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309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义第1部分 专题4 突破(9) 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突破(九)宏观把握,细处斟酌,突破难点选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严格意义上说,生态思想文化是针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反思而形成的现代话语,传统社会并没有面临今天意义上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思想文化中并没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文化,我们今天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是从反思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角度,从传统思想文化中寻找生态思想文化资源。因此,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应注意从当代科学视角进行阐释和研究。首先,应以现代科学精神与方法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阐释与研究。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建立在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和主体自身生命直觉基础上,如果说其中蕴含科学精神的话,是一种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基

2、础上的科学精神,这与建立在现代科学实验基础上的,追求精确数据分析和内在机理研究的现代科学迥异其趣。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建立在直觉和经验基础上,具有自身特定的智慧和优势,但也存在自身的局限和缺陷,比如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能掌握其内在明晰的机理,因此不便于广泛传承与推广应用。这就需要我们用现代科学精神、方法,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重新审视、阐释与研究。其次,应注重研究、揭示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其内在机理是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对自然运行变化规律的认识和运用,也是我们今天发挥、拓展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功用的内在依据。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在传统生态哲学、生态治理、生态生产方式中有不同的体现,因而具

3、有自身不同的层次:生态哲学层面,如传统儒家、道家生态哲学所阐明的:人与万物从统一的自然造化过程产生,遵循共同的天地生长化育规律。人与万物具有自身的自然本性,即人与万物有自身的自然生命系统,有自身的自然运行变化规律。传统生态哲学均主张人的德性修养、生态治理及生产生活实践,应遵循天地自然造化规律和过程。生态治理层面,传统生态法令制度注重的“谨其时禁”,注重依据动植物生长季节制定相应的法令制度,体现了顺应自然造化规律和动植物自然本性的法则;而“谨其时禁”“取之有节”的法则均体现了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态精神。生态生产方式方面,传统桑基鱼塘模式中蕴含的物尽其用、物质循环利用机理。特定地域与生态环境相结

4、合的生活模式,如贵州麻山地区人们在缺水少土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耕作不翻表土,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资源复合利用,农牧兼营和狩猎采集并行的复合生活方式。又如游牧民族与草原生活相应的生产生活方式等等,其内在蕴涵的复杂机理、丰富智慧,均有待研究、发掘,并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发扬光大。再次,应注重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之所以要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一方面,传统生态思想文化本身包含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民俗多种存在形式,需要从不同学科分别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地方性生态知识、生态智慧及技能,本身蕴含有丰富的内涵,涉及哲学、宗教、经济、民俗、农学、生态学、林学、气象等多

5、学科内涵,要形成地方系统性生态知识,需要多学科综合研究。(摘自陈红兵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局限及其当代转型)练前读文在勾画圈点、筛选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全文结构导图。(在方框内写出层次要点,也可以在文中圈出)答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传统思想文化可以为今天越来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直接的借鉴经验。B传统生态思想文化也蕴含着科学精神,这有利于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的总结。C传统生态哲学认为,人与万物均有着相同的自然生命系统,都遵循着共同的规律。D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研究既要从不同学科分别进行研究,又要多学科综合研究。答案D解析A项“提供直接的借鉴经验”错。由原文第段“

6、传统社会并没有面临今天意义上的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传统思想文化中并没有当代意义上的生态思想文化”可知,传统思想文化中不可能出现解决今天生态环境问题的直接的借鉴经验。B项曲解文意。原文第段说的是“传统生态思想文化建立在传统农林牧渔业生产经验和主体自身生命直觉基础上,如果说其中蕴含科学精神的话,是一种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经验基础上的科学精神”。C项“有着相同的自然生命系统”错。由原文第段“人与万物从统一的自然造化过程产生,遵循共同的天地生长化育规律。人与万物具有自身的自然本性,即人与万物有自身的自然生命系统,有自身的自然运行变化规律”可知,“自身”强调的是自有个体,因此人与万物有各自(自身)的自

7、然生命系统,而非“相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清晰地界定并阐释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概念内涵,为观点论述提供了基础。B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应如何从当代科学视角出发研究、认识、阐释传统生态思想文化。C文章第段从三个不同的层面研究、分析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内在机理和丰富智慧。D文章多用现代词语,也巧用了一些文言词语,如“迥异其趣”等,使论证更加简练有力。答案A解析文章开篇并没有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界定与阐释,只是提出了要从当代科学视角对传统生态思想文化进行阐释和研究。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当代科学视角去研究传统生态思想,也是思考

8、、解决现代生态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B因为对直觉和经验的内在机理难以掌握、揭示,所以影响了传统生态思想文化的发展。C传统生态法令制度注重“谨其时禁”,这是建立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D贵州麻山地区之所以会形成复合生活方式,是因为当地缺水少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答案D解析D项“是因为当地缺水少土,自然环境非常恶劣”因果关系推断有误。由第段“如贵州麻山地区人们在缺水少土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耕作不翻表土,多种农作物混合种植,资源复合利用,农牧兼营和狩猎采集并行的复合生活方式”可知,文中只是举例贵州麻山地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复合生活方式,但把复合生活方式形成的原因归结为恶劣的自然环境,

