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

上传人:雨**** 文档编号:361920442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8篇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篇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提问导入 1提问激趣。 根据“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预设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2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用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二) 回顾与整理 1分数(百分数)的一般应用题。 (1)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特征:已知单位“1”的量和分率,求与分率所对应的实际数量。 解题关键:准确判断单位“1”的量。找准所求问题对应的分率,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

2、数的意义正确列式。 (2)分数(百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征及解题关键各是什么? 特征:已知一个数和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一个数”是比较量,“另一个数”是标准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们的倍数关系。 解题关键:从问题入手,理清把谁看作标准量,也就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和单位“1”的量作比较,谁就是被除数。 (3)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常见题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求甲是乙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乙。 求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甲乙)乙或(乙甲)乙。 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甲:乙。 已知甲比乙多(少)几分之几,求乙:甲。 求百分率。 发芽率100% 小麦的

3、出粉率100% 产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求利息: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分数应用题的特例工程问题。 (1)什么是工程问题? 明确:工程问题是探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三个数量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应用题。 (2)解决工程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明确: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时间的倒数,然后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解题。 (3)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式有哪些? 预设 生1: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生2: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 生3: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 2、通过实践操

4、作体验圆周率得出的过程 3、会用圆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4、结合课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教重难点: 体验圆周率的得出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尺子、绳子,每个同学准备直径是3厘米、5厘米、8厘米的圆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圣诞节到了,动画城里的小动物们要召开一次运动会。兔八哥和鸭小弟参加跑步比赛,场地如图,猜一猜谁跑得比较快 二、用心感悟,理解概念 a)要求兔八哥所跑的路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正方形的什么? 要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只要量出它的什么就可以了?能说出你的依据吗?(突出: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关) b)要求鸭小弟所跑的路程,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呢?板书课题:

5、圆的周长。 c)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圆的周长吗?(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d)指出你手上的圆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1、动手操作,那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求一求圆的周长呢?动手之前老师先来访问几个同学你们打算怎么去测量呢?(在尺子上滚动、用绳子绕)滚动的方法如果没有没有就课件演示一下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任意两个圆的周长并完成表格 圆的直径 圆的周长 周长是直径的几倍? 3、提出猜想 你觉得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引导学生观察手上三个圆,说说你的想法。 跟直径、半径有关。那你觉得有什么关系呢? 直径越长,圆的周长就越长 4、刚才我们说正方形的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那么

6、圆的周长是否也和圆的直径(半径)成一定的倍数关系呢? 5、汇报展示 观察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3倍多一些。 6、认识圆周率 这个倍数呢是一个固定的数,叫做圆周率。用公式表示圆周率=圆周长圆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读做pai。在1500多年前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1000多年是当时世界上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了。经过精密计算,知道是个无限不循环小数。我们通常取3.14 7、引导出圆周长计算公式: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用字母表示c=d 四、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1、计算下面圆的周长 两个圆先求出示一个知

7、道直径的圆,利用公式完成练习 第二个只知道半径,抛出问题,这个只知道半径你会求吗?得出求圆周长的另一个公式: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字母公式为c=2r然后完成计算 2、判断题: 1)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圆周长是它直径的3。14倍() 3)半圆的周长就是它所在圆的周长的一半() 3、解决开始跑步的问题 4、计算我们人民币1元的外周长,不知道条件怎么办?先测量然后计算 5、拓展 五、温故知新,总结课堂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0、51页的内容,做一做,练习十一第4-6题。 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

8、基本性质迁移到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205=(2010)( )=( ) 2、 想一想:什么叫商不变的规律?什么叫分数的基本性质? 3、我们学过了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联系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活动一比的基本性质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启发诱导,发现问题:6:8和12:16这两个比不同,可是它们的比值却相同,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呢?。 6:8=68=6/8=3/4 12:16=1216=

9、12/16=3/4 2、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1)利用比和除法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 (2)利用比和分数的关系来研究比中的规律。 3、归纳总结,概括规律。 (1)总结: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追问:这里“相同的数”为什么要强调0除外呢? 活动二化简比 学习方式:尝试训练、汇报交流 学习任务 1、认识最简单的整数比。 (1)提问:谁知道什么样的比可以称作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2)归纳:最简单的整数比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二是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公因数只有1。 (3)指出几个最简单的整数比。 2、运用

10、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1)分别写出这两面联合国国旗长和宽的比。 (2)思考:这两个比是最简单的整数比吗?为什么?(前项和后项除了公因数1还有其他的公因数。) (3)尝试化简。 (4)汇报交流:只要把比的前、后项除以它们的公因数。 (5)想一想:这两个比化简后结果相同,说明了什么?(这两面旗的大小不同,形状相同。 (6)出示例题,组织交流 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1/6:2/9=(1/618):(2/918)=3:4 前后项先化成整数,再化简:0.75:2=(0.75100):(2100)=75:200=3:8 用分数除法的方法计算:1/62/9=1/62/9=3/4 (7)小结:如果一个比的

11、前、后项是分数的,就把前后项同时乘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一个比的前、后项是小数的,先把它们都化成整数,再化简。 三、达标测评 1.完成课本第51页的“做一做”,集体订正。 2、完成课本第52页练习十一的第2、4、5、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数学教案人教版篇4 设计说明 “反比例”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和“正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的机会。 1借助定义、实例,渗透函数思想。 教学伊始,借助正比例的意义和生活实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思想,充分理解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的比值

12、不变的特点,为学生探究成反比例关系的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和特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2借助具体情境,在观察、讨论中发现规律。 教学中,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现“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中,水面的高度不同”及“杯子的底面积水的高度水的体积”这一规律,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归纳、概括出反比例的意义及特点。 3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总结反比例关系式。 因为正、反比例体现的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且正比例关系表达式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总结反比例关系表达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己总结出反比例关系表达式,体验成功的喜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13、学生准备 玻璃杯 直尺 水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复习。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形水箱,底面积是0.78平方米,高是1.2米,这个水箱能装水多少立方米? (1)引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公式进行计算的? 预设 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3)师追问:圆柱的体积、底面积和高之间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在什么情况下其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 预设 生1:底面积圆柱的体积高,高圆柱的体积底面积。 生2:如果底面积一定,圆柱的体积与高就成正比例;如果高一定,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就成正比例。 2引入课题。 如果圆柱的体积一定,那么底面积与高又成怎样的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