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青年榜样的优秀人物01王信水:“90后”博导 把研究写在大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都要有人去研究!”面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需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特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信水立志摸清大地家底,十余年间翻山越岭,带回一千多块他心目中的宝贝石头样品,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王信水出生于1990年,从本科学习地质开始,他就走进矿山戈壁,探究地球内部奥秘常年坚持野外科考,他对此乐此不疲,他说:“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是最幸福的事!”王信水每年野外工作的时间大概一到两个月野外工作是开展地球科学研究的基础王信水说,尤其是自己研究的地质学方向,必须依靠长时间的积累,去寻找有价值的岩石样品,才能挖掘出有效的价值为了找寻样品,2017年,他坐了两天两夜的飞机,只身前往智利北部安托法加斯塔大区,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考察世界级斑岩铜矿;2019年,他曾攀上帕米尔高原,来到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的地方,实地科考野外考察锻炼了他一身“武艺”在新疆天山,有时候采集的岩石样品重达几十斤,单靠手提肩扛,难以长时间跋涉,研究区山高水急,只有简易的放牧小路,骑马就成了最佳选择,王信水在高山草原一骑几个小时扎帐篷露营、自己动手做饭,王信水也不亦乐乎。
人物速写:踏破铁鞋行千里,叩敲大地绘新图90后”博导王信水为采集样品走遍世界,风餐露宿,却从不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他说:“能一心一意搞科研,就是最幸福的事山川明志,大地铸魂”,从王信水身上,我们看到了他执着的事业心,他对科研的热爱和专注,更看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和爱国情怀王信水以身作则,把研究写在大地上,为祖国的地质事业播洒光和热适用话题:苦与乐、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热爱与专注、爱国情怀等02赵慧婵:在不确定性中享受科研的成就感2021年青橙奖公布,10位青年科学家入选其中,“32岁的清华女教授获奖百万”冲上了微博热搜这位女教授名叫赵慧婵1989年出生的赵慧婵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十分出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专业凭借着本科期间的优秀表现,赵慧婵得到了全球名校康奈尔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的青睐,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并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学有所成的赵慧婵没有选择继续待在国外,而是回国发展——成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回清华任教后,赵慧婵除了学院工作,还在教学上投入了大量心力多方面的担子沉甸甸地压在身上,难免会让人喘不过气但短暂的焦虑后,赵慧婵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节奏在科研上,她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原则,她相信,只要按照自己的步骤,日日坚持,总会引来“柳暗花明”。
