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82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总复习专题54音体美中的物理中考问题(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54 音体美中的物理问题知识点1:音乐与物理娱乐活动用到乐器,这里涉及声音的特性等知识。知识点2:体育和物理体育赛事中的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铅秋、网球、举重、跳高、跳远、冰壶、滑冰滑雪、短跑长跑等等,这些比赛过程中用到的力和运动、能量、做功等物理知识;知识点3:美术与物理美术中绘画色彩,涉及光学里物体的颜色等知识。三原色由三种基本原色构成。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这也是我们把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三原色的原因。三原色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就是红、绿、蓝;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品红、

2、黄、青) ,但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色彩三原色。像我们书上,三原色也有很多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像我们的彩色电视机就是应用了三原色而产生不同色彩图像的。【例题1】(2020天津)在国庆七十周年联欢会上,师生引吭高歌我和我的祖国,以抒发浓浓的爱国之情“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A. 响度B. 音调C. 音色D. 速度【答案】A【解析】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声音的响度大。【对点练习】如图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多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 【答案】振动;音调【解析】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短振动的快,频率大音调高,空气柱长振动的慢,频率小音调低【例题2】(2020河北模拟)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举办。当运动员穿着滑雪板在水平雪地上进行滑行训练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B.穿滑雪板是为了减小对雪地的压力C.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D.滑雪板受到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C【解析】A以滑雪板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不论穿不穿滑雪板,压力不变;D滑雪

4、板与人一起的重力和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雪地对滑雪板的支持力和滑雪板对雪地的压力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正确。【对点练习】小明参加校运动会百米赛跑,站在起跑线上静止时所受重力与是一对平衡力;鞋底上有许多花纹是为了摩擦;起跑时用力蹬地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跑完全程用时13.5s,他的平均速度是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支持力;增大;相互的;7.4【解析】(1)小明站在起跑线上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2)鞋底上有许多花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的;(3)起跑时用力蹬地的同时,地对小明也有力的作用,这是利用了力的作

5、用是相互的;(4)他的平均速度v=7.4m/s【例题3】(2020苏州)在光学实验室内,将一辆玩具汽车放置在白色背景板前。拉上窗帘,打开光源A,让一束白光照向汽车,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 (吸收/反射)了黄色光。若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则影子区域此时呈现 色。【答案】反射;红。【解析】发现汽车呈现黄色,这是由于汽车反射黄色光。将另外一束红光照向汽车的影子,白色背景板反射红光,故区域呈现红色。【对点练习】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水彩颜料的调配两种以上的颜料加在一起调匀就是颜料的混合。这是一般画种共同使用的方法之一。混合后的颜料出现一些新的颜色,如蓝与黄混合后产生新的颜色绿色。通常情况

6、是邻近色混合后新的颜色接近原来的颜色,如深蓝与普蓝混合后新的颜色具有原两色的性质。所以混合后的颜料色相有的变了,有的接近原来的颜料色相,同时新颜色的明度和纯度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 橙+绿=棕; 黑+白=灰。红多+黄少=橙红色; 橙红色+白=浅橘色;橙红色+黑=暗橘色; 橙红色+黑+白=桔灰色;红少+黄多=橘黄色; 黄多+蓝少=嫰绿色;黄少+蓝多=翠绿色; 蓝多+红少=蓝紫色;蓝少+红多=紫罗兰色; 黑多+白少=深灰色; 黑少+白多=浅灰色.(1)光的三原色是什么?(2)颜料的三原色是什么?【答案】(1)红、绿、蓝(2)红、黄、蓝。【解析】三原色由三种基本

7、原色构成。原色是指不能通过其他颜色的混合调配而得出的“基本色”。红、绿、蓝三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能产生任何一种其他颜色的光,这也是我们把红、绿、蓝这三色光叫做三原色的原因。三原色通常分为两类, 一类是色光三原色,就是红、绿、蓝;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 ,但在美术上又把红,黄,蓝定义为色彩三原色。一、选择题1(2019淄博)音乐会上,小提琴曲让人如痴如醉,钢琴演奏让人心旷神怡。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答案】C【解析】A调节琴弦松紧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