9、则逻辑推断有误。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科举考试历来被认为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和平等精神,但事实上有着一定的经济门槛。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为科举考试表面上的公平性所掩盖。我们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苛求古人,应承认科举考试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的典范价值,但同时也应注意,科举考试并非想象中的那样亲民,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而言,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能不过就如“高山上的花朵那样遥不可及”。科举考试的所谓开放,主要是相较于“前科举时代”而言。清代学者魏源客观评价了科举考试制度:“三代用人,世族之弊,贵以袭贵,贱以袭贱,与封建并起于上古,皆不公之大者。秦、汉以后,公族虽更而世

10、族尚不全革,九品中正之弊,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至宋、明而始尽变其辙焉,虽所以教之未尽其道,而其用人之制,则三代私而后世公也。”也就是说,科举考试不问门第和血统,主要以教育资格而不是出身的门第或世袭的等级来授予官职,在用人制度上显然更加具有某种开放性。但科举考试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相当有限。“定例:娼、优、隶、卒之家,不准考试”,这些所谓“贱民”,均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参加科举考试的大多是读书人的子弟,而那些在社会总人口中占据一半比例地位的女性,从来都是被排除在科举考试制度体系之外的。权势、财富等才华之外的因素在科举考试中的干预,稀释了科举竞争的开放性和公平性,“从理论上说,这一途径对任何想取得

11、绅士地位和官职的平民,都是一视同仁的,但实际上它对于那些有财有势者却大为有利”。清代高官显贵子弟可以凭借家族的背景的权势,在科举考试中获得特殊的恩惠和照顾,他们的试卷是单独的,与普通士子分开,标明“官卷”,录取时还为其另立举额。富家子弟还可以依靠家族积累的财富,通过“捐纳”而获得“例监生”或“贡生”等身份,由此,就可以跃过竞争激烈的童试而直接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不仅如此,在童试和乡试中,针对商人子弟还单独设立了“商籍”,并且另立“商额”,这样他们中试的机会就远比平民要多一些。科举考试的成功者往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种经济基础必须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应试者本人及其家庭没有经济基础,那么就必须通

12、过民间长时间的资助才能“家贫力学”。这种经济基础的形成,一是家庭前几代人通过生产经营,积累一定的财富,供给后代子孙参加科举考试;二是家庭其他成员专心务农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所得积蓄主要用来供给家庭中的那些聪颖慧学之人,从而培养科举考试的苗子。科举考试并不是自由竞争,是一种科举定额制度下的有限竞争。不但举人是各省有各省的定额,就是进士也是南北分界,所以各省出人物的机会,受了科举定额的影响,不是自由竞争的结果。在科举时代,真正直接受益于科举考试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人,封建王朝统治阶层始终掌握和把持着科举考试是一个无法撼动的事实,而即使存在一些所谓的贫寒子弟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士”这个特权阶层的案例,仍

13、然不会改变科举考试的性质。(摘编自科举考试的社会经济限制)练前读文在勾画圈点、筛选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全文结构导图。(在方框内写出层次要点,也可以在文中圈出)答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考试存在经济门槛的这一事实长期以来为科举考试表面的公平性所掩盖了。B科举考试的身份、权势、财富等门槛,使广大普通老百姓无法受益于科举考试。C以教育资格而不是出身来选拔人才,科举考试在用人制度上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D没有经济基础家庭的子女想实现“家贫力学”,通常必须经过民间长时间的资助。答案B解析“无法受益”错。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承认科举考试的开放性与

14、公平性,但重在论述其开放与公平的有限。B文章使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主要使用了举例论证。C清代的“官卷”“商额”、省定额等,从事实上证明了科举制的公平性是有限的。D文章引用清代学者魏源的话,是为了论证科举考试的平等性仍是有限的。答案D解析引用魏源的话是为了论证科举考试在用人制度上具有某种开放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权势、财富等因素对科举考试的干扰,使科举考试制度并不能真正实现公平。B科举考试的“亲民”仅仅是对普通读书人子弟而言的,对于多数民众依然很遥远。C“贱民”和女性被排除在科举制度之外,说明科举考试毫无开放性、平等性。D科举考试虽不是自由竞争,但定额制

15、度能够确保各省小部分贫寒子弟的成功。答案A解析B项“普通读书人子弟”范围错误。C项“毫无”说法绝对。D项“定额制度能够确保”不合逻辑。论述类文本阅读是高考复习的痛点,给考生带来很大的困扰,做题时如果三道题全错,会打击考生的自信心。其实,这三道题每题都有疑难选项,如果对这些疑难选项集中攻关,复习效果一定会好很多。一、咬文嚼字突破第1题疑难选项第1题的难度相对较小,因为它大都是局部性、点对点的信息转述,集中在某些关键概念、重要句子的理解上。选项表述较简单,往往是判断句,如“是”或复句“不是,而是”。如果说有难度,难度则放在“抠字眼儿”上,即主要进行词语的比对。因此,突破难点主要是对照原文与选项,“咬文嚼字”地审读、比读,找出词语所涉及的概念内涵、外延,语意的必然、或然,程度的深浅,范围的大小,时间的先后,内容的主次等。请看下例:选项(2017全国第1题C项):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为后代设定义务。文段: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