对于自己的学生,赵慧婵不要求他们快速产出成果,“焦虑的传递到我这为止即可,不能去过度压迫学生赵慧婵是一名很温柔的老师,但她的研究对象却很“硬核”,因为她从事的是软体机器人的研究2020年初暴发疫情时,赵慧婵带领团队进行技术攻关,历时8个月,最终研制出了一台咽拭子采样机器人赵慧婵将样机送往医院进行采样试验,表现不错,目前相关技术仍在不断地更新迭代中赵慧婵曾说:“希望机器人能够去到我们人类去不到的地方,去帮助我们做繁重危险的事情,这是我的一个愿景人物速写:29岁成为清华大学副教授,32岁获得青橙奖,这些荣誉不过是赵慧婵三十几年人生的一角,她的优秀超乎人的想象,她也完全担得起网友的称赞——“最美女教授”赵慧婵这类优秀的科研者理应成为更多青年的榜样适用话题:刚与柔、青年偶像、自我管理、创新精神等03陈鲲羽:我可不算天才2018年,央视大型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第三季决出18岁总冠军陈鲲羽从天文地理到生活常识,从实验推理到数据计算,节目中的他似乎无所不懂加上随口而出的科普知识,滔滔不绝的原理解释,一人单挑23人的自信无畏,陈鲲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学霸”“鲲神”,点燃了不少年轻人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然而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陈鲲羽,在平时生活中却低调沉着、谦逊有加对于那些赞美的标签,陈鲲羽一概不收,他不认为自己是人们所谓的“天才”,“学校里厉害的人太多了我有个室友,他读的书就比我要高一个层次,我还不够努力而且在科学领域里,谁敢说自己是大神和大多数同龄人有所区别的是,陈鲲羽的生活里没有抖音,没有微博,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四到五个小时,他还认为自己并不是很努力火遍网络之后,有一些节目找到了陈鲲羽,但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拒绝了录节目这种事,经历一次就够了但其实我不适合做这些,我还是喜欢做科研对自己的职业规划,陈鲲羽十分明确而笃定:本科毕业后读硕士、读博士,而后进入科研单位……“只要自己脑子跟得上,我就一直做下去如今,22岁的他,已是清华大学的在读博士,做等离子物理的相关科研工作人物速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只看到陈鲲羽在舞台上大放异彩的时刻,然而,撕开“天才”的标签,走进陈鲲羽的生活,我们会发现:这个“00后”没有抖音,没有微博,每天有效学习时间四到五个小时,会为了做好一个实验而通宵熬夜,会为了一场重要的竞赛全力以赴尽全力准备……在汗水中坚持热爱,是成为“天才”的必经之路,也是任何人都能复制、学习的“秘诀”。
适用话题:高调与低调、天才之路、学习方法等04梁燕: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2021年12月,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2013年度特别关注孝心少年梁燕大学毕业后返乡教书的故事,引发全网广泛关注她坎坷的身世、坚强的精神、真挚的孝心以及质朴的知恩图报之情,让众多网友“泪目”1998年8月,梁燕被养父梁贤江从路边捡回,并给她取名“梁燕”,“希望她能像燕子一样翱翔天空”梁贤江经济困难、年近花甲,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梁燕拉扯大2004年,梁贤江腰椎增生旧病复发,瘫痪在床,6岁的梁燕扛起了所有的家务,在学习之余还学会编织填补家用小学五年级时,班主任刘晖发现梁燕上学接连迟到了解梁燕的情况后,刘晖上报镇党委、政府,梁燕和梁贤江获得了低保,家里通上自来水,住上新房子……老师的恩情,小梁燕铭记于心2018年9月,梁燕成功考上大学在大学里,梁燕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做兼职赚生活费在外出求学的日子里,她一直和恩师刘晖保持联系梁燕难过时,刘晖会鼓励她;她开心时,刘晖会真心地为她高兴梁燕的心里埋下一颗种子——希望成为刘晖那样的好老师2021年6月,梁燕大学毕业,她选择回到家乡教书,成为母校浦北县平睦镇中心小学的一名代课老师,继续照顾养父。
人物速写:从小被人遗弃,梁燕却依然用满腔的善意对待这个世界,勤劳勇敢地走好每一步人生路她坚守孝道,不离不弃地悉心照顾瘫痪的养父;她自强不息,即使生活艰苦仍不忘刻苦学习;她知恩图报,从小受到老师的关爱,于是决定成为老师那样的人,回报社会梁燕的故事里流淌着浓浓的温情,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适用话题:孝心无价、自强不息、感恩、回报社会等05张梦秋:用汗水拼来突破北京冬残奥会上,20岁的中国选手张梦秋在高山滑雪比赛中取得了2金3银的佳绩她扎着小辫,领取金牌时的可爱模样,给很多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于是送给了她“金色女孩”的昵称张梦秋很喜欢这个称呼,因为体育让她的人生绽放出了金色光芒张梦秋在出生的时候因为缺氧导致脑瘫,使她的运动能力受到很大影响6年前,还在上中学的张梦秋得知河北省残疾人高山滑雪队正在招收队员,她想试一试,于是报了名报名之后参加集训,第一项就是练体能,也就是跑步,要跑30分钟,“这对我来说太难了张梦秋说因患小儿脑性瘫痪,张梦秋反应速度要比其他人慢一些当教练在讲解动作要领时,别人一个小时就能学会的动作,她需要花两三倍的时间才能掌握张梦秋也想过放弃,教练得知张梦秋打退堂鼓后开导她,相信她一定能坚持下去。
