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1032720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考点14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国现代史概述二、救亡图存与实现近代化的时代使命三、时空线索四、知识架构五、考点梳理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间19531957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建设成就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

2、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个五年计划与过渡时期总路线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一五”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关系:第一次五年计划是实现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大步骤,是国家根据过渡时期而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主要在东北地区,其结果开始了计划经济建设的模式。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含义按照民主集

3、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1)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1)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迈出了重要步伐,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 是符合中国国情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4、、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保证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型政治制度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1) 国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2) 权力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3) 社会主义社会实现途径: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颁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精装版封面地位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

5、则意义(1) 标志着政治纲领行使宪法作用的历史使命的完成(2) 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一个良好开端(3) 为我国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二)三大改造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开始时间1953年形式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

6、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结果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结果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1)背景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曾一度遭受严重困难,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

7、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国营经济力量的增强,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2)方式和政策公私合营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时间19541956年实质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赎买政策内容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意义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3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时间:1956年底(2)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局限性:在社会

8、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1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的选择;3.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而非新中国成立时。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三大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主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三)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八大时间1956年召开内容(1) 分析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

9、的矛盾(2)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影响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间1958年开始背景(1)1956年,中共八大基于社会矛盾变化确立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2)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经济生产表现:“大跃进” 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并竞放高产“卫星”浪潮,鼓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掀起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口号:“以粮为纲”“以钢为纲”(3)特点:高指标、高估产、

10、“浮夸风”所有制关系(1) 表现: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2) 特点:政社合一;“一大二公” (即人民公社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盲目求纯) ;盛行“共产风”;统一分配,吃“大锅饭”后果对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破坏,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巨大损失。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困难【拓展设问】【唯物史观】“人类社会历史按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规律向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大跃进”的认识。(1)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和调整必须有利于

11、生产力的发展。(2)“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2.“文化大革命”时间1966年-1976年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僻的危险,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 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 性质党和国家领导人错误发动,被林彪反革命集团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动乱严重危害(1)民主与法制遭受践踏: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斗。 国家主席刘少奇遭受残酷迫害,含冤病逝,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冤案(2)社会和生产秩序陷入混乱:全国掀起“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12、许多地方出现造反派组织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3)教育、文化事业遭到摧残:无数优秀文化典籍付之一炬,大量国家文物遭受洗劫;国民素质整体下降;使国家出现人才断层(4)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十年“文革”期间,我国的国民收入损失约5000亿元,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主要教训(1)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 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3) 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3建设成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如武汉、包头两大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

13、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工业布局有了明显改善,原有的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广大内地也新建了不同规模的现代工业。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国防尖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建设成就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

14、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认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但这一切决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会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4 王进喜 雷锋 邓稼先 焦裕禄王进喜(1)王进喜,甘肃玉门人。在石油大会战时期,王进喜率领钻井队不分昼夜的连续苦战,打出了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2)王进喜被赞誉为“铁人”,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工人阶级的艰苦创业精神,被誉为“铁人精神”雷锋(1)“解放军好战士”雷锋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在平凡的岗位上,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1963年3月,毛主席亲笔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研制和爆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焦裕禄(1)焦裕禄在任任河南省兰考县委书记期间,组织治理内涝、风沙、盐碱三害(2)身患癌症后仍然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榜样”,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王进喜 雷锋和同学们在一起 邓稼先1王进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他的言行体现了热爱祖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他是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