能促进社会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在我国,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错误。故本题选C。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把这种反作用加以夸大化的历史唯心主义。预测二结合法律的

12、制定或者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知识2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该法制定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引导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增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告诉我们()要调整上层建筑适合并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社会意识的变化推动社会的变化和发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有导向作用A B C D答案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是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因此这是调整上层建筑适合并服务于先进的经济基础,同时制定该法的目的是发扬中华民族重视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

13、,这是在发挥价值观对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具有的导向作用,应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不选。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而非生产关系,不选。故本题选B。区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三方面内容: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如何分配、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预测三依托近年来党和政府惠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考查学生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主体的认识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以人

14、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上述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深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密切党群关系要依靠人民群众力量,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党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服务A B C D答案A解析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强调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故符合题意

15、。题干限定唯物史观角度,而“要深刻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故不符合题意。“确保党赋予的权力”的说法错误,故排除。故本题选A。预测四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社会历史观的知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21年11月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全会全票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全会提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如何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