张梦秋咬牙坚持了下来,而这一坚持就是6年正是因为这个坚持的过程不容易,让她在冬残奥会上披金挂银时更有感触,“坚持终于有了回报,我没有辜负大家对我的期盼人物速写: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经历诸多不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不同的态度往往会带来不同的结局张梦秋身患脑瘫,反应速度比其他人略慢,运动能力也没有其他人好,但她凭着不服输的劲,一坚持就是6年,终于用汗水与拼搏让自己的人生逆风翻盘适用话题:自强不息、逆风而行、坚持的意义等06火出圈的硬核年轻博主们“卧室里采访苹果CEO”“进军华为天才少年”“一条视频提升5亿市值”……B站的年轻人真是越来越“魔幻”了——最近,“何同学”等一批博主凭借着一个又一个极具创意的视频几度登上热搜然而,简单冠给他们“天才”的标签,似乎并不妥帖:创意当然需要一定的天分,但天分未必会产出创意,了解过更多视频博主的故事后可以发现,所谓创新型人才,在某些品质上其实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几年前提起B站,还免不了和“动漫”“鬼畜”“亚文化”等这些元素挂钩而今,B站早已“火出了圈”——同时呈现在公众面前的,还有一群意气风发、眼眸发亮的年轻人,一次又一次地点燃创意的火炬,展示着属于“Z世代”的超凡魅力。
在五彩斑斓的“弹幕”里,我们观看到这批年轻的视频博主完成一个个令人激动的壮举不管多么天马行空、遥不可及的想法,他们总能将其变为现实捡起苹果公司砍掉的产品线,发明“Airdesk”,视频播出后为赞助商带来5.46亿元的市值飙升;在家中自制火箭发送升空并成功回收,被人民日报、中青网等一众媒体转载点赞;自制“能够给葡萄缝针”的机械臂刷屏热搜,被媒体称作“华为天才少年”,年薪百万……从这些深受欢迎的年轻博主身上,我们可以发现:创意或许似“灵光”般难以捉摸,但创新型人才身上的品质却“有迹可循”多彩解读:1. 打破与反思如果长期关注这群博主,不难发现,他们都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而这份成熟来源于对“舒适圈”的不断打破,及对自我的不断反思打开视野,不拘泥于过去的成就,广泛接触未知领域——只有打破“舒适圈”,才能打破禁锢创造能力的阻碍同时,打破与反思的结合,将为创意的链条构成完美的闭环2.坚持与行动一个大的创意背后,其实包含着数不清的小创意而这些小创意无法通过“灵光乍现”取得,只能不断地实践、尝试与试错真正令博主们脱颖而出的,还是他们那强大的行动力,最重要的就是“知行合一”比“行”更宝贵的,是持之以恒的行动,即坚持——行动使创意的落地有了可能,而坚持才使创意水到渠成。
适用话题:打破与反思、创新精神、Z世代、把想象变为现实、行动力等二)用事例充实论证1.曹原:石墨烯的驾驭者,一鸣惊人的天才科学家人物速写:2021年7月21日,被誉为“天才少年”“石墨烯的驾驭者”的曹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论文这是他在《自然》上发表的第8篇论文其实,早在3年前,22岁的曹原就因在《自然》上一天连发2篇有关石墨烯的论文而轰动学术界,那一年,该杂志发布的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中,他位居榜首,还被《自然》杂志称为“石墨烯的驾驭者”曹原天资聪颖,兴趣广泛,喜爱钻研有一次,他做实验缺乏硝酸银材料,于是就买了硝酸,再将妈妈的银首饰溶解,提取硝酸银做实验11岁考入深圳著名的耀华实验学校后,曹原接受特别,天赋过人再加上努力,他在3年内就完成了中学课程2017年,曹原在美国攻读博士时发现,将两层石墨烯堆成微妙角度,便会发生神奇的超导效应当时,他的这一推测被无数物理学家质疑-这不过是年轻人对世界的无知想象曹原却坚持自己的判断,决定用数据说话于是,他蹲守实验室,反复实验2018年3月,在经历多次失败后,他成功完成石墨烯的“超导电实验”这一科研成果,用简单的方式实现了石墨烯从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不仅打开了一扇非常规超导体研究的大门,有望大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破解了困扰全世界物理学界107年的难题。
年轻的曹原已站在世界科技之巅,无数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向他伸出橄榄枝但面对全世界的盛誉和各种邀请,他却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的运用示例一:天才也需汗水浇灌曹原面对学术大咖们的质疑,泡在实验室里反复做实验,用浸透汗水的数据证明了自己的突破性猜测有北大“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