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36345575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贵州省贵阳市解析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贵阳市2023年中考化学试卷一、化学选择题:本大题共6 小题,每小题2 分,共 12分1.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23年年会将于6 月2 6 日在贵阳举行,今年论坛将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为主题.若你是本次论坛的志愿者,你 倡 导()A.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B.发放大量塑料袋方便来宾生活C.开幕式大量燃烧鞭炮D.践行绿色生活,每位来宾参与植树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就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所以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做法都是不能倡导的.解答:解:A、大量使用一次性碗筷,会造成资

2、料的浪费和环境的污染,不能倡导;B、发放大量塑料袋,会造成加重白色污染,不能倡导;C、开幕式大量燃烧鞭炮,会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而且浪费资源,不能倡导;D、践行绿色生活,每位来宾参与植树,可以为环境的保护做贡献,而且符合生态文明,应大力倡导.故选D.点评: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的节约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成为中考的焦点问题之一.2.(2 分)(2023贵阳)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 B.纸张燃烧 C.冰雪融化 D.玻璃破碎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

3、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玻璃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2 分)(2023贵阳)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中加入的药品是MnO2和 H2O2B.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待导管口产生连续均匀的气

4、泡时才开始收集氧气D.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再停止加热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A、根据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进行分析:B、根据实验的第一步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进行分析;C、根据收集氧气的正确时刻进行分析;D、根据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进行分析.解答:解:A、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故 A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实验必做的一步操作,故 B正确;C、开始产生的氧气不纯,当气泡连续且均匀冒出时氧气纯净,故 C正确;D、收集完

5、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可以防止水倒流而炸裂试管,故 D正确.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氧气的制取方法、操作步骤和收集方法,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并理解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4.(2分)(2 0 2 3 贵阳)建立基本的化学观念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化学,如形成守恒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每 1 个 C原子和1 个 0 2 分子反应,生成2个 C O 2 分子B.3 2 g s 与 3 2 g o 2 完全反应,生成6 4 g s e)2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加,故质量守恒定律不是普遍规律D.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则

6、蜡烛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所以质量守恒定律只能用来解释化学反应进行分析.解答占燃解:A、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 2八:,绝CO 2,每 1 个 C原子和1个 0 2 分子反应,生 成 1 个 C O 2 分子,故 A错误;占燃B、硫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 2八 办S 0 2,3 2 g s 与 3 2 g o 2 完全反应,生成6 4 g 二氧化硫,故 B正确;C、镁条燃烧后固体质量增

7、加,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 C错误;D、根据蜡烛+氧气二氧化碳+水,则蜡烛中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 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和灵活运用这一定律解答问题的能力,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变化.5.(2分)(2 0 2 3 贵阳)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清洁剂.且N a C l O+2 H C l=N a C l+X t+H 2 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清 洁 剂 名 称 洁 厕 灵 8 4 消毒液有效成分 H C 1 N a C l OA.“洁厕灵”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B.“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地

8、面C.“8 4 消毒液 中N a C l O 属于盐,其中C 1 元素的化合价呈-1 价D.“洁厕灵”与“8 4 消毒液”混合后发生置换反应考点:酸的化学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酸会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进行分析;B、根据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进行分析:C、根据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D、根据NaC10+2HCl=NaCl+XT+H20,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是氯气,反应物都是生成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故

9、A 正确;B、“洁厕灵”中的盐酸会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不能用于清洁大理石地面,故 B 错误;C、次氯酸钠是由次氯酸根离子和钠离子构成的,属于盐,钠元素显示+1价.氧元素显示-2 价,所以氯元素显示+1价,故 C 错误;D、通过NaC1O+2HCl=NaCI+Xf+H2O,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可知x 是氯气,反应物都是化合物,发生的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 D 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利用原子守恒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2 分)(2023贵阳)下表是不同温度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温度/0

10、20406080NaCl溶解度/gKNO3110 169A.将 60时 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溶质、溶剂的质量都会减少B.将 80时 NaCl、KNO3两种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是:KNO3NaClC.40时,将 5g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D.用上表数据绘制成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0 20考点: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将 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11、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C、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D、分析图表,KN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相交解答:解:A、将 60时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溶剂的质量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B、不知道两种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故选项说法错误;C、40时,NaCl、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和;将 5gNaCl、5g KNO3分别加入10g水中,NaCl不能全部溶解,5gKNO3全部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正确;D、分析图表,KNO3和 NaCl的溶解度曲线在20 40温度范围内有相同的时候,所以两种

12、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此范围内相交,故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溶液的相关知识,重点是抓住溶解度的实质进行分析,结合图表所提供的信息即可解决.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 小题,共 48分7.(2023贵阳)作为实用的、富于创造性的中心学科,人类越来越离不开化学了.(1)认识物质世界需要化学.如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自然界的水和石灰石,实验室里的硫和镁等.写出其中两种物质的化学式N2、02.(2)农作物的增产依赖化学.如常用的化肥NH4C1、KC1、C a(H2Po4)2等,其中属于氮肥的是NH4cl.氮肥和磷肥可根据其外观颜色的不同加以区别,这里“外观颜色”属 于 物 理 性 质(填“物理 或“

13、化学”)(3)各种新药合成依靠化学,2 0 2 3年1月,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抗癌新药西达苯胺获准全球上市.西达苯胺的化学式为C 2 2 H l 9F N 4O 2,该 物 质 由 五种元素组成,一个西达苯胺分子中有4 8个原子,西达苯胺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2)含有氮元素的化肥属于氮肥;物质的颜色、外观属于物理性质;(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的含义、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

14、原子质量x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氮气和氧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其化学式是N 2、0 2;故填:N 2、0 2;(2)N H 4cl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K C 1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C a(H 2 P o 4)2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外观颜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填:N H 4C 1;物理.(3)由西达苯胺的化学式为C 2 2 H l 9F N 4O 2可知,它是由碳、氢、氟、氮、氧五种元素组成,一个西达苯胺分子中共有的原子数是2 2+1 9+1+4+2=48,西达苯胺中碳、氢、氟、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 2 x 2 2):(1 x 1

15、9):(1 9x 1):(1 4x 4):(1 6 x 2)-2 6 4:1 9:1 9:5 6:3 2,因此西达苯胺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碳.故答案为:五;48:碳.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2 0 2 3贵阳)通过化学实验,可以体验探究的过程,也可以从事实中得出结论或规律.分别设计简单的实验,完成下表内容,达到实验目的.实 验 实 验 步 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2)稀盐酸呈酸性(3)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也可获得热量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酸的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16、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1)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可燃性物质和不能燃烧的物质进行点燃,观察现象;(2)根据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设计实验;(3)根据常见的酸碱中和放热等设计实验.解答:解:(1)小棉花球蘸水后,因水不可燃,反而会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达不到棉花的着火点,不会燃烧;而小棉花球蘸酒精后,酒精是可燃物,在酒精灯上被点燃后会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引发棉花球燃烧,因此实验的结论是燃烧的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稀盐酸显酸性,酸性物质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3)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酸碱中和,放出热量;故答案为:(合理即可)实 验 实 验 步 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将蘸水和蘸酒精的小棉球在酒精灯上点燃 蘸水的棉球不燃烧;蘸酒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精的棉球立即燃烧 燃物(2)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至3滴紫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稀盐酸呈酸性石蕊试液(3)取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温度升高 化学反应中不通过燃烧酸,并在反应前后分别测试溶液的温度 也可获得热量点评:实验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