8、快慢,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故A说法错误。B用力拉琴可以改变弦的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说法错误。C小提琴和钢琴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说法正确。D禁止听众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说法错误。2.东坡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在眉山市湿地公园隆重举行,若甲、乙两位运动员同时从起跑线起跑并做匀速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时间st图象是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则()A甲的st图象一定为a B乙的st图象一定为cC甲的st图象可能为b D乙的st图象可能为a【答案】A【解析】根据st图象找出同一时刻a、b、c对应的路程

9、,然后由速度公式判断三图象对应速度的大小关系;由图象判断5s内,三图象的路程差;根据图象a、b、c的速度及它们5s的路程差,根据题意选择答案。(1)由图象可知,相同时间内(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sasbsc,由速度公式v=可知,vavbvc;(2)由图象可知,t=5s时,sasb2m,sasc4m2m,sbsc2m;(3)由题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运动5s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m;结合前面解答可知,甲的st图象一定是图线a;乙的st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3.如图所示,在2018黄河口(东营)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位坐轮椅的选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10、) A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选手是运动的B轮椅坐垫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增大压强C停止用力后,轮椅仍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D轮椅轮胎上有较深的花纹是为了减小摩擦【答案】A【解析】(1)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静止的;(2)压强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面积有关;(3)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是力;(4)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据此判断。A运动员是运动过程中,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运动员相对于

11、路边的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故运动员是运动的,故A正确;B轮椅坐垫做的比较宽大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故B正确;C停止用力后,轮椅仍能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轮椅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C错误;D轮椅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使接触面变粗糙从而增大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故D错误。4.运动员将静止的足球踢出,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正确的说法是( )A脚对足球的力使足球由静止开始运动B足球运动时重力对足球做了功C足球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了脚的作用力【答案】A【解析】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及改变物体的运动状

12、态;物理学中的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A球由静止到运动,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是因为受到脚对它的作用力故A正确;B足球沿水平地面向前运动了一段距离,距离与重力的方向垂直,所以足球运动时重力没有对足球做功故B错误;C足球滚动过程中由于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慢慢停下来,故C错误;D足球最终停止运动是受到摩擦阻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不是因为失去了脚的作用力,故D错误5.2022年冬奥会期间,延庆赛区将进行高山滑雪、雪车、雪橇3个大项的比赛。图中是滑雪运动员从山上滑下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员下滑过程中

13、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守恒B运动员弓着腰,是通过降低重心来增大惯性的C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越来越快D运动员穿上滑雪板,因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了压强【答案】C【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力学知识。运动员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A错误;惯性的大小仅决定于质量,B错误;运动员在空中下落过程,向下的速度越来越快,根据P=Fv=Gv可知,重力做功的功率越来越大,即重力做功越来越快,C正确;滑雪板增大了与雪地的接触面积,减小了压强,D错误。6.中国选手张湘祥在奥运会上获得男子举重62kg级冠军,挺举成绩是176kg,图为他比赛时的照片。他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

14、功最接近()A600JB1200JC1800JD3400J【答案】D【解析】根据G=mg求出杠铃的重力,估测出举高的高度,根据W=Gh求出对杠铃做的功。杠铃的重力:G=mg=176kg10N/kg=1760N,张湘祥的身高约为1.60m;在挺举过程中把杠铃举高的高度为张湘祥的身高加上0.4m,即:h=1.60m+0.4=2.0m,在挺举过程中对杠铃做的功:W=Gh=1760N2.0m=3520J。7.刘菲芳同学利用周末时间到滑冰场滑冰。她站在滑冰场内的扶栏边上用力推一下扶栏,扶栏未动,她却远离扶栏而去。她离开扶栏后,并没有用力蹬冰面,仍能滑很远。这一过程不能说明的物理现象是()A力的作用是相互

15、的B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答案】B【解析】运动员对扶拦施力时,我们看到运动员运动状态的改变,这说明运动员一定是受力了;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扶栏,说明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运动员由静止变为运动,这是运动状态的改变,不受力,仍能运动,体现了惯性的存在。A.人用力推扶栏,扶栏给人一个作用力,体现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B.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但本题只是体现的速度的变化,故B错误;C.人离扶栏而去,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C正确。D.任何物体都有惯性,由于具有惯性,她才会远离扶栏而去,故D正确。8.甲、乙两人进行100m赛跑,结果甲比乙超前10m到达终点如果让甲从原起跑线往后退10m起跑,乙仍从原起跑线起跑,两人都保持原来的速度重新比赛,则比赛结果是( )A同时到 B甲先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