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3108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三轮复习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冲刺练习14 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一、 选择题:1、(2015云南)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类人猿 黑猩猩 森林古猿 长臂猿【答案】C【解析】人类和类人猿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2.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开幕,主题为“绿色生活美丽家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发展理念,下列叙述中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B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C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况D注意饮食卫生,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答案】D【解析】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符合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空气质量检测,改善环境状

2、况,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会造成森林大量被砍伐,破坏生态环境,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故选:D。3.(2019曲靖)引起酸雨和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分别是()A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B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C盐酸和二氧化碳D二氧化硫和氮气【答案】B【解析】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经过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被雨水吸收溶解会形成酸雨;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4.“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A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

3、林还草B做好出入境检查,严防生物入侵C为了方便,出行多开私家车D实施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C【解析】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正确;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B正确;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C错误;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正确。5.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C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

4、猿D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人工选择【答案】D【解析】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A正确;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B正确;许多化石证据表明,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D错误。6.科学2018年1月26日发文,一支大型国际研

5、究团队发现了存在于非洲大陆以外地区的最古老的现代人类化石。这一发现,将之前推测的现代人类离开非洲大陆的时间提前了5万年。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处于A阶段的人类称为森林古猿,虽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BB阶段后,由于大量森林消失,古人类开始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C从C到G的过程,脑越来越发达,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D人类不同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结果【答案】B【解析】处于处于A阶段的人类称为森林古猿,虽能下地,但不能真正直立行走,A正确;阶段南方古猿已经开始向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B错误;从C能人到G现代人的过程,脑越来越发达,制造和使用工具的

6、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人类不同种族体质特征的差异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的结果,D正确。7. 2005年8月,“国际黑猩猩基因测序与分析联盟”宣布,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这个事例说明()A 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B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C人类和黑猩猩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D人类是由黑猩猩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答案】B【解析】A、黑猩猩与人类非同类生物,不能表明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A错误;B、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表明人类和黑猩猩有较近的亲缘关系,B正确;C、黑猩猩与人类在基因上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只能表明人类和黑猩猩的较

7、近的亲缘关系,不能表明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错误;D、人类和黑猩猩都是由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人类不是由黑猩猩进化而来的。D错误。故选:B。8.(2019烟台)人类与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使用工具B直立行走C使用语言D大脑发达【答案】B【解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

8、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故选:B。二、 非选择题1.2013年秋冬以来,随着“雾霾”天气(如图)频频来袭,PM2.5逐渐进入公众视线。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PM2.5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专家指出:P

9、M2.5对人体的_系统危害最大。由于颗粒物微小,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_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同时进入肺的有毒微粒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通过_而分布到全身。(2)2019年3月济宁市20多名志愿者对市内几个地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请问这几个地点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_。地点 时间PM2.5值1火车站进站口14:25518(约37ug/m3)2新世纪广场14:16326(约23ug/m3)3步行街街口14:10631(约45ug/m3)A1、2、3 B3、2、1 C2、1、3 D2、3、1(3)通过上述数据

10、你能提出市内减少“雾霾”的合理化建议吗?_。【答案】呼吸 支气管 血液循环 C 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提倡绿色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不开车或少开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 【解析】(1)肺适于人体的呼吸系统,根据题干中的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PM2.5,是可直入肺的细小颗粒物。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可知,PM2.5主要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空气进入肺,要经过鼻腔、咽、喉、器气管和支气管,但是PM2.5颗粒物微小,从而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进入支气管和肺泡,影响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哮喘等疾病。进入

11、肺后,可迅速被肺泡外毛细血管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分布全身。(2)由于PM2.5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且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具有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等特点,所以PM2.5的含量越多,说明空气质量越差,反之,空气质量越好。因此,2019年3月济宁市20多名志愿者对市内几个地点的空气中PM2.5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这几个地点的空气质量由好到坏的排列次序是2、1、3。故选C。(3)“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形成“灰霾”的主要原因是PM2.5,所以避免该天气对人体的危害的主要措施就是减少PM2.5的吸入,可采取戴口罩等方法。通过上述数据你能提出市内减少“雾霾”的合理化建议是

12、植树种草增加绿地面积、提倡绿色出行(骑自行车、乘坐公交车,不开车或少开车)、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2.(2018东营)人类从哪里来?我们每个人又是如何来到世界上的?这些长久以来困扰我们的疑团,在学习了生物学后终于揭开了谜底。(1)1871年,达尔文在他的著作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中明确指出:人类是由已灭绝的某些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是 。(2)古人类学家推测,距今约1200万年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巨大变化,一部分古猿被迫由树栖转移到地面生活。这一变化是 。(3)在地面生活的这部分古猿,其身体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能遗传的有利变异,如 ,有利变异逐代积累,逐渐转变成了早期人类。【

13、答案】(1)化石(2)森林变成稀树草原(森林变少 ) (3)前肢解放出来寻找食物、后肢直立行走或前后肢有明确分工(其它表述合理亦可)【解析】(1)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其直接证据是化石。(2)人类的进化,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地区逐渐稀疏和缩减,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3)在地面生活的这部分古猿,其身体形态结构等方面发生了一些能遗传的有利变异,前肢解放出来寻找食物、后肢直立行走或前后肢有明确分工,有利变异逐代积累,逐渐转变成了早期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