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201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重庆市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对生活中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现 象解 释A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B6000L氧气在加压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气体分子间间隔大,易被压缩C有风的时候,灰尘会被吹起来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自行车轮胎在阳光下暴晒而炸

2、裂分子受热,分子的间隙变大AABBCCDD2水果中含有柠檬酸(C6H8O7),可促进消化。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B柠檬酸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6:8C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3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发布PM2.5监测数据,其中的“2.5”是指( )A有害气体的浓度 B噪音的大小C空气中颗粒的直径 D雨水的酸碱度4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锂离子电池研发领域的三位科学家。最初的锂电池以二硫化钛(TiS2)为正极。二硫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是A1B+1C+3D+45 “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

3、。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 2价B5价C6价D7价6请你深呼吸几下,缓解紧张情绪。与空气相比较,你呼出的气体中含量明显降低的是()A水蒸气B氧气C二氧化碳D氮气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牛奶发酵C光合作用D炸药开路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二氧化锰可区分水和5%过氧化氢溶液B取一个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氦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再装药品D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实验用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B给烧杯加热时垫上石棉网

4、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给盛满液体的试管直接加热10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待检验物质或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物质目的主要实验操作甲CO、CH4气体鉴别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乙Na2CO3(NaOH)溶液检验滴加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丙HCl(H2SO4)固体除杂加入适量BaCl2溶液丁MnO2、KCl 固体分离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选项A】甲【选项B】乙【选项C】丙【选项D】丁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含有较多_的水叫硬水,_叫软水。12以下是从元素周期表中截取的四种元素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2)元

5、素的一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它属于_(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该微粒的符号为_;(3)由与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13化学是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1)甲是_; (2)乙处应为_;(3)在氧气、铁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14现有A,B,C、三种元素,A元素由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构成;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C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只有两层: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1)A的元素符号为_,元素名称为_。(2)B原子的化学变化过程易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6、_。(3)元素B与元素A或与元素C组成物质中。组成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_(填化学式)。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5(6分)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仪器的名称是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实验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_。(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16(6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 a 的名称是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下同)。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气体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3)实验室用大理石(固)和稀盐酸(液)在常温下制取二氧化碳,应

7、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若用C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7(8分)在一个堆放了一批袋装碳酸氢(NH4HCO3)化肥的小仓库里,过了一个夏天,管理员发现仓库里这种化学所特有的刺激性气味变得浓烈了。有些袋里的化肥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了。检查发现:变少的化肥包裝袋上有少许破损.但没有发现化肥酒落在地上。化学活动小组为了探究化肥变少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并设计了如图的实验。他们的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粉末放入蒸发皿中,并将蒸发皿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白色固体逐渐消失;_(

8、1)碳酸氢铵受热后分解,出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若他们的猜想正确,实验现象应为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碳酸氢铵应如何保存?_(4)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态这种变化属于(_)A 一定是物理变化B 一定是化学变化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5)已知常见的相对原子质量有: H-I,C-12,N-I4,O-16通过计算写出结果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各元素质量比为:_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保留到0.001 ):_18(8分)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KMnO4粉末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

9、型是._;发生装置中符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以防止KMnO4粉末_.(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若需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的实验,应选择的发生与收集装置的组合是_ (填字母),收集完毕,用玻璃片的_(填光滑面“或磨砂面)盖住集气瓶口。(3)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目的是_.(4)某同学用B装置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已破裂请你帮他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原因即可)。(5)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加热时间/min0t1t2t3固体质量/g26.023.416.

10、416.4请计算:共制得氧气_g计算反应前加入的二氧化锰的质量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10分)中国登山协会为纪念我国登山运动员首次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功50周年,再次组织攀登珠峰活动。阿旺扎西等一行登山运动员于2019年5月21日13:40成功登顶。假如每位运动员冲顶时消耗自带的液氧4.8kg。求:(1)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L?(标准状况下氧气密度为1.43g/L,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2)若在实验室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需要多少kg的高锰酸钾?_。(3)用(2)中的方法给登山运动员供氧,是否可行?简述理由。_。20(12分)锌元素是人体健康必需的

11、微量元素,葡萄糖酸锌是一种常用的补锌剂。锌缺乏容易造成发育障碍,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2)葡萄糖酸锌中C:H:O:Zn的质量比为_。(3)每支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葡萄糖酸锌的质量是_ m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C2、A3、C4、D5、C6、B7、A8、D9、B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12、14.01 金属元素 Al3+ NaCl 13、原子 元素 氧气 14、H 氢元素 得到 Cl- NaC

12、l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5、长颈漏斗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防止高锰酸钾的粉尘进入导管 等到气泡均匀连续产生时开始收集 16、试管 KMnO4 K2MnO4 + MnO2 + O2 A 氧气不易溶于水 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瓶口,复燃则满 B 熄灭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7、分解产物有二氧化碳、氨气、水,其中二氧化碳与氨是气体,水受热后变成了水蒸气,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有刺激性气味 NH4HCO3NH3+CO2+H2O 放置于阴凉干爆处密封保存 C 79 14:5:12:48 17.7% 18、2KMnO4K2MnO4+MnO2+O2 分解反应 堵塞导管 2H2O22H2O+O2 AF或CF 磨砂面 防止生成的气体逸出 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灯(合理均可) 9.6 1.5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3356.6 47.4 不可行。使用不方便,且浪费燃料等 20、455 144:22:224:65 4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