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962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鄂尔多斯市2021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 物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1.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做推门的动作。下列有关推门动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推门动作的完成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B. 骨骼肌两端的肌腹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C. 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D. 推门动作虽然简单,也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配合【答案】B【解析】【分析】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详解】A推门时属于伸肘动作,肱三头肌会收缩,肱二头肌会舒张,所以

2、推门动作的完成以骨骼肌收缩为动力,故A正确。B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组成,肌腹由肌细胞构成,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具有收缩的特性,故B错误。C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所以推门动作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故C正确。D完成这个动作一定要消耗能量,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有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的配合,D正确。故选B。2. 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的“尝试与错误”行为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B.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C.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

3、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D.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以年长者为“首领”【答案】C【解析】【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如蜜蜂采蜜、蜘蛛结网、亲鸟育雏等。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先天具备的非条件反射行为。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维持动物最基本生存的需要。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详解】A动物的“尝试与错误”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

4、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A错误。B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形成,也可以发生改变,B错误。C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又称为本能。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衍,C正确。D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往往身体最强壮的是首领而不是年长者是“首领”,D错误。故选C。3. 多细胞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细胞生长、分裂和分化的结果。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分裂和分化概念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而持续生长B. 在过程中,细胞需要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C. 经过程产生的不同细胞,所含染色体数目不同D. 该生物体的细胞都能进行过

5、程和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组织,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详解】A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故A错误。B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有机物在线粒体内氧气的作用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故B正确。C经细胞分化过程产生的不同组织,细胞内所含有染色体相同,有利于保持遗传的稳定性,故C错误。D只有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才能分裂,所以该生物体的细胞进行细胞分裂过

6、程是细胞具有分裂能力才能进行,没有分裂能力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已经分化的细胞不能分化,故D错误。故选B。4.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对光时先转动遮光器,再转动转换器和反光镜B. 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野越暗C. 转动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不动,则污点可能在玻片上D. 将写有“上”字的玻片放到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物像是“”【答案】A【解析】【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只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判断的方法是:转动目镜,污点动就在目镜,不动就不在目镜;移动载玻片,污点移动就在载玻片,不动就不在载

7、玻片;换用物镜,污点移动就在物镜,不动就不在物镜。【详解】A对光步骤: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最后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A错误。B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B正确。C结合分析可知:转动目镜,若视野中的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可能在玻片或物镜上,C正确。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

8、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D正确。故选A。5. 如图是植物细胞的相关概念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B. 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将细胞封闭起来C. 中的“能量转换器”不一定包含叶绿体D. 遗传物质都在细胞核中,b可表示“细胞的控制中心”【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详解】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并不是植物细胞特有的,如细菌等的细胞也有细胞壁,故A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细胞质能

9、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包括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是所有的植物细胞都包含叶绿体,如根尖的细胞没有叶绿体,故C符合题意。D细胞核中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但不是所有遗传物质都在细胞核内;而病毒没有细胞核,只有DNA和蛋白质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 某生物小组同学将放置在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甲所示处理,然后光照一段时间,取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图乙和图丙是探究种子生命活动的实验装置。对实验现象及解释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a、b两处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B. 图甲叶片滴加碘液后,c、e两处不变蓝是因为遮

10、光C. 图乙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D. 图丙蜡烛熄灭是因为氧被萌发的种子吸收了【答案】B【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内,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2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详解】A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所以,图甲中a(无叶绿体)、b(有叶绿体)两处对照可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A正确。B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光。所以,

11、图甲叶片滴加碘液后,c处不变蓝是因为遮光,而e处不变蓝是因为该处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B错误。C图乙中,种子萌发时,有机物彻底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将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C正确。D丙瓶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能够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加盖并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夜后,里面的氧气被萌发的种子吸收消耗了,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D正确。故选B。7. 下图为某植株根尖和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根的生长与根尖结构中处和处细胞有关B. 水分的吸收只能通过根尖处细胞完成C. 叶片中结构与人体

12、的皮肤属于同一结构层次D. 的形状和大小能够调节,是气体交换的“窗口”【答案】A【解析】【分析】图中根尖的结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叶片的结构:叶脉、上表皮、叶肉、保卫细胞。【详解】A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因此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正确。B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其次叶片也能吸收少量水分,错误。C叶片中结构上表皮属于保护组织

13、,人体的皮肤属于器官,不是同一结构层次,错误。D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叫气孔,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调节,控制着气孔的开合,气孔才是气体交换的窗口,错误。故选A。8. 下列对细菌、真菌和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 )A.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落的特征来区分细菌和真菌B. 部分真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C. 病毒如果离开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D. 新鲜蔬菜冷藏保鲜的原理是冷藏条件下微生物无法生存【答案】C【解析】【分析】菌落是指一个细菌或真菌在适宜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或真菌集团)。【详解】A细菌菌落特征:菌落较小,形状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易挑起,多为白色;真菌落特征:

14、菌落较大、菌丝细长,菌落疏松,呈绒毛状、蜘蛛网状、棉絮状,无固定大小,多有光泽,不易挑,有时还呈现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的颜色(孢子的颜色),因此,用肉眼可从菌落的大小、形态、颜色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所以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A错误。B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由于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营养方式是异养,B错误。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离开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C正确。D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

15、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新鲜蔬菜放入冰箱中,降低温度,使蔬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达到保鲜的目的,D错误。故选C。9. 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甲丁代表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丁可构成一条食物链B. 若乙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甲和丙的数量也增多C. 乙、丙、丁所需能量最终都来自甲合成的有机物D. 生物向环境中释放二氧化碳都是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图中:由于生产者既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也能够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因此图中甲表示生产者;由此可以分别确定乙和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详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丁)和非生物部分,A错误。B甲乙丙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故若乙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甲的数量会减少,丙的数量会增多,B错误。C生态系统中,生产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